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缝纫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22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缝纫业
分类号: F768.3
页数: 1
页码: 624
摘要: 甘南的缝纫工业是从民间手工裁缝起步的。牧民多为自制羊皮服装,城镇附近和农区服装也多为群众自己缝制,只有少数是让裁缝加工的。共和国建立前夏河拉卜楞有3户缝纫加工业,临潭新城、旧城有9户,舟曲有4户,卓尼有3户。
关键词: 甘南藏族自治州 缝纫业

内容

甘南的缝纫工业是从民间手工裁缝起步的。牧民多为自制羊皮服装,城镇附近和农区服装也多为群众自己缝制,只有少数是让裁缝加工的。共和国建立前夏河拉卜楞有3户缝纫加工业,临潭新城、旧城有9户,舟曲有4户,卓尼有3户。建国初期,在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将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成立缝纫合作社或缝纫组。1953年,夏河县民族被服厂建成投产。1964年,合作民族被服厂建成。1970年,州民贸公司被服厂开张生产。经不断的设备更新,缝纫工业由过去的手工裁缝发展为半机械化规模生产企业。1974年9月,由省轻纺工业厅拨款3万元,扶持夏河民族被服厂的马伞生产。1976年生产马伞4800把,产值达6.72万元,加工民族服装500件,产值达2.2万元,帐篷200顶、产值达2.4万元,来料加工及棉絮加工产值达4万元,总计当年创产值15.12万元。生产的马伞,在整个藏区深受群众欢迎,市场上一度供不应求。因此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989年改造扩大了马伞生产线,使马伞产量从年产2000把增加到10000把,产值从5万多元增加到20万元,成为这个厂的“拳头”产品。1987年,夏河民族被服厂生产的“夹藏衣”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少数民族优质产品”。次年,被服厂被省民委、省轻工业厅授予“少数民族用品先进企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州个体缝纫业发展较快,个体裁缝铺遍布城镇及农牧区乡村,成为个体手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缝纫产品为民族服装、普通服装,还生产帐篷、布鞋等。1990年,全州有国营、集体缝纫企业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4万元,生产各类服装5万件。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