第一节 佛教经堂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63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佛教经堂教育
分类号: G512.73
页数: 3
页码: 1457—1459
摘要: 佛教经堂教育中包含对甘南州的卓尼禅定寺、夏河拉卜楞寺工作的相关介绍。
关键词: 佛教经堂教育 甘南州

内容

一、卓尼禅定寺
  卓尼禅定寺是安多藏区最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创建于元朝元贞初年(1295年)。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禅定寺设置参尼扎仓,即显宗哲学院,专修显宗教义,以《五部大论》为主要修习内容。
  显宗哲学院共有11个级,按所学经卷命名,一年级为辨红白色班,二年级为辨理初级下班,三年级为辨理初级中班,四年级为辨理初级上班,五年级为《般若经》一班,六年级为《般若经》二班,七年级名为“第四品”,八年级名为“记要”,九年级名为“中观论”,十年级“戒律”班,十一年级“俱舍论”班。学业优秀者可取得“噶热巴”学位,后晋升为所属各寺院赤哇(法台),任职3年后可任大经堂总法台3年。
  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居巴扎仓,即密宗续部学院,主修密宗教义。
  密宗续部学院有8个级,每三年升级,分“杰热木”(生起次第)4个级,“作热木”(圆满次第)2个级,上下知尕2个级。在此期间,学习经典,念诵声韵,绘制彩色坛城等,学完“杰热术”和“作热木”,考试合格者,升到上下知尕班级。上完8级取得“俄仁巴”学位,可晋升为禅定寺所属各寺院的赤哇。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设置撒里瓦扎仓,即天文历算学院,专修天文历算和堆绘坛城。此外,还设置欠巴扎仓,即法舞学院,修习法舞和必读之经典。
  二、夏河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座重要寺院。它位于夏河县城西部,是一世嘉木样华秀•阿旺宗哲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创建的黄教教育的一所最高学府。
  拉卜楞寺设六大学院,在继承藏族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培养造就了许多精通藏族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民族人才。铁桑郎(闻思学院)是规模最大的一个,主要习修《集为经》和五部大论。从般若部毕业后,经过严格的答辨,成绩合格者,授“然卷巴”学位。完成12学级课程,成绩出类拔萃者授“多然巴”学位,通称为“格西”(意为“善知识”)。
  居巴扎仓(续部学院)分上下两部,即居迈巴扎仓(下续部学院)、居多巴扎仓(上续部学院)。所谓上下是以拉萨的母寺中的上下学院的地理位置而言。续部两学院是专修密教的。所谓“续部”是沿袭古印度佛教中“续部师”宗派而来的,秘密传授真言,专以持咒结印为要法。此二学院设3个学级,每年经口试,学业优异者授“俄仁巴”学位1名。
  丁科尔扎仓(时轮金刚学院)是专修时轮天文历算的。主要研究天文、历算、数学、因明、语法和诗词等。分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学级,年限无定。曼巴扎仓(医药学院)是专门修习、研究医药学的。僧人除修习《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著名藏医典籍外,每年4月下旬和6月、8月各采药数日至十余日。
  吉多尔扎仓(喜金刚学院)主要研究修习藏文法、书法、音乐、舞蹈和堆绘彩砂坛城等。
  拉卜楞寺曾培养出许多高僧:如哲贡巴•丹巴然吉以《安多政教史》著称;土观•却吉尼玛呼图克图以《宗教源流镜史》而驰名;藏族历史名著《白史》的作者根敦群培和著名学者毛尔盖•三木旦都在该寺修习过。历代嘉木样都有著作传世。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居巴扎仓
相关机构
撒里瓦扎仓
相关机构
曼巴扎仓
相关机构
吉多尔扎仓
相关机构

相关作品

卓尼禅定寺
相关作品
拉卜楞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