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医药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230
颗粒名称: 第九节 医药工业
分类号: F763
页数: 2
页码: 626-627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派来了大批医务工作者,建立了州、县、乡三级医疗机构,自己动手炮制各种中草药。1971年1月,甘南州制药厂建成,开始手工制作10几种中成药。
关键词: 甘南藏族自治州 医药工业

内容

1784年,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样仿照拉萨药王山l利众医学院,创建了拉卜楞寺曼巴扎仓(医学院),开创了甘南地区藏医药事业的先河。拉卜楞寺曼巴扎仓是培养藏医药人员和研究藏医药的专门机构,也是藏成药较集中的生产点。后来,卓尼车巴沟贡巴寺、碌曲郎木寺、夏河美武岗察寺等寺院曼巴扎仓也相继设立。各寺院的曼巴扎仓及民间藏医经常加工制作藏药。西固、临潭有少数民间中医自己开设小型药铺,采集中草药材,炮制加工成各种丸、散、膏、丹等中成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派来了大批医务工作者,建立了州、县、乡三级医疗机构,自己动手炮制各种中草药。1971年1月,甘南州制药厂建成,开始手工制作10几种中成药。后来,逐步购置、更新设备和扩建改造厂房,七十年代末,州制药厂的药品向多品种、高质量、多剂型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生产中成药的医药工业厂家。八十年代末期,甘南州制药厂生产的定型药品已达36个品种,其中藏成药“洁白丸”荣获国家经济委员会颁发的优秀产品“金龙奖”。1988年,“洁白丸”荣获健康报药品大赛“健康银杯奖”。甘南州制药厂生产的“六神丸”、“鹿角胶”、“阿胶”等中成药,除供应本州外,还远销国内10多个省、市。甘南州食品公司肉联厂从1974年起到1980年前后利用牛、羊脏器官,每年生产胎盘糖衣片、复方肝胚隆等药品11万余瓶,畅销国内。1972年前后,夏河县卫生局组织藏医人员,研究提高传统藏成药方。他们整理编写出了20多份藏成药《藏药标准》及《起草说明书》,其中:“洁白丸”、“八味沉香散”、“九味石灰华散”等列入1977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还有18种藏成药及5个单味药列入西北五省、区地方成药。上述藏成药样品由拉卜楞寺院生产队的藏医代为炮制。1979年,夏河县藏医院落成开业,医院设有藏药厂,开业以来制作各类常用药。1980年,甘南州藏医研究所设有附属试验药厂,专门加工炮制各类藏成药。1989年生产的藏药“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五味松耳石丸”、“芒觉珍宝丸”、“佐达珍宝丸”、“二十五味珍珠丸”等5种药品,填补了甘肃省藏药制剂史上的空白。
  1986年4月,夏河县生物制剂厂建成投产,他们从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兰州大学等单位引进技术,利用牛血、牛肝等脏器,提纯制作生物化学试剂。1986年,生产的“牛红细胞氧化物歧化酶”经甘肃省经济委员会主持,通过专家技术鉴定,产品达到生物化学试剂标准。此外,还生产牛血清白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C等产品。1987年碌曲县双岔黄连素厂投产。1989年、临潭县畜牧局兽药厂投产。截止1990年,全州有6个医药工並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6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4万元。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