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公路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26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公路运输
分类号: F540.342
页数: 12
页码: 697-708
摘要: 1986年至1990年,在运输市场不景气,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承包责任制和改善经营机制,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成为微利企业。运输工具逐渐减少。截止1990年底,甘南汽车运输公司拥有客货汽车244辆,其中客车71辆,货车173辆,各种机具设备152台(件)。
关键词: 公路运输 交通运输

内容

第一节货运
  —、运力
  (一)甘南运输公司
  1958年4月7日,成立了地方国营甘南汽车运输队,归属自治州工交处管理,承担全州客货运输任务,时有汽车30辆。1961年10月160,在甘南汽车队的基础上,成立了甘肃省甘南汽车运输公司,公司机关设人事、保卫、计划财务、材料供应、营业调度、安全技术、办公室7个科室。公司下属两个车队,1个保养场,10个汽车站,两个代办站,1个办事处,共有正式职工398人,客货营运汽车78辆。1964年1月,省交通厅为精简机构,将临夏汽车运输公司撤销,合并到甘南汽车运输公司,成立了两个车队,即原临夏汽车运输公司车队为第一车队,常驻临夏承担运输任务;原甘南汽车运输公司一、二队合并为第二车队,驻地合作。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甘南汽车运输公司为了简精机构,对公司机关科室进行了调整。同年6月,省交通厅决定将兰州汽车运输公司第五车队全建制划归甘南汽车运输公司,编为第四车队,由兰州迁驻合作,担任以战备为主的运输任务,营运汽车增加到274辆。1968年初,将常驻临夏的公司第一车队划归临夏运输公司,第四车队移交给兰州汽车运输公司。甘南运输公司仅有两个车队,即公司成立初期的第一、第二车队。到1969年初,全公司实有营运汽车113辆,其中轿车10辆。1969年1月1日,甘南汽车运输公司归甘南领导,营运路线、站、点等服务范围不变。同年7月10日,甘南州革委会决定对公司第二车队进行调整,组建成3个汽车连,其中第一、二两个连为运输连,第三连为保养连,后又组建了第四连。甘南汽车运输公司在1976年至1985年的9年间,曾多次进行了体制调整。1984年1月9日,甘南汽车运输公司由省收回划编为甘肃省第十一汽车运输公司。1985年1月1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全省公路运输企业一律下放地、州、市,甘南运输公司下放给甘南州人民政府领导,随之更名为甘南州汽车运输公司。
  1986年至1990年,在运输市场不景气,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承包责任制和改善经营机制,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成为微利企业。运输工具逐渐减少。截止1990年底,甘南汽车运输公司拥有客货汽车244辆,其中客车71辆,货车173辆.各种机具设备152台(件)。
  (二)县汽车队
  七十年代初期,全州社会运输量大幅度增加,其运量远远超过了运输业的承受能力,加之此时境内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建设也得到发展,路况改观。各县鉴于此种形势和环境条件,先后组建了县属运输企业一一县汽车队。1970年,卓尼县将商业系统原来的4辆货运汽车率先组成商业汽车队。1972年改为县属汽车队,增购大轿车、日野车、解放车各1辆,有职工32人。继卓尼县后,临潭、夏河、碌曲、迭部、玛曲、舟曲各县亦先后成立了县汽车队。至此,全州共有7个县属车队,共有营运汽车35辆,其中客运轿车5辆,有职工62人。到1976年底,全州7县车队共有客货营运汽车43辆。此后,各县车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管理不善等原因相继解体,其运输经营也逐渐被个体、联运专业户所替代。截止1990年底仅存碌曲县1个县属车队。
  (三)林业企业车队
  洮河林业局是全州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汽车队最早的企业。1963年8月,洮河林业局在木材运输量剧增的情况下,为了加强木材转运周期,成立了局属汽车队,有解放牌汽车6辆。到1976年,车辆发展到21辆,在当时成为一个有相当规模和运输力量的林业汽车队。
  白龙江沿岸的舟曲、迭部林业局和大夏河林业总场相继投产后,各自都建立了汽车队。舟曲林业局汽车队始建于1976年,共有各种汽车43辆,年运材量1.6万立方米,年货运量1.18万吨,货物周转量242.18万吨公里。迭部林业局汽车队于1976年成立以后,在所属各林场管理的5个汽车小队基础上,组建了局直属汽车队,有汽车102辆。截止1976年底,洮河、舟曲、迭部林业局和大夏河林业总场等单位4个汽车队,拥有各种汽车近200辆。这些林业汽车队的建立和发展,适应了林区生产建设的需要,对促进甘南州的经济建设和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机关企事业运力
