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对外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333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对外贸易
分类号: F752.842
页数: 6
页码: 833-838
摘要: 共和国成立前,自治州境内无专门的对外贸易机构。1953年自治区成立后,始设出口公司,办理收购业务。共和国建立初期,甘南藏区开展了抵制洋货、热爱国货的经济斗争,从此对外贸易活动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六十年代初,省政府下达了一些零星的畜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出口收购任务。畜产品出口任务主要交由州食品公司屠宰厂负责完成,农副土特产品则由州进出口公司经营,但规模都不大。1976年,州对外经济贸易机构成立后,着手开展外贸工作。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商业贸易

内容

第一节机构沿革
  共和国成立前,自治州境内无专门的对外贸易机构。1953年自治区成立后,始设出口公司,办理收购业务。1975年底成立外贸局和外贸公司两个机构,合署办公,编制40人。1983年撤销外贸局名称,改称对外经济贸易公司。1987年5月又撤销对外经济贸易公司,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下设州粮油食品进出口分公司和州土畜产品进出口分公司。
  第二节对外贸易
  1949年以前,甘南藏区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由于距离金融市场较远,且因交通闭塞,加之当地商业种类单纯,致使出口贸易价值远远大于进口(指进入本地区)价值。另外还受当地社会,自然环境,政治形态,民族宗教信仰及生活习俗等影响,呈现出超现象。
  历史上,甘南佛教寺院的贸易活动是将内地商品贩运至西藏,然后出口至印度换回一些日用品和毛料、手表、珠宝、香料、纸烟、鼻烟、遷遷等在国内销售,所以“寺院贸易”得以发展。
  清朝末期,日、德、美等外国商人在拉卜楞、黑错(今合作)、临潭旧城等城镇开办洋行,主要收购畜产品,如皮张、羊毛、猪鬃、肠衣、药材。英、德等国商人将每百斤羊毛仅用1两8钱白银收购,然后运往天津等口岸转手,以50至70两的售价发往国外,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清末民初,设在河州(今临夏州)的英商洋行“新泰兴”、“聚利”、“瑞记”和德商“世昌洋行”,除在甘南藏区收购大宗畜产品外,还在牧区普遍设立收购网点和分支机构,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国际关系的变化,洋行全部撤离。甘南藏区的羊毛被大量运往苏联,换取外汇。
  共和国建立初期,甘南藏区开展了抵制洋货、热爱国货的经济斗争,从此对外贸易活动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六十年代初,省政府下达了一些零星的畜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出口收购任务。畜产品出口任务主要交由州食品公司屠宰厂负责完成,农副土特产品则由州进出口公司经营,但规模都不大。
  1976年,州对外经济贸易机构成立后,着手开展外贸工作。当年,对外贸易出口商品只有十几个品种,畜产品收购总值完成42.4万元,出口商品总值完成175.23万元。1978年,甘南州的外贸出口任务被列入计划的12个主要品种中,有9个超额完成任务。其中:牛皮、绵羊皮等大宗畜产品超出计划任务的两倍;旱獭皮、貂皮、马鬃尾等小畜产品收购超出计划的两倍半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1980年,通过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肉联厂联系,甘南州首次出口该厂的牛羊肉,年出口量达到100吨左右,同年首次收购出口69吨蕨菜。1981年,州外贸收购总值达到731.69万元,为外贸发展较好的年份。1983年,外贸局改称“对外经济贸易公司”后,注册的经营范围有:土畜产类、工艺品类、进口物资。是年,外贸公司从业人员62人,注册资金达到116万元,其中固定资金99万元,流动资金17万元。1985年,州外贸公司增设蕨菜收购点,出口蕨菜完成695.54吨,并完成骨肥、饲料419吨,蚕豆800吨,出口商品收购总值为409.50万元,甘肃省对外经济贸易厅授于“超计划收购优胜单位”。
