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劳动安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51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劳动安全
分类号: F243.1
页数: 2
页码: 1221-1222
摘要: 甘南州的劳动保护工作是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逐渐开展起来并逐步走上科学管理轨道的。1987年以前,劳动保护工作主要是:宣传和贯彻国家关于劳动保护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标准;进行职工工伤事故的统计上报;企事业单位职工保健食品的审批。
关键词: 劳动管理 劳动安全

内容

甘南州的劳动保护工作是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逐渐开展起来并逐步走上科学管理轨道的。1987年以前,劳动保护工作主要是:宣传和贯彻国家关于劳动保护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标准;进行职工工伤事故的统计上报;企事业单位职工保健食品的审批。保健食品按接触尘毒有害物质不同程度分甲、乙、丙三等;甲等每人每月肉3斤,食油0.5斤,糖2斤;乙等每人每月肉2斤,食油0.5斤,糖1斤;丙等每人每月肉1斤,食油0.5斤,糖1斤。1982年全州享受保健食品的职工有1221人,1985年837人,1987年991人。
  1987年3月经州政府批准,成立“甘南州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与州劳动人事局安全科、州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合署办公,配备了5名专业技术人员,购置了武安84—I型粉尘采样器、快速测尘仪、测烟望远镜、声级机、嗅氧仪等检测设备。从此自治州的劳动保护工作由单纯的行政管理转入行政监察与技术检测相结合的管理轨道。1989年全州有尘毒作业点81个,其中粉尘作业点49个,毒物作业点32个,接触尘毒的职工总数为785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1%。其中:接触尘504人,接触毒127人。经对全州8个重点企业13个产尘点的粉尘进行检测分级,有三级点2个,二级点3个,一级点3个,0级点5个。对生产场所粉尘浓度标准,提出了改进和防护措施:一是限期治理、改善生产场所劳动条件;二是对从事有尘毒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三是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定期发放保健食品和防护用品。二、锅炉压力容器管理
  锅炉、压力容器是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并有爆炸危险的特种承压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单位逐渐增多。1981年以前,全州有锅炉15台,至1990年底增加到150台,各种压力容器30台,生产用气瓶1000只。
  1981年州劳动人事局成立安全监察科,对全州的锅炉压力容器进行专业化管理,并加强了对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管理安全技术法规的宣传。1987年成立“甘南州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购置了X射线机、超声波测厚仪、焊缝检验仪等检测设备。1990年成立“甘南州锅炉水处理服务部”,并购置了化验设备和药物,对全州的锅炉水质和锅炉进行监督。安全管理和检验人员由1981年的1人逐渐增加到8人。1985年对全州93台锅炉的安全技术状况进行了普査。从1988年开始对全州105台锅炉进行定期内外部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其中报废5台,大修7台。为了安全地使用特种承压设备,从1982年起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1982年培训司炉工50人,发证50人;1983年培训司炉工45人,发证42人;1985年培训司炉工46人,发证44人;1987年培训水处理化验员54人,发证50人,培训液化气押运员、保管员、司机38人,发证38人;1988年培训锅炉工70人,发证68人;培训锅炉管理干部70人,发证70人;1989年培训司炉工50人,发证49人。被培训人员大多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骨干作用,保证了锅炉的安全运行。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