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设施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29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设施建设
分类号: TU249.2
页数: 2
页码: 770-771
摘要: 共和国建立后,甘南接收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粮食仓库很少,库容量极低,仅有临潭"夏河两县的重要集镇有库存,且不足15万公斤。为了满足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剿匪军队粮秣的需要,各级政府想方设法改建和新建粮食仓库。
关键词: 粮食仓库 设施建设

内容

一、粮仓建设
  共和国建立后,甘南接收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粮食仓库很少,库容量极低,仅有临潭"夏河两县的重要集镇有库存,且不足15万公斤。为了满足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剿匪军队粮秣的需要,各级政府想方设法改建和新建粮食仓库。到1954年,全州已拥有粮食仓库85座,仓容总量达813万公斤,其中原来的简易仓容量142万公斤,原有的一般公房、祠庙改建容量63万公斤,新建粮仓3座,仓容量300万公斤,其中夏河100万公斤,临潭150万公斤,卓尼50万公斤。租借仓库容量248万公斤,货场容量25万公斤。粮食仓储困难大大缓解,基本满足了军需和甘南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
  五十年代粮仓建设的方针,在布局上是面向城市,照顾农村,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选择交通便利地区,并照顾到常年遭受灾荒的地区;在仓型上采取仿苏式仓为主。
  1954年由基建拨款建成的仓库库容350万公斤,其中:临潭3座,库容250万公斤;碌曲2座,库容100万公斤。1955年至1958年,全州新建粮食仓库30座,仓容2615万公斤。同期,国家共拨维修费22.32万元,维修补建仓容2475万公斤,门市部800平方米。
  六十年代初期,粮食入库量和库存量急骤下降,因此国家大幅度压缩粮库建设。1960年至1965年,全州国家基建拨款完成新建仓库13座,仓容940万公斤。六十年代末,在粮食经营量和库存量继续上升,国家仓库建设跟不上粮食储存需要,资金、材料非常缺乏的情况下,推广了黑龙江省明水县一把草、一把泥建设“土圆仓”的经验。这种“土圆仓”基本不用钢材、木材和水泥,到1976年8月,甘南州历年建造的“土圆仓”已达52座,总容量321万公斤,总造价7.6万元。其中倒塌了7座,容量4万公斤。到七十年代末,仍然使用的还有37座,库容22万公斤。同时房式仓库建设也得到了发展,1978年底,全州已建成总库容量达1334万公斤的各类粮食仓库,储粮紧张状况得到了缓解。此后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粮食入库量大幅度增长,为此,除国家基建拨款外,将更新改造资金、简易建筑费和利润留成(包括减亏分成)等三项资金重点用于仓库建设。
  1981年至1990年,全州新增粮站17处。至此全州共拥有粮站61处,占地面积44277平方米,仓容总量达5865万公斤。
  二、油確建设
  油罐建设在甘南始于1980年以后。由于州内生产的油品一般都调往各县及州外销售,很少长期储存,因此,周转库存油品大都以油桶存装为主。唯生产量较大的夏河、合作两个加工厂,于1980年后由省粮食局先后投资12.1万元, 建成了夏河7万公斤储油罐和合作4万公斤储油罐。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