  1986年,全年收购的21宗商品,绝大多数都完成了当年任务,尤以蕨菜出口形成外贸“拳头”产品。是年,又增加新品种沙棘汁、地毯、菜籽饼等3个品种。1988年7月27日,甘肃省经贸委召开“甘南临夏民族地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座谈会”,会上制定了甘南州近期经贸工作发展战略规划和措施,提出建立皮革深加工和发展药材、化工等出口产品初步设想。是年,州经贸委在开发出口资源、扶持乡镇企业及外贸出口方面成绩显著,荣获“甘肃省经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1990牟,因受市场疲软的影响,部分计划内商品滞销,甘南外贸工作一度面临困境。年初,州经贸委邀请主要供货地区的县委、县政府、计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落实外贸计划座谈会,及落实主要出口商品的供货,兑现奖罚制度。当年蚕豆收购达到1300吨,使全州外贸收购总值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关, 实际完成收购总值1010.23万元。
  1975-1990年全州外贸出口收购总值表
  第三节外贸商品
  甘南地区对外出口商品中,土畜类产品占主导市场,拥有很大的比例。1975年对外经济贸易局和外贸公司建立后,当年主要出口商品种类只有绵羊毛、绵羊皮、牛皮、山羊皮、杂皮、肠衣、旱獭皮、鬃尾等。1990年出口商品涉及粮油食品、土畜产品、医药、矿产9大类。
  粮油食品类
  去骨分割冻牛肉、去骨卷装冻绵山羊肉、蕨菜、蚕豆、菜籽饼(粕)。
  土畜产品类
  绵羊肠衣、牛角、羊角、骨粉、绵羊毛、耗牛毛、干酪素、耗牛皮、绵羊皮、旱獭皮、猴头菌、松茸、山羊绒、野禽野味、牛蹄筋、羊蹄筋、牛鞭、牛背筋、牛脖筋、猪鞭、山羊胡子、猪蹄筋、猪膘、牛尾、牛皮等。
  药材类
  鬼臼草、紫杉叶、秦芜、猪苓、野党参、柴胡、纹党参、当归、麻黄草、菖蒲、马鹿茸、冬虫草、地骨皮、冬花、鹿干角、赤芍、羌活、大黄等。
  矿产类
  硅铁、氧化镁。
  自1975年至1990年甘南外贸出口部分商品收购总数分别为:
  山羊绒:1975-1980年收购总数为403.5斤。
  绵羊肠衣:1975〜1990年收购总数为512122根。
  野禽野味:1975年收购数为393只。旱獭皮:1975〜1983年收购数量为393209张。
  冻牛肉:1983〜1990年收购数量为192838公斤。
  冻羊肉:1982年、1987年两年收购数量为145050公斤。
  绵羊皮:1975〜1981年收购数量为1751783张。
  蚕豆:1984〜1990年收购数量为3788371公斤。
  蕨菜:1983〜1990年收购数量为3015120公斤。
  骨粉:1982〜1990年其中4年收购数量为589.72公斤。
  蹄角粒:1982〜1990年其中4年收购数量为173455公斤。
  羊肚菌:1986〜1990年收购数量为119855公斤。
  菜籽饼(粕):1986〜1990年收购数量为215400公斤。
  绵羊兰湿革:1988年收购数量为1万张。
  第四节外汇收入及使用
  甘南州对外贸易的外汇收入对全州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1975年,州外贸局结合自治州具体情况,开始用出口商品所得外汇开展有计划的进口。1975年至1985年,甘南州的地方外汇进口主要由甘肃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和省专业进出口公司统一管理并办理一些进口业务。
  1981年后,州出口商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新增加了蕨菜、蚕豆等大宗商品的出口,地方留成外汇数额不断增加,同年在广州召开的秋季商品交易会上用地方留成外汇,进口英国毛料马裤呢1万米,6060收录机300台,12寸松下电视机500台。