  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汽车运输业务,其基本出发点在于自货自运,完成其本身的运输任务。随着公路的修建,国家调拨了一定数量的汽车,许多单位都购置了运输车辆,有的还建立了车队。1976年,甘南州各县成立了机关车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组织和办理机关企事业单位车辆的运输管理工作,使之有计划,有步骤地参加社会运输。在交通部门组织的几次重大的运输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社会车辆统管的优越性和重要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州重点物资、抢险物资的运输任务,为甘南州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到1990年,全州有250个单位拥有货车,有1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了汽车队,共有汽车894辆。
  (五)个体联户运力
  自1980年改革开放以后,甘南州的夏河县合作镇、临潭县城关镇、迭部县电东人民公社的居民和社员开始投资购买汽车,从事公路运输业。由于汽车运输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特点,出现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搞运输的局面。到1982年,各县都有了个体运输户,并由货运发展到客运,共有个体运输户60家,客货汽车73辆。到1985年底,全州共有个体运输户230家,有营运货车190辆,营运客车2辆,小客车1辆。
  1986年至1990年,全州个体运输者逐步走联合运输的道路。1985年合作镇组织松散的汽车个体户成立了合作镇汽车联队,接着夏河县的那吾乡、迭部县的电东乡、临潭县的城关镇也相继成立了汽车联运队。联运队一是统一结算运费,统一收缴税款,减少了偷漏税费的现象;二是承揽了大宗货源,统一调度派车,提高了运输效率,空驶率减少,里程利用率提高;三是加强了安全管理工作,统一组织学习安全知识,制定安全制度,事故率下降20〜30%。1990年,全州个体运输业已拥有各种车辆761辆,其中客车20辆,总客位737个;货车540辆,总吨位1965吨。建立联合运输公司2个,联运队5个,共拥有汽车194辆。联运队的成立发展,成为甘南州公路运输业的一支主要力量,活跃了民族地区经济的交流。
  据资料统计,1990年全州车辆增至2824辆,其中货运汽车1378辆,年平均完成货运量8.75万吨,货物周转量2758万吨公里。
  二、物资运输
  (一)粮食运输
  甘南州历来是个粮食调入区,粮食一直是汽车运输的主要物资。五、六十年代,每年所需的1.5一3.5万吨城镇和牧区供应粮食,全部依靠国家调拨供应。1958年至1985年的27年中,以甘南州汽车运输公司的车辆为骨干,交通部门多次组织和调动机关企事业汽车和民间运输工具承担粮食运输,保证了州内粮食供应。1966年5月,甘肃省成立了粮运指挥部,决定抽调有关地州(市)运输公司以及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汽车500辆,前往新疆调运援甘玉米5万吨,甘南汽车运输公司70辆汽车参加拉运,于1967年2月至8月完成了运粮任务。
  1966年至1971年,因受“文化大革命”干扰,公路运输部门的运输任务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大幅度下降。1972年至1976年,每年完成粮食运输达万吨以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和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自治州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调入量逐年减少,加上运输市场、粮食市场的开放和运力的迅速增加,除国家调拨粮由国营运输企业和粮食系统车队承担外,市场粮食均由其它运输车辆承运。这一时期,全州年运入粮食在10万吨左右。
  (二)救灾物资运输
  救灾物资运输是公路运输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调度、集中运力,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完成运输任务。
  1979年,州车辆办公室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车辆1000多车次,调运了临潭、卓尼、舟曲、迭部4县的回销、救灾粮6000多吨。
