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干线公路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25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干线公路建设
分类号: F540.342
页数: 10
页码: 656-665
摘要: 本文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干线公路建设情况。
关键词: 干线公路 公路建设

内容

—、岷(县)夏(河)公路
  1940年6月,岷县专员公署在夏河县合作寺院召开临潭、卓尼、夏河三县 (局)保安行政会议,百余名藏族代表向大会建议修建岷县至夏河、夏河至郎木寺公路,以利边远地区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团结。1941年夏,由民国甘肃省建设厅派技师洪文翰踏勘,绘制详图,编制工程概算。同年9月和翌年1月省政府两次电请国民党中央政府拨款修建,均未核准。直延至1943年底,甘肃省政府迫于运输需要而批准改修岷夏公路。1944年1月在岷县成立岷夏公路筹备组,4月成立甘肃省岷夏公路工程处,由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胡受谦兼处长,后由新任专员张仰文继任,拉卜楞保安司令黄正清兼副处长,省建设厅技师兼省道勘察总队长盛石如为第二副处长兼总工程师,请五世嘉木样为顾问。工程处组成两个测量队于是年1月下旬开始分头进行测量。原踏勘路线不包括卓尼与合作两条支线,后考虑到卓尼与合作为沿线两个重要城镇,且距干线很近,故同时测量。同年6月,测量结束,全线长254.68公里,甘南境内长220.68公里。其中卓尼支线5.5公里,合作支线4公里。这条公路自甘川公路266公里处的岷县香房崖起,由东向西延伸。岷县至旧城104公里多属山岭,沿途翻越黑松岭等6座山梁。旧城至夏河150公里,多系草地,地势平坦虽易修筑,但地下水位高,易翻浆。
  全部工程分为4段进行:岷县至店子山59.4公里;店子山至完科洛7849公里(包括卓尼支线5.5公里);完科洛至合作(包括合作支线4公里)63.15公里;合作至夏河62.73公里。分别由岷县、临潭、卓尼、夏河4县包干施工。土方由各县征集民工3万余人义务修筑,桥梁涵洞及石方工程均由工程处组织专业工程队修建。工程所需木料就地征用,工具(洋镐、铁铳、背篓、绳索等)由工程队供给。总投资法币2303.56万元。甘南境内除在临潭县拉布修建5米涵洞1座外,全线均未建桥梁,便道通车,晴通雨阻。
  1944年底,公路初步打通后,于12月16日在岷县举行试车典礼。此为甘南境内的第一条公路。公路建成通车后,西北公路局开放了从岷县至旧城的客运班车,而旧城至夏河之间,因路况差,通车典礼之后未能继续通车。
  1950年,岷夏公路被列为次要路线,不设养路机构,公路交由地方政府养护。
  1952年,甘肃省交通厅决定投资2.49万元,加固岷夏公路野狐桥。1953年5月,工程竣工验收。后因山洪冲毁兰郎公路,全州所需物资均改由岷夏公路运输。州府曾动员临潭、卓尼、夏河3县群众,对岷夏公路从起点至夹东滩208公里路段,进行了全面整修和重点桥梁修建;1954年4月,为保证岷夏公路畅通,设立了岷夏公路旧城养路段,招收工人40余名,并动员沿线群众进行民工建勤,对岷夏公路进行了全面养护和整修;1955年,岷夏公路再次进行养护整修,并首次在沿线建立了里程碑及行车标志,使岷县至旧城103公里路面达到了6级公路技术标准,提前开放了班车。
  1956年3月,将岷夏公路岷县境内关上村至岷县34公里路段移交岷县养路段。甘南州首府迁合作后,岷夏公路正式改称为岷(县)合(作)公路。旧城分段职工配合民工建勤,对全线144公里路面进行了整修改善,使岷合公凰达到了晴雨通车的要求,普通行车平均时速达24公里以上。
  1961年以来的25年中,这条公路不断进行路基、路面的整修改造,加之乃年对防护、桥梁、涵洞的大中修工程配套改造,路况不断得到提高。1988年全省公路普查统一命名后,岷合公路编为省道306线(徐家店一一合作)。它东接甘川公路,西连兰郎公路。成为州境内的主要干线公路之一。
  二、兰(州)一一郎(木寺)公路
  兰(兰州)郎(郎木寺)公路自兰州起经临夏、夏河至郎木寺,中连岷合公路,南经碌曲至郎木寺与两(河口)一一阿(万仓)公路相交,东可经迭部、舟曲通陇南,西可直达玛曲通青海,是贯穿甘南州的一条主要干线公路。这是共和国成立后在甘南州修建的第一条干线公路。
