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货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26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货运
分类号: F511.41
页数: 6
页码: 697-702
摘要: 甘南州历来是个粮食调入区,粮食一直是汽车运输的主要物资。五、六十年代,每年所需的1.5一3.5万吨城镇和牧区供应粮食,全部依靠国家调拨供应救灾物资运输是公路运输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调度、集中运力,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完成运输任务。木材运输是甘南州公路交通运输的主要货源之一。每年有10多万立方米木材运输指标列为公路运输部门的重点物资运输计划。
关键词: 货物运输 交通运输

内容

—、运力
  (一)甘南运输公司
  1958年4月7日,成立了地方国营甘南汽车运输队,归属自治州工交处管理,承担全州客货运输任务,时有汽车30辆。1961年10月160,在甘南汽车队的基础上,成立了甘肃省甘南汽车运输公司,公司机关设人事、保卫、计划财务、材料供应、营业调度、安全技术、办公室7个科室。公司下属两个车队,1个保养场,10个汽车站,两个代办站,1个办事处,共有正式职工398人,客货营运汽车78辆。1964年1月,省交通厅为精简机构,将临夏汽车运输公司撤销,合并到甘南汽车运输公司,成立了两个车队,即原临夏汽车运输公司车队为第一车队,常驻临夏承担运输任务;原甘南汽车运输公司一、二队合并为第二车队,驻地合作。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甘南汽车运输公司为了简精机构,对公司机关科室进行了调整。同年6月,省交通厅决定将兰州汽车运输公司第五车队全建制划归甘南汽车运输公司,编为第四车队,由兰州迁驻合作,担任以战备为主的运输任务,营运汽车增加到274辆。1968年初,将常驻临夏的公司第一车队划归临夏运输公司,第四车队移交给兰州汽车运输公司。甘南运输公司仅有两个车队,即公司成立初期的第一、第二车队。到1969年初,全公司实有营运汽车113辆,其中轿车10辆。1969年1月1日,甘南汽车运输公司归甘南领导,营运路线、站、点等服务范围不变。同年7月10日,甘南州革委会决定对公司第二车队进行调整,组建成3个汽车连,其中第一、二两个连为运输连,第三连为保养连,后又组建了第四连。甘南汽车运输公司在1976年至1985年的9年间,曾多次进行了体制调整。1984年1月9日,甘南汽车运输公司由省收回划编为甘肃省第十一汽车运输公司。1985年1月1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全省公路运输企业一律下放地、州、市,甘南运输公司下放给甘南州人民政府领导,随之更名为甘南州汽车运输公司。
  1986年至1990年,在运输市场不景气,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承包责任制和改善经营机制,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成为微利企业。运输工具逐渐减少。截止1990年底,甘南汽车运输公司拥有客货汽车244辆,其中客车71辆,货车173辆.各种机具设备152台(件)。
  (二)县汽车队
  七十年代初期,全州社会运输量大幅度增加,其运量远远超过了运输业的承受能力,加之此时境内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建设也得到发展,路况改观。各县鉴于此种形势和环境条件,先后组建了县属运输企业一一县汽车队。1970年,卓尼县将商业系统原来的4辆货运汽车率先组成商业汽车队。1972年改为县属汽车队,增购大轿车、日野车、解放车各1辆,有职工32人。继卓尼县后,临潭、夏河、碌曲、迭部、玛曲、舟曲各县亦先后成立了县汽车队。至此,全州共有7个县属车队,共有营运汽车35辆,其中客运轿车5辆,有职工62人。到1976年底,全州7县车队共有客货营运汽车43辆。此后,各县车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管理不善等原因相继解体,其运输经营也逐渐被个体、联运专业户所替代。截止1990年底仅存碌曲县1个县属车队。
  (三)林业企业车队
  洮河林业局是全州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汽车队最早的企业。1963年8月,洮河林业局在木材运输量剧增的情况下,为了加强木材转运周期,成立了局属汽车队,有解放牌汽车6辆。到1976年,车辆发展到21辆,在当时成为一个有相当规模和运输力量的林业汽车队。
