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运输方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26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运输方式
分类号: F512.742
页数: 2
页码: 691-692
摘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民间运力按不同地形区域形成不同的自然分布。夏河、碌曲、玛曲大多属草原丘陵地带,且以牧为主,主要靠牦牛驮运;迭部、舟曲多属高山峡谷地带,主要靠人背肩扛,畜力驮运;临潭、卓尼属较平坦的丘陵地带,主要靠畜力驮运和全木大车、包胶车、人力车、铁壳车拉运。
关键词: 民间运输 运输方式

内容

—、牦牛驮运
  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畜种,“高原之舟”是对境内运输役畜牦牛的誉称。牦牛以生性驯良,易于驭使,耐力强而著称。当地作为驮畜的主要是阉牦牛,其体格健壮、四肢短粗、极善于在崎岖山路及林间、草地上负重行走,通常负重75公斤左右,日行20〜30公里,时速5公里左右,可连续驮行7~10天,白天行走,夜间采食、卧息,每天仅需1小时左右的休息即可恢复体力。可连续役使10一12年。牦牛作为运输役畜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吐蕃时期就曾担负军需物资的转运任务,一度还曾作为战士的乘骑。此后,牦牛更是必不可少的运输役畜。直至汽车运输业飞速发展的现代,牦牛仍为广大牧区群众的日常运输工具,还在继续担负着生产生活方面的部分运输任务。
  二、骡马驮运
  骡马亦是境内民间运输的主要工具,运输时大多结队而行,每匹驮畜载重100公斤左右,日行30〜40公里。骡马驮运盛行于明清及民国时期,州境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各地都曾组织过规模不同的驮队,常年穿行于境内各条古道之间,运送茶叶、食盐、布匹、粮食等物资。亦曾一度担负批量货物的转运,军需物资的输送及商队的长途贩运和民间生产、生活用品的运输任务。
  三、木车拉运
  全木大车又称大辂辘牛车,因其全用木料制成故名。挽畜多用骗牛、犍牛,其形极像古代使用的战车,原由此地古代少数民族所创造,后经明洪武期为屯军改制,一直沿袭使用至今。其结构分为车排和车扇两部分。车排用两根4米左右的松木椽作辕条,后半部分由6个横层木将其组合成梯状,前半部分作挽辕,配以轨头、掌踏、钩行、鞘桩、拉桩等零部件而成。车扇部分由两个车轮和一根车轴组成,车轮高约五尺左右,边轮为網子,由两、三根幼桦木椽弯制成形后组接成圆。中有车毂,轮、毂之间用辐条连接。车轴与车毂、辐条均用青柄等坚硬木料制成,轮轴磨擦部分镶有生铁质车钏,涂抹膏油以助曲滑.轴头打眼安有车辖以防脱轮。全木大车的优点是爬坡能力较强,对路况的要求甚低,平衡性能好,结构简单,结实耐用,便于在崎岖的山路和田间地块行驶,普通载重100〜250公斤。全木大车使用分布面积很广,几乎遍及临潭、卓尼全境和临近的岷县等地。它除担负农牧业生产中的拽粪、拉柴、搬场等运输任务外,还可进行中短途的货物转运。至今长途运输已被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辆取代,但当地人民对全木大车的历史感情依然存在,大多数木质车轮现已被换成人力车胶轮,只有车排部分还保持着它的古风。
  四、民间运力分布
  全州境内民间运力按不同地形区域形成不同的自然分布。夏河、碌曲、玛曲大多属草原丘陵地带,且以牧为主,主要靠牦牛驮运;迭部、舟曲多属高山峡谷地带,主要靠人背肩扛,畜力驮运;临潭、卓尼属较平坦的丘陵地带,主要靠畜力驮运和全木大车、包胶车、人力车、铁壳车拉运。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