  1956年甘南州首府从夏河拉卜楞镇迁往合作,兰郎公路即由王格尔塘改道经合作至郎木寺,甘南境内长237.5公里。
  (一)夏(河)一一临(夏)路段
  兰郎公路夏临路段,北起临夏,西南经双城、土门关、王格尔塘至夏河县城,公路沿大夏河两岸延伸,穿越高山峡谷,全长103公里。1938年由甘肃省建设厅临夏公路测设队测量设计,拟定1940年3月开工,后因工程艰巨未能修建。1943年1月,再次测量,于4月测毕,路段全长10807公里。工程队成立了4个总段16个分段,于6月开工。同年12月,民国政府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电令赶修,限一年修通。因该路工程艰巨,一年无法完成,遂即停工中断投资。1944年1月又由民国政府临洮工务所组织测量队正式测量,并征集民工修筑了部分土方路基,石方地段搁置未修,缺桥缺涵,不能通车。直到共和国成立后,才由甘肃省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修建夏临公路的决议。
  1951年4月,省交通厅拨款1500元,由夏河县征集民工于10月1日完成了沿线达麦、三塘、安隆、达藏、洒索玛、格河、桥沟、老洞、头道河、清水街及清水夹道11座木桥的修建和改造任务。11月14日至18日对沿线土路及石崖地段进行了路基拓修。1952年7月,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拨款正式修建夏临公路。8月18日,夏临公路全线开工。9月13日夏临工程委员会正式成立,从兰州、临夏、夏河招募工人100余名,负责石方工程施工。临夏县负责临夏至桥沟段工程,余为夏河县修建。土方路基宽7.5米,石方地段除有条件的地段要求宽4.5米外,其余一律暂开4米单车道。经过70多天的紧张施工,于11月10日初步完工。11月15日在临夏市举行了庆祝夏临公路通车典礼。
  夏临公路通车后,西与甘川公路相接,沟通了与省会兰州的交通,东与岷夏公路衔接,改善了甘南与外地的交通联系。
  (二)夏(河)一一郎(木寺)路段
  夏郎路段起自夏河县,途经夹东滩、阿木去乎、西仓(今桥头)、东海至甘(肃)川(四川)青(青海)3省交界地郎木寺,全长183.5公里。公路沿线均为草原地带,跨大夏河、洮河、白龙江等主要河流;越分水岭、镰仁沟、财宝山等山岗域口,海拔平均3000米以上,高寒阴湿,多属翻浆地带。
  1952年7月,中央军委拨款20万元电示修建夏郎公路。由西北交通部工程队负责技术,甘南剿匪指挥部统一领导,以甘南驻军为主要力量,动员公路沿线群众修建。同年9月1日,甘肃省军区独立团派出1个营的指战员,自夹东滩破土动工。10月8日修至西仓沈河沿岸,因天气过冷而暂时停工。1953年中央又投资30万元修筑夏郎公路。是年3月9日至6月28日,西北交通部设计公司测量队将西仓经郎木寺至四川阿坝公路测绘完毕,西北军区调派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第二团承担修建任务,3月9日正式开工,采取逐段施工的方法,于3月30日修至郎木寺。4月份解冻后,即有80%路段翻浆,5月份又改线6公里,依北山沿分水岭至贡巴44公里,多数为平原线。贡巴至郎木寺17公里,工程较艰巨,工兵二团曾改线整修多次。至此,兰郎公路自临夏经夏河至郎木寺286.5公里路段,全线建成通车。因坡度大,盘道展线不够,弯道半径太小(6至8米),行车困难,实为临时通车的便道。
  1953年3月15日临(夏)西(仓)段改善工程开工,4月19日成立临西段工程处。在清水、洒索玛、夹东滩设立了3个工务段。
  1954年5月,西郎段工程队在郎木寺成立,归临西段工程处领导。6月11日正式开工,施工人员400余人,在甘肃省军区独立团的协助下,筑路人员于9月7日完成改造任务。
  (三)王(格尔塘)一一合(作)路段
  甘南州首府自夏河迁至合作后,国家投资35万元,于1955年9月11日由甘肃省交通厅工程总队设计队按6等路技术标准测设了王格尔塘至合作35公里公路。
  王合公路由省交通厅第二工程队负责施工,筑路民工700余人。1956年3月10日开工至7月14日竣工。7月19日至20日通过了省、州、县联合验收,交由甘南公路段管理养护。
  (四)扎(沙)一一阿(木去乎)路段
  1956年4月15日,甘南州人民委员会批准修建扎沙至阿木去乎公路,全长25公里,由甘南公路段负责测设施工。于7月26日动工至8月18日竣工。
