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震预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61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震预测
分类号: P315.7
页数: 3
页码: 1410—1412
摘要: 地震预测中抓哟对甘南州的地震机构、地震预报、行业服务等相关工作的介绍。
关键词: 地震预测 甘南州

内容

—、地震机构
  甘南州地震领导小组成立于1975年,1976年在气象局内设立地震办公室。时有职工3人。1979年,地震办公室归属州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从1975年起,各县次第设立地震机构,除碌曲县由政府办公室兼管外,舟曲、迭部、临潭、卓尼、夏河、玛曲6县均设地震办公室。同时在全州城乡建立群众业余地震测报点54个(后保留8个骨干测报点),宏观哨8个,义务宏观员484人。
  1975年,国家地震台兰州地震大队在合作建起第一个专业地震台,1987年,兰州地震研究所在迭部、舟曲各建1座强震台。甘南州在1984年起逐步建成迭部、舟曲、玛曲等地方测震台,以及州地震办公室水氡
  、迭部林业局的水氡等测震设施,观测项目达到7个。并建立8个州、县电台和两个乡测报点电台组成的通讯网络,完善了自治州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同时于1986年加入甘肃中部五地、州、市(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地区、临夏州)及青海西宁市地震办公室组成的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地震联防协作区,加强了与相邻地区地震工作的横向联系。
  二、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以群测群防、预防为主开展的。从1974年起,开展群众性的以“四土”(土地电、土应力、土地磁、地倾斜)手段观测资料预报地震,后因观测手段科学性差、物理量属性不清、干扰因素多、仪器精度低、观测环境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对“四土”手段进行了清理整顿,只保留了8个骨干监测点。为提高监测质量,1984年后,利用州内和邻近地区地震部门的水氡、倾斜、测震和“三水一动”(水动态、水味、水质及动物异常)等地震前兆观测项目的资料,综合分析预报地震。1987年,建立了以观测“三水一动”监测项目的8个骨干宏观哨。对观测结果,采用周、月、半年和年终会商制度综合分析。会商时各县主管监测手段的人员介绍各手段出现的变化,并介绍邻近地区的相关资料及省内地震动态,经充分讨论,形成州内地震趋势意见,报送省局及自治州政府,同时报送联防区成员单位。
  按国家规定,地震预报由省一级人民政府发布(主要指一年、几个月或几天之内的短临预报),地、州、市、县政府只在发现明显的临震异常,来不及请示报告时,才可发布48小时内的地震临震预报,并同时向上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或泄露。
  三、行业服务
  地震部门的专业技术性很强,测报地震是关乎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甘南又是重点监测区,所以,州台、站在做好监测预报的同时,采取多种手段,广泛宣传普及地震知识,搞好测、报、防、救、建的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抗御灾害能力。通过广播报刊、板报、宣传橱窗、编印散发地震科普知识材料、举办讲座、报告会以及赶集、赶会、设立街头咨询台等方式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乡镇的宏观测报员则既是地震信息联络员,又是地震知识的宣传员。为了提高自治州的综合抗震能力和人民群众的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了防震规划。1980年,由州城建局牵头,并委托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抗震所对合作城区、夏河县城、碌曲县城编制了抗震防灾规划。1989年,聘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周锡元和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工程地震研究总工程师、研究员陈丙午为顾问,由地质矿产部562综合大队的科技人员及各县城建局成员参加编制了自治州抗震防灾规划。
  经20余年的工作实践,自治州地震业务人员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1987年1月8日,迭部县境发生5.9级地震之先,州台已向省台预报数据,并做出准确判断,因震中在光盖山区,居民点少,岩崖崩裂,滚石仅砸死、砸伤16头牦牛。4个藏族村寨房屋普遍裂缝,墙皮剥落,房顶烟囱被震倒。此次预报,不仅准确及时,且预报震级与省台误差很小,受到省台的表彰奖励,自治州也同时给予褒奖。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