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科技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60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科技推广
分类号: G322.742
页数: 6
页码: 1401—1406
摘要: 本章科技推广中主要对甘南州的畜牧业、林业、农业、气象、其它产业的相关介绍。
关键词: 科技推广 甘南州

内容

第一节畜牧业
  一、草原改良
  在六十年代,草原工作着重进行灭虫灭鼠等保护措施。七十、八十年代开始对甘加干旱草原进行改良试验,对尼玛退化草场、桑科灌丛草场实施改良培育,在碌曲、玛曲、夏河3个牧区县引种牧草,进行牧草区域引种试验、优良牧草混播组合试验、牧草飞播试验,同时完成夏河、临潭、玛曲、碌曲、迭部等县的草场资源调查与区划,以及自治州的栽培牧草区划,这一系列试验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州草场建设的发展。截止1990年,全州累计建成围栏草场44万亩,人工培育多年生牧草16万亩。从1985年〜1990年,每年种植一年生牧草16.31万亩,开发轮歇地和荒地种草17.49万亩,围栏后牧草产量均比天然草场提高2~4倍。在围栏的基础上实施灭鼠、施肥、管护、合理利用等综合技术措施,推广以人工捕杀为主,药物和生物技术为辅的综合灭鼠技术。1980年以来,全州年均捕杀中华鼢鼠40多万只,保护草场286万亩。对灭鼠后的草场推行围栏禁牧、补播优良牧草、施肥、合理利用等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治理,加快草场植被的恢复,提高了草场生产能力,全州综合治理草场60.61万亩。同时对退化草场进行改良中间试验,在弃耕地上补播当地优良牧草和试种多年生牧草,建立多年生人工草场获得成功后大面积推广。通过选育和引种驯化,筛选出有推广价值的外来红豆草、黄花木樨、聚合草、老芒麦、多叶老芒麦、无芒雀麦、高大披碱草、青海鹅冠草、蔺伏旱熟禾、扁冰草、栉伏冰草等11个品种,及当地优良牧草中华羊茅、多茅雀麦、圆柱披碱草、紫羊茅、花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黑披碱草等7个品种。
  草原建设促进了甘南州饲料工业的发展,全州已建成饲料加工厂2座、加工点80个、形成年加工、配合混合饲料3700吨,草粉2770吨的生产能力。
  二、畜种改良
  1985年,提高杂种羊繁殖成活率综合技术措施和杂种羔羊屠宰试验获得成功后,找到以茨新藏杂交组合的最优方案。以茨盖型为主的杂种羊体质结实,抗逆性强,对高原自然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剪毛量较藏羊增长1倍以上,毛质明显改善,细度达56〜58支,符合毛纺工业要求标准,生产性能高于当地藏羊。碌曲县李恰如牧场实现羊的良种化,每年可提供一定数量的淘汰羔羊,供群众育肥增收。临潭县新城、古战两乡,绵羊改良面达80%,卓尼县申藏乡下甘藏村已达95%以上。1990年,绵改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白龙江、洮河、大夏河沿岸,每年授配母羊10万只,产活杂种羔羊6万只。
  牛的改良在河曲马场用黑白花、海福特、安格斯种公牛的冻精与牦雌牛进行种间杂交,产犊成活265头;在李恰如牧场以西蒙达尔杂种一代公牛与牦雌牛进行种间杂交,3年产犊成活270头。提高牦牛生产能力试验完成后,3年经济效益达16万元。西牦犏牛已成甘南牧区、半农半牧区理想的经济型牛种;1980年在大夏河沿岸和临潭、卓尼两县,以黑白花和西蒙达尔种公牛冻精为主,进行山地黄牛改良试验。1983〜1985年,临潭、卓尼两县的12个乡共产杂种牛犊1000头。经过推广,至1990年全州累计成活8956头;用野牛冻精和半血野牦牛交配牦雌牛,并在夏河佐盖多玛、佐盖曼玛、牙利吉和碌曲县李恰如牧场推广应用,3年累计产犊成活757头。牦牛体人工培植牛黄技术和牛羊育肥技术推广到1990年,已植核牛19019头,取牛黄700克。
  三、畜病防治
