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普宣传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60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科普宣传教育
分类号: G322.742
页数: 7
页码: 1386—1393
摘要: 本章科普宣传教育中主要对甘南州的科普宣传、科技教育、科技交流的相关介绍。
关键词: 科普宣传教育 甘南州

内容

第一节科普宣传
  1953年以前,甘南地区的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实为一片空白。自治州建立后,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气象、农业等项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技术知识逐步被群众认识和接受,科普宣传和技术推广工作得以逐步展开。
  在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方面,州科委、科协联合有关部门,通过举办讲座、图片展览、发布信息、发放资料、创办刊物、放映电影、设科技宣传栏、科普墙,为新闻单位投送稿件,组织科技人员下乡,提供咨询服务,实用技术广播等方式,全州先后有30多万人(次)接受了农牧业生产科技知识的宣传,使科技知识的普及面逐步扩大。
  —、科技赶集赶会
  1985年6月,州科协、科委及临潭科委、科协,利用临潭县新城乡端午节群众集会之机,联合举办了为期3天的新城乡科技赶集活动。展出科技图片、实物标本等展览,同时发布科技致富信息,发放实用技术资料,讲播实用技术,放映科技电影,以及科技咨询服务。继这次科技赶集之后,各县和部分乡镇纷纷利用各种群众集会开展科技宣传活动。
  截止1990年底,全州各级科协累计举办“科技赶集、赶会”等科普宣传及科技综合服务活动达31次,展出《西北地区多种经营展览》、《农村科技致富100例》、《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等科技图片6000多幅,展销农、林、牧、气象、医药卫生、计划生育等药械、标本、良种和科技新产品2120种,提供科技信息900多条,发放科普和实用技术资料70000余册(份)。全州各行业科技人员积极下乡、下社,为23790名职工群众进行了义务科技咨询和诊治疾病、验血型等便民服务。讲、供、看结合,影、声、展并举,受到农牧民的欢迎,受益群众达30万人(次)。
  1986年,州、县科协及所属有关学会,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加强与扶贫、畜牧、农林等部门的横向联合,分别深入到临潭、舟曲、卓尼3个贫困县的31个乡镇,举办科技巡回宣传。通过科技图片的展出、科技资料的发放、科技录音的播放、科技电影录相的放映,并组织科技人员讲解,使5.46万名农牧民群众受到科技知识的教育。
  二、科技兴农(牧)宣传月活动
  1986年和1987年配合“卫生科技影片百日映出”、“农林科教电影汇映月” 及省科协科技声相宣传活动,放映科教影片和录相带。1984年〜1990年,共放映科教电影、录相470场,观众达20万人(次),使自治州的科技宣传普及率逐年提高。
  1990年,为贯彻国务院科技兴农的决定,由州科协牵头,依靠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组织各县科协、州县学会,协调农林、畜牧、农机、气象、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等20多个科技部门、团体配合,在全州7县、河曲马场、玛曲渔场及合作10个点举办了“州县科技兴农(牧)宣传月”活动。将国务院《关于科技兴农的决定》录成藏汉两种语言进行播放,并展出各类科技图片5187幅,展销科技产品1912种,向群众赠送科技适用资料1083种、17448册(份),提供技术信息177条,为5093名群众诊治疾病,先后有510名高、中、初级科技人员参与活动,累计为1.53万名群众进行科技咨询,宣传面遍及全州农牧区,受益群众达10万人(次)。
  三、科普刊物
  1961年起,州科委、科协,先后将州人民医院、科协、医疗卫生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合编为《甘南地方病调查论文汇编》和《甘南藏医调查》。中华医学会甘南分会将医疗卫生科技人员的论文编为《甘南医药》陆续发表,供医疗卫生人员交流;州农学会将农业科技人员撰写的优秀论文编纂成《甘南州农业科技论文集》,论文集中刊出包括农业历史,土壤科学、品种资源、作物遗传育种、栽培技术作物、布局与区划、良种推广、植物保护等农业科技论文38篇。一方面是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总结交流;另一方面也便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1983年,甘南州科协创办旨在促进农牧民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刊物《甘南科普》;为加强农村牧区实用技术的推广,在1988年又陆续编印了《甘南州民族科普丛书》。其后,又相继创办《科普简讯》、《农牧业机械化》、《甘南气象》等不定期科普刊物10多种,发行8.7万册,分别送往科技户、科技致富能人、乡镇科协会员手中。并对农牧民生产、生活中对科技知识的应用作多方面的报道。甘南州科协还将适于牧民的科普资料译成藏文,以方便广大牧民的需要。为便于科技信息的传递和新技术的引进,《甘南科普》与国内80多个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单位、科协组织建立了资料交换网络。
  1985年始,与甘南州广播电台合办“信息窗口”节目,提供科技知识、科技经济信息151条。
  同时举办各种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及参加省级举办的竞赛活动,由各专业技术单位组队参加,使科技知识更加深入普及。第二节科技教育
