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市内电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28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市内电话
分类号: TN916.7
页数: 2
页码: 740-741
摘要: 1985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甘南州商品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社会对通信的需求更加迫切,装机用户大量增加。至1988年底,市话用户已达921户,机器设备呈超负荷运行状态。由于设备容量不足,致使大量用户的装机要求不能满足,对市话设备进行扩容改造势在必行。
关键词: 长途电话 通信业务

内容

1936年3月18日,民国夏河县拉卜楞保安司令黄正清致书甘肃省府请设环境电话,即得允准,购5门磁石交换机1席设于寺内,主要为军用。
  1946年12月,省政府召开省务会议,研究审批各县请设电话提案,原则上仍由各县自筹资金,对贫困县给予部分资助。西固县政府于次年建成“环境电话”,设10门交换机1席,话机9部,话通县城主要部门及重要乡、镇。1949年9月27日,临潭县人民政府接收地方电信设备,计有交换机1席,话机7部。以上均属地方政府或军事单位所建专用通信网,纯为军、政专用,均未开办民用业务。
  共和国成立后,全州各地陆续修复和扩建市内电话设施,开办市内电话。1953年3月,夏河局(甘南州局驻此)在城区架设线路,计杆路3.425杆公里,立杆72根,架设明线32.57条公里,安装30门交换机1席,初装30户;6月,卓尼县局在城区立杆架线,安装20门交换机1席,实装16户;10月,舟曲局安装10门交换机1席,立杆架线开放市话,初装8户;临潭县地方电信收归国营后,原市话设备移设邮电局,经过整修,增架线路开放市话,交换机容量20门,初装18户。
  1956年3月,碌曲县局安装30门交换机1席,在县府所在地立杆架线开放市话,初装21户;6月,玛曲县局安装20门交换机1席,在县府所在地立杆架线开放市话,初占13户。州邮电局于10月17日迁到新局址后,即着手筹建市内电话设施,安装交换机,立杆架线,开办市话业务。
  1958年12月,甘南州局市话出局由皮线改电缆,架挂HQ100对铅包电缆0.15皮长公里,用户话机达到92部,用户小交换机分机66部。
  1960年,对市话设备进行扩容改造,延伸杆路,架设架空电缆,出局增至270对,是甘南市话使用电缆之始。同时,增装交换机1席,容量80H。
  1963年1月,为适应行政区划变动,成立迭部县邮电局,利用原上迭邮电所30门交换机1席,并对原有杆线设备进行改造、扩建,开办市内电话业务。
  1966年4月,合作市话总容量达到300门,出局线对增至400对,新装三直列总配线架1座。
  1972年,合作市话再次进行大修扩容,扩建杆路2.0公里,出局电缆改为600对,增挂架空电缆2.5皮长公里。1973年6月26日,州局市话交换机由磁石式改为共电式,并扩容为500H ,增装配线架、信号机等附属设备。
  1983年,州局市话线路设备大修,调整电缆8.2皮长公里,出局电缆增至900对,更换、新设电杆40根,架设州局至无线发讯台遥控线路1条,架挂3.0毫米铜线2对。
  1985年,州局市话由人工改为自动交换,安装HJ921型10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1套,测量台1席,GGF一600AH防爆蓄电池2组,于12月28日割接投产。为配合市话扩容改制,线路同时进行扩建改造,出局电缆改为1400对,新设地下管道15.228孔公里,布放管道电缆4.86条公里,架设配线电缆8.5条公里,墙壁吊式电缆0.2条公里。整修电杆5杆公里,明线15对公里,2吨以下架空电缆4条公里,新装202回线九直列总配线架1座。
  1985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甘南州商品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社会对通信的需求更加迫切,装机用户大量增加。至1988年底,市话用户已达921户,机器设备呈超负荷运行状态。由于设备容量不足,致使大量用户的装机要求不能满足,对市话设备进行扩容改造势在必行。
  甘南州市内电话发展情况统计
  1989年,经多方努力筹集资金70.7万元,对合作市话机线设备进行扩建,增装HJ921丁型纵横制自动交换机1000门,共29个主机架,总容量达到2000门,设备安装工程于1990年4月完成,线路按机线1:1.15的比例配备出局线对,增加出局电缆900对,出局线对达到2300对。工程中架设各种规格的电缆11.992条公里,电缆芯线长度937.975对公里,增设分线箱(合)49只,202回线八直列总配线架1座,更换和新增电杆18根。为了保证电缆配线的一致性,便于日常维护,仍采用复接配线方式。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