  白龙江沿岸的舟曲、迭部林业局和大夏河林业总场相继投产后,各自都建立了汽车队。舟曲林业局汽车队始建于1976年,共有各种汽车43辆,年运材量1.6万立方米,年货运量1.18万吨,货物周转量242.18万吨公里。迭部林业局汽车队于1976年成立以后,在所属各林场管理的5个汽车小队基础上,组建了局直属汽车队,有汽车102辆。截止1976年底,洮河、舟曲、迭部林业局和大夏河林业总场等单位4个汽车队,拥有各种汽车近200辆。这些林业汽车队的建立和发展,适应了林区生产建设的需要,对促进甘南州的经济建设和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机关企事业运力
  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汽车运输业务,其基本出发点在于自货自运,完成其本身的运输任务。随着公路的修建,国家调拨了一定数量的汽车,许多单位都购置了运输车辆,有的还建立了车队。1976年,甘南州各县成立了机关车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组织和办理机关企事业单位车辆的运输管理工作,使之有计划,有步骤地参加社会运输。在交通部门组织的几次重大的运输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社会车辆统管的优越性和重要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州重点物资、抢险物资的运输任务,为甘南州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到1990年,全州有250个单位拥有货车,有1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了汽车队,共有汽车894辆。
  (五)个体联户运力
  自1980年改革开放以后,甘南州的夏河县合作镇、临潭县城关镇、迭部县电东人民公社的居民和社员开始投资购买汽车,从事公路运输业。由于汽车运输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特点,出现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搞运输的局面。到1982年,各县都有了个体运输户,并由货运发展到客运,共有个体运输户60家,客货汽车73辆。到1985年底,全州共有个体运输户230家,有营运货车190辆,营运客车2辆,小客车1辆。
  1986年至1990年,全州个体运输者逐步走联合运输的道路。1985年合作镇组织松散的汽车个体户成立了合作镇汽车联队,接着夏河县的那吾乡、迭部县的电东乡、临潭县的城关镇也相继成立了汽车联运队。联运队一是统一结算运费,统一收缴税款,减少了偷漏税费的现象;二是承揽了大宗货源,统一调度派车,提高了运输效率,空驶率减少,里程利用率提高;三是加强了安全管理工作,统一组织学习安全知识,制定安全制度,事故率下降20〜30%。1990年,全州个体运输业已拥有各种车辆761辆,其中客车20辆,总客位737个;货车540辆,总吨位1965吨。建立联合运输公司2个,联运队5个,共拥有汽车194辆。联运队的成立发展,成为甘南州公路运输业的一支主要力量,活跃了民族地区经济的交流。
  据资料统计,1990年全州车辆增至2824辆,其中货运汽车1378辆,年平均完成货运量8.75万吨,货物周转量2758万吨公里。
  二、物资运输
  (一)粮食运输
  甘南州历来是个粮食调入区,粮食一直是汽车运输的主要物资。五、六十年代,每年所需的1.5一3.5万吨城镇和牧区供应粮食,全部依靠国家调拨供应。1958年至1985年的27年中,以甘南州汽车运输公司的车辆为骨干,交通部门多次组织和调动机关企事业汽车和民间运输工具承担粮食运输,保证了州内粮食供应。1966年5月,甘肃省成立了粮运指挥部,决定抽调有关地州(市)运输公司以及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汽车500辆,前往新疆调运援甘玉米5万吨,甘南汽车运输公司70辆汽车参加拉运,于1967年2月至8月完成了运粮任务。
  1966年至1971年,因受“文化大革命”干扰,公路运输部门的运输任务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大幅度下降。1972年至1976年,每年完成粮食运输达万吨以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和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自治州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调入量逐年减少,加上运输市场、粮食市场的开放和运力的迅速增加,除国家调拨粮由国营运输企业和粮食系统车队承担外,市场粮食均由其它运输车辆承运。这一时期,全州年运入粮食在10万吨左右。