  1981年2月18日,州委召开生产救灾会议决定,“组织机关车辆和专业运输队支援灾区,支援春耕生产”,当即由交通、粮食等部门临时成立调粮办公室,在春节期间,共组织汽车72辆,其中州级各单位机关车辆42辆,卓尼、临潭、夏河、碌曲具车队15辆,甘南运输公司15辆,共装运粮食293.5吨,从合作出发,把粮食送到了灾区。当地政府积极组织回程物资,在卸粮点上,动员群众边卸边装,把积压多年没有运出的中药材、抬扛等林副产品约200多吨全部运往外地。到年底,全州共组织机关企事业车辆184辆,圆满完成了卓尼、舟曲、碌曲、玛曲、夏河县的三十多个乡的救灾粮食抢运任务,共运送各种救灾物资3785.8吨。
  1989年春,玛曲草原遇到了罕见的低温连阴雪天气,草场被大雪覆盖,牲畜无草可食,甚至影响到牧民的口粮供应。州政府下令从永靖县刘家峡调运80万斤面粉,由兰州夏官营调运10万斤玉米,由合作调运50万斤饲料的任务。甘南州运输公司接到调令,全力以赴,调动一、二、四3个车队的60余辆汽车,由公司领导亲临指挥,抢运救灾物资,及时地完成了任务。
  (三)木材运输
  木材运输是甘南州公路交通运输的主要货源之一。每年有10多万立方米木材运输指标列为公路运输部门的重点物资运输计划。1964年2月,省计委和交通厅决定,整修腊子口公路,抢运困山材,以解决建设任务的急需。4月至7月,甘南运输公司会同兰州、武都等运输公司,抢运木材1万立方米,完成了下达的抢运任务。
  1971年9月,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发出通知,强调公路运输要坚持:“保重保主”的运输原则,甘南州为完成木材运输计划任务.组织州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汽车20余辆,在9个月时间里,运输木材1.12万立方米。
  1973年至1976年,在州车辆办公室的组织和动员下,甘南汽车运输公司和部分有车队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完成木材运输量达6.40万立方米,1974年至1975年两年,甘南运输公司两次参加全省木材抢运任务,提前15天完成了承担的任务,运输木材1.6万立方米。
  1977年11月2日至12月10日,为加快甘南藏族自治州建设,州委决定调动州级30多个有车单位,抢运从九泥沟至合作的木材运输任务,共计2000立方米,由州木材调运组和车辆办公室统一安排装卸力量,统一调度。
  1978年第四季度,省总公司下达了大战50天,抢运省物资局从迭部至兰州归口木材运输任务,甘南运输公司抽调营运货车238辆参加抢运,35天时间运出木材4392立方米,其中第四车队80辆营运汽车运出木材1583立方米,超额11.24%完成了任务,受到省运输总公司的嘉奖。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甘南州内各林业企业年产商品木材在30万立方米左右,全部从林区调往兰州、临夏等地,用于国家经济建设。木材的外运随着运输市场的开放,也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一齐上的局面。
  (四)其它物资运输
  除木材、粮食等重点外,还有煤炭、石油、农用、日用百货等运输物资。
  甘南汽车运输公司曾于1967年、1969年两次赴外地参加突击抢运救灾物资。如1967年春节过后,公司第一、二两个车队90多辆汽车,到刘家峡水库进行了水库淹没区群众的搬迁运输。1969年上半年,又派第二车队25辆汽车到武威承担长达3个月的食盐运输任务。
  1972年以后,甘南州公路交通部门汽车运输企业坚持“保重保主”的运输原则,按照“农、轻、重”的次序,为支援农业,保证重点建设,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积极开展运输业务。仅1974年完成支农等物资运输719吨,1975年完成煤炭616吨,1976年完成化肥、籽种等物资2.38万吨。
  第二节客运
  一、客运网点线路
  1953年上半年,甘肃省运输公司在夏河县拉卜楞成立了夏河运输站,开始经办汽车运输业务。同年10月1日,首次开放了兰州至夏河的客运班车。从1954年起,开通了临夏至夏河、岷县至夏河、夏河至玛曲及岷县经舟曲至武都的定期客运班车,同时开放了夏河至完东滩、博拉、阿木去乎等处不定期班车。到1957年,甘南州除迭部县外,其余各县都通了班车。全州共有营运路线16条。
  1958年,甘南汽车队成立后,接管了省运输公司、临夏和武都运输公司设在夏河、合作、碌曲、郎木寺、卓尼、新城等地的运输站。同年7月,甘南州交管局经营的营运路线有:兰州至合作,临夏至合作,兰州至夏河,合作至青海河南县,舟曲至陇西东铺,累计线路长1295公里。自治州首府迁至合作后,以合作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辟了合作至夏河、合作至玛曲、合作至岷县、合作至兰州、合作至龙迭(今舟曲、迭部)等客运路线。
