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集体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31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集体商业
分类号: F717.2
页数: 2
页码: 785-786
摘要: 甘南的集体商业最早属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商业经营活动,其一切财产归集体所有,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分配。1978年以后,随着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和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商业系统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商品流通体制。集体性质的商业以联户、联合、企事业单位自办、联办、乡办、村办等形式又出现并活跃在商品流通领域。
关键词: 集体商业 商业贸易

内容

甘南的集体商业最早属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商业经营活动,其一切财产归集体所有,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分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太平寨教民捐银1万1千两在旧城设立“天兴隆”,在新城设立“天兴亨”商号。随着教民捐款的增加和资本实力增强,西道堂的商业经营活动范围扩大到安多藏区,到1929年时有商队14个,有驮牛1000余头,流动资金16万多银元。
  1928年马仲英事变平息后,西道堂在碌曲的拉仁关建立商业基地“天兴隆”总号。在夏河开辟贸易点,拉仁关总号批发的各种皮张和羊毛均由此处脱售。3年中仅与驻夏河之德商“普伦洋行”做畜产品及野生皮张生意3次,共收入白银34300余两,银币15390余元,给其它商号出售野生皮张及云板皮收入银币1000余元。1932年临潭地方乱情安定后,其商业经营活动仍以旧城为主,扩建和增设旧城天兴隆、天兴永、天兴泰、永兴隆;新城和太平寨各设有天兴亨商号,并在四川阿坝、青海同德、玉树、果洛及岷县等地设立分号,此外还有与外界联营的万镒恒、恒顺昌、永德全、永盛和(北京)等。
  西道堂经营的商品有:布匹、绸缎、铜器、米面、油、糖、药品、茶叶等生活用品。收购的土特产有:畜产品、野生动物皮张、药材等。在内蒙贩卖珊瑚、玉器,到陕西贩马,往岷县贩牛,此外还贩运枪支和烟土。因商队人员大多懂藏语,在经商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土官头人,因此在广阔的草原上西道堂的商队畅通无阻。他们的牛马商贩往返于甘、青、川藏区,驮牛最多时达到2000多头,商业资金达到200余万元(合银币)。1946年以后,青海军阀到处设卡限制商队,西道堂商业开始衰落,经贸活动转为以农副业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集体商业主要形式为供销合作社、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1956年,全州各县开展了对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至年底基本完成。各县对集体性质的合作商店、合作社、合作小组进行了业务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全了帐目和各项管理制度,使之逐步走向正规。1958年以后,集体性质的商业企业和供销合作社都先后并入国营商业。1962年经过调整,又将部分集体商业从国营商业中分离出来,使其发挥原有的经营特点,即方便了顾客,又繁荣了市场。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除国营商业外,其它性质的商业一概被取缔。1978年以后,随着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和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商业系统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商品流通体制。集体性质的商业以联户、联合、企事业单位自办、联办、乡办、村办等形式又出现并活跃在商品流通领域。1984年全州国营商业进行体制改革,州商业局对系统内46个门店分别实行“转、改、租”等形式,另有41个商办集体与国营公司脱钩。到1985年,全州零售商业机构中,集体商业已从1980年的38个发展到1985年的289个。1990年全州集体所有制商业有502个,从业人员1422人。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