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设治局 县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4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设治局 县署
分类号: D674.2
页数: 3
页码: 1095-1097
摘要: 设治局是民国时期在正式设县前的一种过渡性政权机构。甘南卓尼、夏河两地曾先后设立设治局建置。
关键词: 地方政治 行政机关

内容

设治局是民国时期在正式设县前的一种过渡性政权机构。甘南卓尼、夏河两地曾先后设立设治局建置。
  卓尼设治局1931年,国民政府宣布改土归流。抗日战争开始,为了巩固后方,在“统一政令、军令,全面抗战”的口号下,甘肃军政当局多次命令卓尼杨土司取消土司制度,成立卓尼设治局,推行新政,编制保甲,但一直未能实施。1937年“卓尼事变”(也称“博峪事变”)之后,甘肃省政府派员办理善后事宜,撤销了“世袭土司”的名义,由杨复兴承袭其父“洮岷路保安司令"一职,成立卓尼设治局,临潭县长薛达代理设治局长。
  卓尼设治局初建时,仅有几名职员,且无衙署,形同虚设。卓尼地区的军、政大权仍集中在卓尼保安司令部。至第二任局长吴景敖时,设立了两个科和警佐室,一科管理民政,二科管理财政兼会计,全局警员10余人。第三任局长刘修月时,着手加强设治局政权建设,成立4科5室,即:秘书室、民政室、财政科、教育科、建设科、社会科、会计室、合作指导室、警佐室,全局约百余人。同时筹组了卓尼设治局司法处。
  1944年,卓尼推行保甲制,辖区编为3区(北山区、迭部区、插岗区)、1镇(柳林镇)、9乡(洮南乡、洮北乡、北山乡、录竹乡、贡巴乡、插岗乡、铁坝乡、上迭乡、下迭乡),加强了设治局在卓尼地区的统治。
  拉卜楞设治局清时的夏河地区,名义上虽属循化厅管辖,实则该地政教大权都掌握在拉卜楞寺主嘉木样手中。1916年四世嘉木样圆寂,襄佐宗哲为了独揽大权,引来宁海军。1920年,年幼的五世嘉木样被迎请坐床,拉卜楞寺大权遂掌握在佛父、佛兄黄氏父子手中,宁海军与黄氏父子矛盾日益激化,以致武力相争。甘肃督军刘郁芬派宣侠父查处,1927年春,经多方努力,达成解决这一事件的协议。4月,宁海军撤离拉卜楞,甘肃省派国民军的一个保安大队进驻拉卜楞,恢复地区秩序,随即成立了拉卜楞设治局,设一、二两科分掌有关业务,并成立盐务分局和总税局,创办初级小学一所,藏民汉语学校一所,欲从教育入手达到开发治理的目的。
  二、县署
  临潭县1913年,民国政府初设临潭县,县知事为叶克信,县治在今新城乡,辖区包括今临潭、碌曲以及夏河的下巴沟、美武等地。
  县署仅设公房掌案(相当今民政科)、户房掌案(财政科)、礼房掌案(文教科),完全沿袭洮州抚番厅体制。之后,改为3科,即民政科、财政科和文教科。1925年改县知事为县长,3科仍依其旧。到1931年临潭县政府机构初具规模,设第一科、第二科、公安局、教育局、建设局、财政局等。1939年县政府各科、室、处明确职责,民政科掌管乡镇保甲、自治、禁烟、社政、礼俗等;财政科掌管赋税、金融、公产、公款、粮食、地政等;建设科掌管农、林、牧及水利交通、公路修筑等;教育科掌管文化、教育、卫生等;军事科为适应抗战需要而设,负责军事行政事务,如征兵、预备役壮丁训练等;会计室掌理会计事务;合作室负责合作行政事务;司法处设审判官、书记官、法警、承法吏长 (法医)、司法承审员。1942年又增设田粮科。1947年10月,临潭县政府改变机构设置,设秘书室、统计室、一、二、三、四、五科。
  夏河县1928年,民国政府将拉卜楞设治局改为夏河县。1936年全省划分行政督察区时,夏河归第五行政区管辖,1939年改归第一行政督察区。
  夏河设县后,管辖范围较广,原属循化南番二十一寨的黑错、甘加等和临潭所属的美武、加门关等29族均划归夏河县。其地东达土门关,南至陌务寺,西南与青海为邻,北抵瓜什济,西抵多瓦关秀,包括今夏河和玛曲全境,管辖拉卜楞十三庄、桑科、甘加、科才、尼玛、欧拉、阿木去乎、黑错、上下卡加、沙沟、火尔藏、上下南木拉以及原临潭所属的美武、博拉、多合尔、加门关、下巴沟等部落。
  夏河改县伊始,县府承继了设治局建立的一、二两科,并增设警佐1人。直到1940年,始设合作、会计两个室。1942年,又设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军事5科以及秘书室、田粮处。1944年,夏河司法处成立,夏河县政府初具规模,辖有14个乡镇。1947年10月,夏河县政府对科室进行改组,将民政等5科改为一、二、三、四、五科,田粮处也于同年7月裁撤。1949年1月警察队改为警察局。
  夏河置县后,地方政府一切政令之推行,均得仰赖拉卜楞保安司令部的协助,故数年内,政令不出县城拉卜楞。以编保甲为例,至1942年11月,夏河县政府在拉卜楞保安司令部协助下,开始此项工作,1943年12月保甲编竣,才使夏河县政府在夏河地区的统治得以深入。
  西固县1913年,民国政府以阶州州判改置西固县,隶属陇西道,旋改属渭川道,县署仍在西固城,江命帜为县知事。设第一科(民政),第二科(财政),1917年西固县教育会成立。1927年,渭川道废,西固直隶于省。次年设建设局,改劝学所为教育局,旋又改为科。从民国初设县20余年,西固县县长频繁更换,这期间先后任免33名县长。县政府无暇顾及政权建设,虽也设立一些科室,但均不健全。
  1937年10月,西固县司法处成立。1940年2月,民国政府颁布“新县制”。西固县撤区,改设2镇6乡,即:福津镇、官亭镇、立节乡、丰迭乡、南峪乡、武坪乡、沙湾乡、富坪乡。同年,西固定为五等县。
  经过多年的经营,至1941年西固的县政建制始较完备,各科室均已成立。县府下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教育科、军事科、会计室及警察队。各科室设科长一名、科员若干,各负其责。1942年6月,西固县又成立田赋粮食管理处,进行土地编查,核定全县应征田赋粮数。1948年1月,西固县拟出《西固县政府组织规程》,县政府置5科(一、二、三、四科、田粮科)3室(秘书室、会计室、合作室)、1局(警察局)。此外,规程还对县政府人员作了具体编制:县长1名,秘书1名,会计主任1名,合作主任、指导员各1名,均分掌各科室事务;科员6人,区指导员、督学、户籍、合作指导员、军法承审员、统计、人事管理、会计助理、督练各1人,事务员4人。警察局置局长1人、局员1人、巡官2人。不久,县政府根据组织规程,对科室改组,并任命了各科室科长、主任。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薛达
相关人物
吴景敖
相关人物
刘郁芬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卓尼设治局
相关机构
拉卜楞设治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甘南州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
夏河县
相关地名
西固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