  甘南汽车运输公司成立后的1963年至1964年,将所属运输站一律改为汽车站,同时又增设了迭部、完东滩、玛曲3个汽车站和东海、博拉、阿木去乎等代办站。同时对各站之间的班期、业务往来、站房修建和站务人员的配备等进行了调整和整顿。1964年1月,临夏运输公司合并到甘南公司后,康乐、广河、蒿子沟、临夏等汽车站,由甘南运输公司管理。到1965年底,甘南汽车运输公司共有汽车站14个,设驻兰办事处和驻陇西业务组,还有3个代办站,客运路线10条、全长1200公里。
  六十年代末,甘南州各县汽车站都由甘南云输公司管辖,唯有舟曲由武都汽车运输公司设立汽车站。1968年,临夏运输公司恢复后,甘南运输公司管辖的汽车站有:合作、夏河、临潭、卓尼、碌曲、玛曲、迭部、郎木寺、新城、完东滩10个。1972年7月,舟曲汽车站由武都运输公司移交给甘南汽车运输公司管辖。同年,还在代古寺设立了汽车站,修建了站房和和油库。至此,甘南运输公司所辖汽车站增加到12个。
  改革开放后,公路运输迅速发展,公路交通部门在市场商品经济日益活跃、旅客流量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重视客运设施建设,如1979年开工,1981年竣工的合作汽车站就是在新形势下建设起来的重点项目。
  二、客运班次
  在八十年代初,甘南州运输企业根据货源不足、客源上升的情况,采取“以客补货”的经营措施,以合作汽车站为辐射中心,新辟和延伸客运线路10条,增设班次9个,开辟跨省运输线路3条。'到八十年代末,旅客运输进一步向州外和边远牧区两地延伸,跨省客运线路达6条6班次;新增跨区线路1条2班次,区内线路2条2班次;沟通了与毗邻省区旅客运输,加强了民族地区之间的的友好联系和贸易往来。截止1990年,甘南汽车运输公司有营运路线43条,其中跨省线路5条,跨区10条,区内线路24条,共计79个班次。
  三、个体客运
  合作公用型汽车站(私营)于1987年6月1日成立,经营地点租赁州电杆厂,现州铁合金厂场地。运输工具主要以普通型大客车为主.车型多为驼铃型客车,参营车辆22辆,线路14条27个班次,营运里程885公里,营业收入36万元,日客流量约1000人次。
  夏河县公用型汽车站于1988年10月1日成立,经营地点租赁县人武部大院,参营车辆15辆,线路4条24个班次,营运里程640公里,营业收入24万元,日客流量850人次。截止1990年底,全州筹建公用型汽车站2个(合作、夏河),营运线路22条48个班次,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38.2万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5680万人公里。
  甘南州运输公司1989年客运线路班次表甘南汽车运输公司所属汽车站一览表
  第三节运输管理
  一、组织管理
  1958年10月11日,甘南州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机关企事业单位车辆除自留个别生活用车外,其余一律交运输部门统一调配使用。10月17日,成立了甘南藏族自治州运输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交管局内,办理全州运量和运力的平衡与日常业务。1959年3月,更名为甘南藏族自治州运输指挥部。同时,各县也相继成立了运输指挥部和专门办事机构。
  1959年为了完成工农牧业发展计划所需钢铁、煤炭、粮食、机械等运输任务,甘南州运输指挥部在坚持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下,实行计划运输。在计划安排上,首先抽出1/3的车辆,保证完成“大炼钢铁”的运输业务;其次,固定1/3的车辆,完成全州粮食运输计划;其余车辆担任兰州至合作的工业用煤、机械设备运输业务。1960年1月,州运输指挥部要求甘南州境内所有机关、企业车辆,除装备特殊或担负特殊任务以及省属自货自运者外,不论是外地或本州辖区内执行任务的车辆,一律实行统一调度。凡有车单位必须于每月3日前提出下月运力计划和运量计划,报送州运输指挥部统一平衡。各机关、企业自用的货运汽车,不论省属、州属,运行者一律向州、县(市)运输指挥部 (或交通局、运输站)报到登记,由运输指挥部统一分配货源。为贯彻全省产、运、销一条龙运输大协作会议精神,州运输指挥部确定了全州实行“一条龙”运输管理,并得到全州机关、厂矿企业等生产部门和供销部门的大力支持,互相配合,形成收、发、装、卸“一条龙”的运输方法,以达到简化运输手续,减少中转环节,缩短装卸时间,加速车辆运输,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
  1973年5月成立了甘南州机关企事业汽车管理办公室,简称州车管办。1974年4月1日,正式开展业务。州车管办成立后,着手起草了《甘南藏族自治州机关企事业汽车管理实施办法》,严格贯彻执行“统一货源、统一调度、统一安排运力和运量,统一货票和运价”的“四统一”管理政策。由于加强了管理工作,在州车管办成立后的9个月时间里,组织州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汽车94辆参加了社会运输。至年底,甘南州各县也相继成立了机关企事业车辆管理办公室。同时,根据省革委会要求,为了便于管理,州、县两级的原民间运输管理站与车管办合署办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机关企事业车辆增加很快,到1985年已达1794辆。1983年1月,撤销了州、县两级车管办,成立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公路运输管理站,各县也成立了运输管理所。随着运输市场的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汽车运输,由自货自运转向社会运输,参加运输市场的竞争。在货运市场上,取消以计划为主的运输机制,推行木材、粮食、煤炭等重点物资的合同运输制度,实行统一行车路单和结费凭证。