  畜牧兽医科技人员于五十年代后期,查清了畜禽传染病40多种,各类牲畜、家畜寄生虫病20种(属),掌握了流行规律,并编写出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禽疫病普查报告》,为科研和防治畜禽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1960年,研究成功藏系绵羊化兔化、牛肺疫弱毒菌苗,并大面积预防注射。七十年代初,研制了马副伤寒弱毒菌苗和牛副伤寒氢氧化铝菌苗1013万毫升,马副伤寒弱毒菌苗25万匹份,除满足州内需要外,还供应省内外有关单位开展防治工作。州牧研所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兽医科技人员协作研究羊泰勒氏焦虫病,裂殖体人工培育成功,这是免疫方面的重大突破。“甘南州应用布氏菌羊型5号免疫牛羊防治布病的效果”项目推广应用在布氏杆菌病防治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牛瘟、牛肺疫已消灭,马鼻疽等危害家禽家畜的19种传染病寄生虫病得到了控制。
  畜牧、兽医、草原方面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甘南州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连续7年获得丰收。1990年底,全州牧业总产值达9267万元。
  第二节林业
  通过多次林业调查,全面查清州内森林资源分布、消长及其变化情况,为保护森林、合理利用开发森林及发展林业提供了可靠依据。为丰富高寒地区城镇和四旁绿化的杨树品种,大夏河林业总场完成了“甘南高寒地区杨树引种培育”试验,筛选出适应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城镇绿化的青杨、小青杨、北京杨、新疆杨和乡土树种小叶杨,并大面积推广。原大夏河林业总场对高寒林区云杉育苗做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云杉育苗技术措施。研究成果推广后,仅合作试验苗圃4年共出圃造林苗和城市绿化用的云杉大苗471万株,在白龙江、洮河、大夏河林区推广云杉造林面积达9.6万亩。在高寒地区落叶松引种试验成功的同时,开展落叶松工程造林试验,造林面积1.6万亩。州麻牙园艺场承担的“提高苹果生产能力试验”,总结出了合理施肥、科学修剪、主要虫害防治3项技术措施,实施后,苹果园亩产由1988年的213.2公斤上升到1990年的475.7公斤,并且在白龙江沿岸的花园、旺藏、洛大等乡的苹果产区进行技术推广,推广面积3500亩。
  1981年至1982年,在全州进行了林木病虫害调查,仅大夏河林区普查出林木病、虫、天敌31种。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已基本掌握了一些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分布区系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发生规律,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
  第三节农业
  六十年代推广蚕豆窄行播种方法,每亩平均增产28%。洋芋栽培推行单垄双行种植,增产10〜20%。并推广了洋芋套种蚕豆,蚕豆套种大芥等栽培技术。舟曲小麦套种玉米试验达到了两熟增产的目的。施用燕麦敌、燕麦灵等农药大面积防治黑燕麦,平均药效达80%。选育出适应高寒山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良青稞品种“肚里黄”,被载入全国大麦品种志,1970年开始推广,当年亩产225公斤,最高亩产达275公斤,创造了高寒地区的高产典型,肚里黄青稞的覆盖面积已达80%以上。30年来,全州累计推广小麦和玉米良种达460多种,先后引进门源油籽、黄芥、清油四号、川油十号、奥罗油籽等品种。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甘芥一号”油菜新品种,已在全州大面积推广。“七五”期间,组织农业技术人员,采用大面积科技承包的形式,推广增施化肥、科学施肥、配方施肥,优良品种,间作套种,扩大复种,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地膜覆盖,改革耕作制度等一系列丰产栽培技术成果和实用技术,使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
  第四节气象
  —、气候科研技术推广