  (二)救灾物资运输
  救灾物资运输是公路运输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调度、集中运力,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完成运输任务。
  1979年,州车辆办公室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车辆1000多车次,调运了临潭、卓尼、舟曲、迭部4县的回销、救灾粮6000多吨。
  1981年2月18日,州委召开生产救灾会议决定,“组织机关车辆和专业运输队支援灾区,支援春耕生产”,当即由交通、粮食等部门临时成立调粮办公室,在春节期间,共组织汽车72辆,其中州级各单位机关车辆42辆,卓尼、临潭、夏河、碌曲具车队15辆,甘南运输公司15辆,共装运粮食293.5吨,从合作出发,把粮食送到了灾区。当地政府积极组织回程物资,在卸粮点上,动员群众边卸边装,把积压多年没有运出的中药材、抬扛等林副产品约200多吨全部运往外地。到年底,全州共组织机关企事业车辆184辆,圆满完成了卓尼、舟曲、碌曲、玛曲、夏河县的三十多个乡的救灾粮食抢运任务,共运送各种救灾物资3785.8吨。
  1989年春,玛曲草原遇到了罕见的低温连阴雪天气,草场被大雪覆盖,牲畜无草可食,甚至影响到牧民的口粮供应。州政府下令从永靖县刘家峡调运80万斤面粉,由兰州夏官营调运10万斤玉米,由合作调运50万斤饲料的任务。甘南州运输公司接到调令,全力以赴,调动一、二、四3个车队的60余辆汽车,由公司领导亲临指挥,抢运救灾物资,及时地完成了任务。
  (三)木材运输
  木材运输是甘南州公路交通运输的主要货源之一。每年有10多万立方米木材运输指标列为公路运输部门的重点物资运输计划。1964年2月,省计委和交通厅决定,整修腊子口公路,抢运困山材,以解决建设任务的急需。4月至7月,甘南运输公司会同兰州、武都等运输公司,抢运木材1万立方米,完成了下达的抢运任务。
  1971年9月,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发出通知,强调公路运输要坚持:“保重保主”的运输原则,甘南州为完成木材运输计划任务.组织州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汽车20余辆,在9个月时间里,运输木材1.12万立方米。
  1973年至1976年,在州车辆办公室的组织和动员下,甘南汽车运输公司和部分有车队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完成木材运输量达6.40万立方米,1974年至1975年两年,甘南运输公司两次参加全省木材抢运任务,提前15天完成了承担的任务,运输木材1.6万立方米。
  1977年11月2日至12月10日,为加快甘南藏族自治州建设,州委决定调动州级30多个有车单位,抢运从九泥沟至合作的木材运输任务,共计2000立方米,由州木材调运组和车辆办公室统一安排装卸力量,统一调度。
  1978年第四季度,省总公司下达了大战50天,抢运省物资局从迭部至兰州归口木材运输任务,甘南运输公司抽调营运货车238辆参加抢运,35天时间运出木材4392立方米,其中第四车队80辆营运汽车运出木材1583立方米,超额11.24%完成了任务,受到省运输总公司的嘉奖。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甘南州内各林业企业年产商品木材在30万立方米左右,全部从林区调往兰州、临夏等地,用于国家经济建设。木材的外运随着运输市场的开放,也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一齐上的局面。
  (四)其它物资运输
  除木材、粮食等重点外,还有煤炭、石油、农用、日用百货等运输物资。
  甘南汽车运输公司曾于1967年、1969年两次赴外地参加突击抢运救灾物资。如1967年春节过后,公司第一、二两个车队90多辆汽车,到刘家峡水库进行了水库淹没区群众的搬迁运输。1969年上半年,又派第二车队25辆汽车到武威承担长达3个月的食盐运输任务。
  1972年以后,甘南州公路交通部门汽车运输企业坚持“保重保主”的运输原则,按照“农、轻、重”的次序,为支援农业,保证重点建设,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积极开展运输业务。仅1974年完成支农等物资运输719吨,1975年完成煤炭616吨,1976年完成化肥、籽种等物资2.38万吨。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