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民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48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农民组织
分类号: D693.74
页数: 4
页码: 1156-1159
摘要: 临潭县农会1939年7月10日,在临潭县党部的组织下欲成立县农会,国民党甘肃省执行会以不合《现行民众运动法规辑要》的要求而否决。1940年7月15日,县农会正式成立,下辖新城乡、旧城乡、马牌乡、宋家庄4个乡级农会。
关键词: 民主党派 群众团体 农民组织

内容

临潭县农会1939年7月10日,在临潭县党部的组织下欲成立县农会,国民党甘肃省执行会以不合《现行民众运动法规辑要》的要求而否决。1940年7月15日,县农会正式成立,下辖新城乡、旧城乡、马牌乡、宋家庄4个乡级农会。
  西固县农会西固县农会始建于1938年6月,当时有会员240人。1945年9月,县农会有职员11名,该农会归县政府领导,辖8个乡、镇农会,会员发展到9327人。
  夏河县农会夏河县农会是在部分基层乡农会建立的基础上成立的。1944年夏河县属卡加乡农会首先筹建组成。1945年,黑错(今合作)、陌务(今佐盖曼玛)、清水(今曲奥)等5个乡农会相继组建成立。1946年夏博爱(今博拉)等2个乡农会亦次第建立。同年8月13日,夏河县级农会在县政府(不再经县党部审核)的组织下正式成立,当时已有8个乡农会,会员共计近500人。由于夏河县牧业比重较大,农会有名无实,未开展大的活动。卓尼设治局农会1943年2月卓尼设治局农会成立,下有32个乡农会(其时卓尼未编保甲,系按自然村所编),但局、乡农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仅对会务有间接指导责任。
  二、“措周错哇“和“措登错哇”
  “措周错哇”和“措登错哇”是共和国成立前甘南卓尼北山、康多地区民间的两个以土族和藏族为主体的群众组织。“措周错哇”藏语谓六部落的联合组织,其发起人和组织者是勺哇寺的杨喇嘛(土族,俗称乌龙喇嘛)。“措登错哇”藏语意为七部落联盟组织,其组织者是康多寺活佛助巴佛(藏族)。他在1943年,组织的甘南农民抗暴起义中,以“措登错哇”为基础积聚起义力量,这个组织在为联络卓尼、临潭、康乐、临洮等地的各族抗暴志士共同起义作出杰出贡献的同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一)“措周错哇”组织的建立及活动
  1938年,原卓尼北山地区勺哇寺的住持杨喇嘛和石旦巴还俗后,由于不愿承担寺院的摊派和差役,也不愿向当地部落总管进“贡”,从而引起寺院和当地总管的不满。他们为了和总管争夺权力,聚众抗衡,组织了“措周错哇”。另外,当时卓尼北山一带和夏河美务土官所属的部落为争夺草山互相发生械斗,杨喇嘛为了和美务土官抗衡,他带头号召当地群众组织起来。“措周错哇”建立后,开始参加的人并不多,只有杨喇嘛和石旦巴的十几个亲戚。后来,因为他们利用庙会组织赛马活动,很吸引人,所以组织发展很快,当地一些殷实人家几乎都参加“措周错哇”组织,有些土族、藏族和汉族贫穷人家为了迎合时势也只得参加。后来杨喇嘛对不愿参加“措周错哇”组织者采取强迫手段(私自罚款),又迫使许多人参加。
  (二)“措登错哇”的建立和活动
  “措登错哇”的组织者和首领是1943年农民起义领袖肋巴佛。1940年秋,肋巴佛秘密串联康多、勺哇一带的七个部落(村)的贫苦农牧民80余人,组织了“措登错哇”群众组织。“措登错哇”成立后,肋巴佛一面抓紧联络各地群众扩大组织,一面鼓动驻武都地区的国民党骑兵营营长张英杰为“措登错哇”提供武器弹药。并于1942年2月,利用正月十五观赏酥油花的机会,动员卓尼土司的亲属杨继祖策动部下起义(未遂)。同年,甘南地区大旱,卓尼、临潭和附近的康乐、临洮等县粮食歉收。国民党政府不但不赈济灾民,反而巧立名目,大量征收粮款,使得很多人家流离失所。肋巴佛觉得时机已到,遂与王仲甲、肖焕章等共同商议举义事宜。1943年3月280,助巴佛带领“措登错哇”藏、汉、土族僧俗群众,奔赴冶力关泉滩参加起义誓师大会,肋巴佛被推举为义军总司令。从此,“措登错哇”的成员们投入农民起义的战斗。
  三、贫下中农(牧)协会
  甘南地区的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最初成立于1962年至1963年,当时仅限于舟曲县和临潭县的基层社队,约有会员2万余人。主要工作任务是协助中共党组织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贫协组织虽还存在,但实际上工作、活动被迫停止。1969年2月撤销。
  1973年7月,中共甘肃省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均须成立和健全贫协组织。7月140,中共甘南州委成立州贫下中农(牧)首次代表大会筹备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县、社、队根据省委和州委指示精神,相继成立整顿贫协组织的机构和成立贫协组织。并于8~9月召开贫下中农(牧)大会或代表大会,为州首届贫代会选举代表。截止1973年9月底,全州103个公社、539个大队、2587个生产队建立了贫协小组或贫协委员会。登记原有会员19768人,发展新会员73031人,占贫下中农(牧)16岁以上应入会人数的75%。有专、兼职干部137人。
  1973年10月22日至10月29日,甘南州首届贫下中农(牧)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首届贫协委员会和参加省二次贫代会代表。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460人,特邀代表28人,列席代表18人。
  1974年,州贫协在合作地区联合召开3000多人参加的工农兵批林批孔大会。各基层贫协也相继召开动员会和批判会。结合整顿社队领导班子,对各级贫协组织进行整顿和建设,并建立了贫下中农(牧)理论队伍。举办短期培训班,开办政治夜校。是年,全州共开办政治夜校128所,有4688人参加学习;建立贫下中农(牧)理论学习小组248个,参加2275人;举办短期骨干、积极分子培训班8期,参加366人。1975年,基层贫协组织带领社员群众开展农业学大寨、兴修水利建设和水平梯田。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协助社队干部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配合党政部门退赔平调劳力报酬、清退摊派资金和多占、挪用的资金,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贫协工作的着重点也相应转变。
  1979年10月26日至30日 ,州贫协召开全州贫协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研究了在新形势下甘南地区贫协组织的工作任务。发动和组织贫下中农(牧)、社员群众大搞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和协助党委落实农村各项经济政策。各级贫协还配合社队干部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五讲四美”、劳动竞赛等活动,协助党委和政府在农村开展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以前定性为地富反坏右分子进行摘帽和改变成份。
  1983年,全州各级贫协组织撤销。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临潭县农会
相关机构
西固县农会
相关机构
夏河县农会
相关机构
卓尼设治局农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甘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