  为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加快甘南州经济文化建设,30余年来,国家投资近160万元,对改道后的兰郎公路逐年分期进行改造。进入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国家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对兰郎公路甘南境内路段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桥梁、涵洞及防护设施实现永久化,全线除6.44公里地质情况复杂外,其余路段均铺筑了渣油路面。1988年全省公路普查统一命名后,兰郎公路编为国道213线(兰州一一昆明一一景洪)的北段。
  三、两(河口)一一阿(万仓)公路
  (一)两(河口)一一郎(木寺)路段
  两郎公路起自甘川公路391公里两河口(岷江、白龙江交汇处),西与兰郎公路419公里处相接,南行5公里至甘川交界地郎木寺,全长246公里。甘南境内178公里。两郎公路溯白龙江自东向西延伸,沿线地理环境复杂,公路随河谷蜿蜒,穿越数处险峡始达终点。
  共和国成立后,为根本上解决群众行路难和开发白龙江林区资源,人民政府决定分期修建两郎公路,前后历经10年,累计完成投资1500万元。两郎公路可分为5段。
  1.两河口至西固(今舟曲)段
  属甘川公路支线,长17公里。1942年由西固县政府征工修建。公路依白龙江水而行,弯多、沟多,路基宽度不等,最宽处约6米。凡山嘴转弯处均有泥石流冲击,塌陷甚烈,宽不及2.5米,仅供人畜通行。距西固县城约7公里处,有一溜坡,全为沙质土,向下沉陷,路不成形,沿江路段常被洪水淹没。1944年11月,甘肃省岷夏公路工程处对这条公路进行勘察和重新整修,始能通行汽车。2.郎木寺至降扎段
  郎木寺经热东巴至降扎路段全长25公里。1953年甘南地区在围剿马良股匪时,为便利军运,由西北军区11师33团并配合民工466人,于同年4月17日动工,7月初完成,并铺筑了砂砾路面。
  3.舟曲至洛大段
  舟曲经立节至洛大路段全长32公里。1956年3月19日,国家投资7.2万元,要求舟曲县按简易公路标准修建。4月10日成立了 “舟洛公路修建委员会”。5月3日动员民工1850人(藏族850人),编为4个中队,分段包干。1957年4月,国家又投资9000元,由舟曲县征集民工,将舟洛公路未完工的7处路段(全长2.5公里)修建竣工。因跨越白龙江的沙川、憨板两座公路大桥尚未建成.故1957年底舟洛公路未能通车。
  4.电东寺至降扎段
  降扎经然多至电东寺(今迭部县城),公路全长52公里。1956年由国家投资45.97万元,由甘肃省公路局按简易公路标准测设。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某团担任降电公路的修筑任务,6月19日开始动工。施工中采用分段包干、分段交替进行的两种形式,历时3个月,于9月25日全部完工。由于工程艰险,筑路中该团牺牲8人,重伤4人。
  5.洛大至电东寺段
  洛大经代古寺、旺藏至电东寺公路全长93公里。1957年11月,由中央森林工业部、两水森林工业局(现为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和甘南州政府3方协商决定:由林业部门投资60万元,交由自治州人民委员会修建。1958年初,州交通运输管理局和临潭县组建了洛电公路修建指挥部,从临潭县动员民工1000余人,于3月10日动工,后因社会治安不稳定等原因,该路修建被迫中断,仅修筑了电东寺至卡坝31公里的路基雏形。
  1959年2月14日,洛电公路重新开工,从临潭县(当时临卓两县合并)抽调民工1343人,分3个工区施工。2月16日,省计委下达洛电路段投资100万元。3月11日,组成洛电公路临潭指挥部。3月13日,指挥部成员率领抽调的民工步行5天,翻越积雪1米多厚的光盖山,于17日到达电采寺。18日电东寺至花园路段正式动工修建。3月中旬,龙迭县(现舟曲县)组成洛电公路龙迭指挥所,动员民工745人,于3月28日动工,修建洛大至花园路段。为加快工程进展,从11月2日开始,临潭县施工民工增加到2000人,其中1200人突击抢修卡坝、尼傲峡、下旺藏3处石方地段;龙迭县民工增至1393人,从洛大向代古寺推进;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电东寺部队,抽调6个连队600余人,于12月12日开始进行九龙峡至麻牙寺8公里路基和两座桥梁的施工,全年完成投资110万元。