  1983年,由省进出口公司向外商订货用外汇进口一台医用轮动切片机。
  1984年是进口物资最多的一年,州外贸局用外汇进口6000套适合在大、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使用的学生学习辅助仪,价值18万元,同年进口14寸彩色电视机250台,16寸彩电250台,日产越野吉普车3辆,从西德进口专业录音附属设备V87话筒15只,乌赫210盒式录音机接带100盒,是年共进口10台瑞典数传机,落实州内人民币用外汇进口丰田越野车13辆,9座小型旅行车4辆。
  从1975年至1985年,甘肃省进出口公司共代理了甘南州外贸进口100余万元的物资。1985年至1990年,甘南州出口创汇企业外汇留成实现49.63万美元。第五节外贸商品基地建设
  一、畜产品生产基地
  甘南州畜牧业主要集中在碌曲、玛曲、夏河3县。1976年,州外贸部门在夏河、临潭、碌曲及夏河阿木去乎、佐盖曼玛等地建立7个畜产品肠衣加工点,扩建碌曲、玛曲加工点,增加夏河甘加、碌曲郎木寺加工点。
  1976、1977年两年内,共拨付扶持生产周转金35000元,并帮助引进良种绵羊和良种耗牛。1977年甘肃省家禽改良区域规划中将甘南州定为半细毛羊、牦牛、河曲马发展区,临潭、卓尼为黑紫羔羊发展区,本着“立足国内、兼顾外销”的方向,利用本地自有的畜牧业优势,逐步建立适应对外贸易需要的出口产品收购点。
  1978年为了使以前出口产量一直徘徊不前的羊毛、羊绒产量有大的提高,扩大对外贸易出口货源,以临潭三岔公社为中心,逐步把临潭新城以下11个公社和卓尼纳浪等临近公社建设成为“三北羊”基地,引进“三北羊”200只,投入资金3万元。在夏河县的大夏河沿岸,舟曲、迭部两县白龙江沿岸,卓尼、碌曲的洮河沿岸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继续推进山羊改良,引进绒山羊100只,投入资金1.4万元。
  二、蕨菜基地
  1980年甘南外贸开始出口蕨菜,1985年经过外贸的扶持发展,在夏河、临潭、舟曲、卓尼、迭部5县建立蕨菜加工点200处,较大的产地有夏河县的清水、大草滩;临潭县的冶力关、羊沙;卓尼县的多坝、大族、纳浪;迭部县的麻牙、电东等处,并建立了相当数量的长期合作稳固可靠的蕨菜户。1986年,甘南外贸下放蕨菜扶持费2.45万元,新建小草滩、小河沟、小河村等9个蕨菜加工点。
  三、蚕豆、药材点
  甘南外贸出口蚕豆,长期由临潭、卓尼、迭部、舟曲等县的粮食部门及基层供销社收购后,交由外贸验收合格,然后调运出口。八十年代末由于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出口蚕豆的大部分业务由外贸部门组织收购。
  出口药材的收购,由各县基层点收购后,按外贸部门出口商品质量要求就地加工、挑选,由州外贸验货后方交由省药材进出口公司出口。
  四、肉食基地
  牛羊肉是甘南牧区一大优势,长期以来,外国客商公认甘南牛羊品种独特,品质优良,是得天独厚的牧场产物,其特点没有污染,食用放心,很受客户欢迎。
  甘南外贸肉食出口的原料,来自碌曲、玛曲、夏河3县。1976年到1985年,州肉联厂每年都担负着甘肃省900吨牛羊肉出口任务的40%,是甘南外贸肉食出口的一个长期性小基地。
  1986年,甘南州经贸委邀请省有关技术人员前来州肉联厂指导屠宰车间的技术改造,并拨付5万元资金用于设备改造,1989年又拨给肉联厂生产发展资金1万元。
  五、地毯加工基地
  民国时期,甘南地区只有零星几家生产马褥和床毯的小作坊,牧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地毯等,绝大多数从外地购进。
  1980年,甘南州地毯厂建立。1988年,州地毯厂定为地毯出口重点厂家,为使产品质量达到出口规定指标,州外贸委协助厂家从设备配套、技术更新着手,引进一套三联梳毛机,新上了15架织毯机,使该厂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形成配套系列生产线,出口产品的产量、质量和花色品种都有很大的提高。
  1990年,舟曲县仿波斯地毯分散加工项目立项,州经贸委出资对该厂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