  —、培训
  自治州各级科协和学会,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农牧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1980~1990年的10年中,州、县科协及学会或配合业务部门举办短期培训班1058期,培训农牧民技术骨干10.1万人(次)。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400期,培训科技人员1.72万人(次)。临潭、夏河两县科协还为184名农、牧、水电、农机、建筑等行业的农牧民技术骨干评定了技术职称。1990年,州、县农学会配合农业部门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63期,培训人员2118人(次)。使农民较快掌握了农药、化肥、稀土微肥的使用方法和浸种拌种、地膜覆盖、病虫害防治、良种选育等项技术。教育部门也积极配合,开展以当地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活动。自治州及临潭、迭部的农业广播学校从1984年起,累计招生1300余人,办多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班300多期,2.5万人接受了培训。同时举办乡镇领导干部的专业技术培训,并利用“以会代训”的办法,传授专业知识使他们能更好地指导和参与生产活动。自改革开改以来,为各类专业户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多次。
  二、进修深造
  在普及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的同时,随着知识的更新,自治州各技术单位的人员积极参加专业自学考试,各级组织也选送一批人员进入大专院校深造。职工进修的途径:一是通过专业考试与成人考试;二是师傅带徒弟(藏医);三是选送干部深造。1987年,自治州参加文化和技术“双补”考试的5000多名职工中,有4000多人已达合格。州电大工作站有卫星电视教学班67个,1000多人参加正常学习,亦有不少职工参加了农业广播技术学校的学习。从1981年到1990年,州内参加高、中等自学考试的人数达8803人,已获单科合格证书3952张;获得大专文凭的有42人,中专文凭的28人;参加专业证书考试的208人,其中获得大专证书的54人,同时各专业技术部门大都选送职工进入各类大学对口进修深造。从1984年开始,仅甘南州林业系统选送各类专业技术干部到大中专进修的有754人。选送进修的学校有甘肃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以及北京政法等学院,也选送一批到甘肃省林校、白龙江林业职工中专等校学习。
  邀请专家举办讲座或与专业研究部门、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联合进行科研考察活动。仅1980~1990年的10年中先后举办各种学术讲座42次,参加听课人数达2万多人次。
  三、青少年科普教育
  1986年7月,甘南州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成立。之后即举办了合作地区中小学生星期日创造发明学习班,有100多名学生参加。学员自己制作潜望镜50余件,热气球14件。1987年和1989年,举办了合作地区中小学科技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小制作竞赛活动。1990年,举办了全州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784人,参赛论文411篇(件),参观展览的学生5000人(次)。推荐10篇(件)论文作品参加了全省第四届、第五届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全部获奖。合作二中初中一年级学生杜永红制作的“多用转笔刀”荣获全省第四届青少年创造发明作品一等奖,参加了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1988年至1990年,州、县科协在教育、民族宗教部门的配合下,举办中小学生科技夏令营和科技知识竞赛14期,参加学生1224人。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各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向着经常化、正规化、阵地化发展,各中小学的科技活动中心(室)逐步建立,航模、无线电、生物、音乐、绘画等科技兴趣小组发展迅速,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内容。1990年甘南州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被评为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受到省科学技术协会、省教育委员会、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表彰。
  第三节科技交流
  一、学术交流