  1960年1月,国家又投资30万元,继续修建洛电公路,经过全体筑路职工、民工、军工的艰苦奋战和全州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援,洛电公路于4月25日按六乙级公路标准修筑竣工。1960年5月1日,在电东寺举行了通车典礼。至此,两郎公路全线贯通,结束了白龙江两岸没有公路的历史。
  两郎公路建成通车后,因其技术标准低,抗灾能力差,在雨季经常遭到白龙江洪水的冲刷毁坏,特别是舟曲南峪炭窑山、洩流坡等地多次发生大型深层滑坡以及泥石流,对公路的破坏异常严重。为保证两郎公路的畅通,3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这条公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工作。1963年8月初,甘南州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以迭部县县长王仲成任总指挥,甘南公路总段副段长慈智目任副总指挥的工程指挥部,于11月25日开工至1964年8月15日竣工。其间修造了拉路、谢谢寺、尼石峡3座木便桥,卡坝、达拉沟2座石台木面桥梁。整修路土石方10万立方米。为加快林区开发建设,林业部投资238万元改建了旺藏至代古寺37公里易毁路段。1966年9月24日,甘南州州长办公会议决定,于10月13日成立了“代旺公路”指挥部,从临潭、迭部、舟曲3县抽调各族民工1000人(后增至1200人),于11月28日开工修建。在“九龙峡”悬崖峭壁上开山筑路,在白龙江激流上架设桥梁,经2年零7个月的艰苦奋斗,于1970年6月30日按设计要求全部竣工。
  1973年至1977年间,两郎公路进行了改建和改造,有条件的路段,先后铺筑沥青渣油路面64.8公里。由甘南公路总段工程队重点改建两郎公路沿线危桥15座,并修建了一些必要的永久性公路防护设施。多年的投资改造,加之广大公路职工的精心养护,保证了正常交通运输。
  1988年全省公路普查统一命名,两郎公路为省道313线(两河口 一一阿万仓)的东段。
  (二)郎(木寺)一一玛(曲)路段
  郎玛公路自郎木寺起,经麦西、大水至玛曲县,全长69公里。甘肃境内36公里,四川境内33公里。
  1955年6月,甘南州第一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修建郎玛公路。6月22日,夏河养路段派人进行勘察、设计,从临潭县抽调民工200余人,并由解放军玛曲驻军积极配合,于9月22日开工,于11月5日竣工。由于当时条件限制,这条公路未能按等级标准修筑,仅作为简易便道临时通车。
  1956年3月19日,甘南州人民委员会决定投资1.63万元,按简易公路标准整修改善郎玛公路,年底完成了任务。
  郎玛公路建成初期,未设专门的养护机构,由当地驻军和地方政府临时抽调人抢修养护。1961年底,由碌曲公路段设一机动道班,流动养护全线69公里路线。1970年6月12日,玛曲公路段成立后,在郎玛公路上设立了麦西、大水两个固定道班,按照养路规范和“部颁”标淮,开始了正常的公路路基、路面、边坡、边沟、桥涵及防护设施的养护维修工作,使郎玛公路路况不断改善和提高。
  1988年全省公路普查统一命名后,郎玛公路成为省道313线(两河口一一阿万仓)的中段。
  (三)玛(曲)一一阿(万仓)路段
  玛阿公路从玛曲县城南行4公里,抵玛曲黄河渡口,穿越黄河向西南方向延伸,经落尔龙至阿万仓,全长54.8公里。公路地处甘、川、青三省边界地区,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加速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从1958年开始,以兰州军区工程兵为主力,玛曲县人民委员会动员部分藏族民工,与解放军一起共同修建成玛阿公路的雏形,并在玛曲黄河上架设了临时渡口。1959年由驻军工兵分队及部分驻军按照简易公路标准重修了玛阿公路,1960年建成通车。
  玛阿公路的修建,不仅满足了当时军事运输需要,而且沟通了玛曲黄河南北两岸的交通。随着全州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1970年6月,玛曲公路段接管玛阿公路,设立黄河桥道班,常年流动养护全线路段。经过道班职工多年艰辛的劳动,玛阿公路基本保证了安全畅通,路况也有了改善提高。1988年省道公路普查统一命名后,玛阿公路成为省道313线(两河口一一阿万仓)的西段。