  在完成农牧业气候资源调查分析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全州气象局、站,积极做好农牧业气象区划成果的推广应用,主动配合各级农业区划部门围绕当地农牧业生产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以及重点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区划开发规划,重大农牧业投资项目等,开展各种专题分析,为党政部门决策服务。夏河县气象站在推行农牧业气候区划成果应用中,从当地畜牧业最为突岀的4种气候因素方面开展牲畜年终存栏数的预测预报服务,提出生产建议和措施。自1984年以来,牧业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夏河县气象站还设立服务联络点,与桑科牧场签定牧事活动周年服务合同,从点上总结经验,在全县开展服务。为使农牧业气候区划得以充分利用,还开展了《夏河县天然草场牧草产量气候动态研究》、《藏系绵羊膘情和气象条件动态分析》课题研究。并与县草原站协作,完成了引种燕麦熟性分析的专题报告,对不同熟性的燕麦,提供在当地适宜种植区域。完成了禾本科多年生牧草热量条件分析,提供了可行性引种的气候依据,避免了引种过程中的盲目性。全州各气象站,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不断向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不同类型区划成果应用服务材料。如《甘南地区几种主要粮食作物适宜播种期及其适应种植区域划分》,从气候角度分析论证了青稞、春小麦、油菜以及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适宜播种期及其适应种植区域,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作物布局、产业结构以及退农还牧提供科学依据。舟曲县气象站编写的《地膜覆盖种植玉米的气候条件分析》,为全县推广地膜覆盖种植玉米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高空探测
  1960年1月1日,经国家气象局和省气象局批准在甘南州气象台建立高空气象观测点。地址选在合作镇小平滩气象台院内,海拔2887米,因探空场地四周环境不符合技术规定要求,1976年12月迁到合作镇西山坡地面观测场旁。1977年1月1日开始改用701雷达测风。
  从1983年1月1日起每天北京时间7点15分和19点15分开始探空观测。在完成日常业务工作外,还要完成经上级业务部门指定增加的临时性业务工作。1963年7月,为配合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合作进行的冰雹试验,在省气象局布置和派人协助下,增加了每天北京时13时1次探空观测和平衡气体观测,1978年12月1日至1979年11月30日,省局指示控空组参加全球大气试验的测报工作,保证了气象情报的质量和时效,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第五节其它产业
  —、牧业机械
  民国时期,甘肃省水利林牧服务公司在1941年引进一批小型奶油分离机,在拉卜楞建立奶品加工厂,为境内牧业机械引进之始。共和国成立后,首先在牧区推广羊毛剪刀,用奖励、救济、销售等形式向群众推广。1957年开始推广毛剪、毛刷。从1962年起开始推广剪毛机械,从一机4头发展到一机20个剪头,每次引进都要举办培训班、培训人员,而且通过示范和竞赛活动向整个牧区推广。1979年夏河县被列为全国畜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县,建立了夏河县牧业机械推广站,这个站先后购进大中型拖拉机、汽车及牧草耕作、收割等全套机具120台(件),包括运输、播种、碾压、打捆等机具,承担了全县机械化草原改良和牧草种植任务。
  自治州农牧业机械学会成立后,先后配合州农机处、牧业机械研究所,从1980年开始推广GN-50型手摇奶油分离器,平均每百公斤牛奶比传统分离法多提取奶油10〜15%,至1990年已推广全州牧区3万台,深受牧民欢迎。同时推广活动羊圈2500套,固定式药浴机11台,移动式喷淋药浴机4台。
  二、黑木耳栽培
  迭部县科协组建的“黑木耳专业技术研究会”在全县推广黑木耳栽培技术,至1990年底,发展黑木耳专业户95户,年产黑木耳1万公斤,产值20万元, 为当为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好门径。
  三、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研究室推广太阳灶1300台,推广各种太阳能采暖房4万多平方米,建成太阳能浴池7座,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台,以及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照明设备。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