  甘南州各学科学会成立后,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史观,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从而促进了学术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截止1990年底,州县各学会举办交流活动170多次,交流科技论文和调查报告1600多篇,其中许多论文见诸科技期刊及论文汇编。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中,有较高学术价值、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的就有40多篇,并获得奖励。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发表并获奖的论文24篇。藏医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表论文和出版医学专著7篇(本),并向西藏自治区召开的藏医学术研讨会提交了7名作者的6篇论文,在甘肃省民族医学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上提交论文9篇,在云南昆明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天文历算学术讨论会上交流论文1篇。甘南气象科技人员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有两篇被选入《甘肃省天气预报新技术方法应用研究成果汇编》一书。
  从1988年开始,州科委、科协、农林局、经济研究室、畜牧局等多家单位、学会,先后邀请各学科专家及科技人员参加科技扶贫项目论证会,提供可行性论证报告10篇;全州农业技术人员地膜洋芋栽培技术研讨会后,颁布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地膜洋芋栽培技术规程》;在振兴甘南农牧业经济研讨会上,州内科技人员提交论文85篇。
  二、书刊交流
  州内科技界除专业学会在研讨会期间论文交流外,书刊交流亦占较大比重。由州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的《甘南科技》期刊,已发行29期共4.8万册,刊登科技稿件300余篇,刊物与全国各省、地、市300多家单位的情报刊物进行交流。1985年10月,开始编辑《科技信息》期刊,至1990年底已发行22期,累计印发1.2万份。州科协创办的《甘南科普》杂志,与国内80多个科学技术单位建立了资料交流网络。州卫生局在1979年创办《甘南卫生》期刊,先后刊载医务科技人员的学术文章168篇,1981年停办后,中华医学会甘南分会又于1985年创办《甘南医药》杂志,刊印5期、5000册,共刊载医药专业的各类稿件233篇,刊物与国内49个省、地级医学情报所、学会及省内17个地市学会交流。州科协和州人民医院还将医务专业人员撰写的论文合辑为《甘南地方病调查论文汇编》及《甘南藏医调查》两书。
  三、科技讲座
  1980~1990年,各级学会邀请国内外及省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42期,听讲人数达2万人(次)。
  应邀前来甘南讲学考察的专家、学者、教授有:著名病毒学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院院长彭加木,甘肃省科委主任魏庆同,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朱宣人,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龚得福,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宋宗水,西北林学院王佐民教授、杨茂生副教授,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史忠礼副研究员、章稻山高级工程师,陕西省林业厅吕树润高级工程师,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周克高级工程师,甘肃省林学会尹作栋高级工程师,甘肃省林业厅张汉豪高级工程师,兰州水保站吴佐祺高级工程师,天水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张掖祁连山水源林研究所、白龙江林管局、洮河林业局等单位高级工程师安定国、傅辉恩、赫卓峰、葛维芳等以及美国雪豹联合考察队的专家。这些进行考察的专家们,大都与甘南科技人员联合考察,并且对调查项目写出了调查报告,不仅对甘南州科技人员大有裨益,而且对甘南的牧、林、农业方面的建设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四、外出考察学习
  在“请进来”的同时,自治州的各行业科技人员还“走出去”赴外地进行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1975年,州畜牧局组织州畜牧兽医工作站及夏河、碌曲、玛曲3县畜牧兽医人员,组成7人小组赴青海省牧区参观学习半细毛羊鉴定、整群方法和牧区选种畜培育经验;1979年组织畜牧、兽医、草原技术人员赴四川若尔盖、红原两牧业县学习草原改良、绵羊改良和牦牛改良经验;1980年,西科河羊场、李恰如牧场、州畜牧兽医工作站各派1人参加全国半细毛羊育种讲习班;1982年,甘南州级综合部门及林业部门组团赴吉林省上营森林经营局学习“局社结合、林农结合”的经验,考察磐石县“依靠群众,发展林业”的做法,返回后向各县印发“上营森林经营局组织社队参加林业生产,农林结合调查报告”,介绍和推广了上营的先进经验。为甘南州实行林农结合,共富共荣,建设林区起了很大作用。
  1984年,甘南州畜牧业考察团一行19人,前往青海省海北州的门源、祁连、岗察县,海西州的天峻县、海南州的乌兰共和县,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县、新巴尔虎左旗、右旗、满州里、黑龙江省的安达县等处考察学习。回州后对整个考察学习进行了总结汇报。1987年,迭部林业局充分发挥林业企业转产的剩余人力、技术和设备优势,走横向联营、办外向性企业,利用国外资源创汇的路子,组织人员赴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了原始森林考察,制定承包设计与采伐方案。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作品

《甘南科技》
相关作品
《科技信息》
相关作品
《甘南科普》
相关作品
《甘南卫生》
相关作品
《甘南医药》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