  两阿公路东接甘川公路,中连国道兰郎公路,西达玛曲县阿万仓,成为连接舟曲、迭部、碌曲、玛曲4县及沟通甘、青、川三省的重要公路,它的建成通车,对自治州开发东西部林牧区资源,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王(格尔塘)一一夏(河)公路
  王夏公路原为1952年修建的兰郎公路的一部分,1956年兰郎公路改道后成为夏河支线,于1970年正式改称完夏公路。它起自完东滩(今王格尔塘)兰郎公路223公里700米处,中经达麦至夏河县城,全长35公里。公路溯大夏河谷傍山逆流西行,沿线地形复杂,沟壑纵横,路基土质为黄色粉土、天然砂砾和花岗岩石地段。
  为适应甘南州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国家投资134.73万元,由甘南公路总段依照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于1980年5月至1983年8月2日,对全线进行改建和油路铺筑工作。完夏公路的改建使这条路成为甘南州第一条达到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和次高级路面的道路。1988年全省公路统一命名,完夏公路改称省道312线王夏公路。
  五、岷(县)一一代(古寺)公路
  岷代公路起自岷县南川的巴仁口甘川公路279公里960米处,中经马场翻越铁尺梁后,沿腊子沟各洛河西岸下行,通过腊子口,跨越白龙江与两郎公路88公里392米处相接,全长73.5公里,岷县境内长27.7公里,迭部境内长45.8公里。岷县境内山坡路线较缓,谷地稍宽;迭部境内高山峡谷对峙,森林密布,谷底各洛河激流汹涌,大部为岩石地段。
  甘肃省交通局测设队于1969年12月开始测设,1970年5月中旬完成全部测量设计。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决定由武都、甘南两地区及甘肃省劳改工作管理局抽调人员,组织施工。首段43.5公里由岷县革命委员会于1971年5月31日从全县抽调民兵1300人(后增至2000人),行政干部85人组成岷代公路“岷县民兵团”,组编为3个民兵营、15个连、39个排、120个班,6月3日正式进入工地开工。在施工中战胜了山大沟深、气候高寒、滑坡及塌方等恶劣的自然地质条件的制约,于1972年11月30日完成了岷代公路43.5公里的修建任务。中段16.5公里由省劳改工作管理局于1971年6月5日组建岷代公路“腊子口指挥部”,抽调劳改人犯1100余人,组成3个筑路中队,于1971年7月1日正式动工。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艰苦奋战,于1972年10月完成了岷代公路中段16.5公里修建任务。末段13.5公里由甘南州负责施工。甘南州生产指挥部于1971年6月2日组成岷代公路“甘南指挥部”,从甘南公路段及临潭、卓尼、迭部、舟曲4县抽调干部和民兵1264人(后增至2000人),组编临潭民兵团、卓尼民兵营及迭部、舟曲畜力运输队。于1971年6月24日正式开工,至1972年12月20日除少量遗留工作外,按设计完成了修建任务,并通过省、州、县联合检査验收。岷代公路于1973年1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岷代公路的建成,使甘南州又增加了一条干线公路,对支援“三线”建设,开发山区及森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自治州与外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促进了甘南的经济建设。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洪文翰
相关人物
胡受谦
相关人物
张仰文
相关人物
黄正清
相关人物
盛石如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专题

岷夏公路
相关专题
兰郎公路
相关专题
两郎公路
相关专题
两河口至西固段
相关专题
郎木寺至降扎段
相关专题
舟曲至洛大段
相关专题
电尕寺至降扎段
相关专题
洛大至电尕寺段
相关专题
郎玛公路
相关专题
玛阿公路
相关专题
王夏公路
相关专题
岷代公路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