  二、营运管理
  1958年,甘南社会运量迅速增加,运量大于运力的矛盾突出,运力十分紧张。1958年至1960年,甘南州汽车运输企业开展了 “安全、节约、车吨月产万吨公里”活动,对缓和运输紧张形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超载超拖,甚至大搞汽车“列车化”等以拼设备换取高效益的办法,对车辆的维修保养重视不够,使车辆技术状况每况愈下,给汽车运输业造成了损失。针对这种情况,甘南州公路运输企业在加强运输管理工作的同时,把车辆的维修保养提到重要地位,开展了爱车、爱机具设备、爱道路、爱货物的“四爱”活动。从而,逐步改变了企业管理不善、车辆完好率低、制度不严、调动不灵等状况,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重点物资运输任务的完成。
  甘南汽车运输公司成立后,对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和整顿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了“工业七十条”。加强基础建设,根据车辆技术状况进行了调查分类,采取巩固一类车,提高二类车,整修三类车,封存四类车的办法,巩固提高车辆技术状况。对车辆保修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定材料、定奖励”的“五定”制度。建立车辆技术档案,交接清单,汽车大中修制度。规定了保养工作范围,对小修车作业项目、计费办法、过程验收、出厂验收等方面,都订立了必要的制度。在车辆运行调度方面,实行定车、定人,严禁超载。1964年以后,根据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召开的技术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了“严格管理、合理使用、强制保养、计划修理”的原则。公司建立健全了技术管理机构,并制定各级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技术管理工作的加强,使车辆状况大大好转,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不断提高,一跃成为全省的先进运输企业之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公路运输企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失。1970年以后,根据省交通邮政局的要求,公路运输部门调整生产机构,规定生产程序,加强了生产指挥系统,生产开始走向正常。甘南运输公司对企业进行整顿,纠正各种混乱现象,加强运输生产管理,实行三级经济核算(即公司、车队、车间),按计划执行车辆的检验制度,使运输生产各项工作恢复正常。运输市场开放后竞争异常激烈,燃料、材料、配件涨价,而在运价不动的情况下,取得了运输效率稳步上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好成绩。
  甘南州汽车运输公司1958-1985年度客货汽车运输量统计1982年,推行了以利润包干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对所属队、厂下达了生产任务和利润计划。公司为保证利润承包计划的完成,整顿严格了财经纪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整顿劳动纪律,严格奖罚制度。1984年,公司同下属33个单位和科室签定了经济责任书。1985年10月,公司作出了《关于改革队、厂、站经济核算体制的决定》,将队、厂、站改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1986年至1990年,甘南运输公司继续推进经济责任制,在治理、整顿中,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拓宽经营渠道,完善经营机制,实行承包经营,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1990年企业实现利润31.5万元。
  1990年度甘南州汽车运输公司客货运量及营运情况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