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20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电力
分类号: F416.61
页数: 12
页码: 601-612
摘要: 甘南州城乡送变电工程始于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全州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的需求尤显迫切。小水电站所产生的能量已满足不了工农副业生产需求。只有拉通大电网,架设以合作及各县城为中心的环形供应网络,使大电延伸到全州各乡镇、村庄,又使座座小水电并入网内,达到互通有无,内外调节,丰枯补偿,才能以电力促百业兴旺,让百业涵养电力。这对水能资源丰富,其它能源贫乏的甘南高寒山区来说,不但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更有长远的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 电力开发 电站建设

内容

第一节电力蕴藏及开发
  甘南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原地带有黄河首曲,也是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的发源地。东部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州境大部分地区雨量丰沛,水网密布,河道落差集中。全州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61.75万千瓦,属甘肃省的水能丰富区。三十年代,在卓尼传教的美国牧师舒雅哥为解决教堂的通讯、照明及动力用电,在洮河支流木耳河上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功率仅1千瓦,是州内利用水能发电之始。
  州内修建的第一座水电站,是共和国成立后的1954年4月修成发电的加吉拉水电站,这座水电站建在自治州首府合作市郊的扎油河上,为引水式电站,装机200千瓦。1958年,卓尼县城郊范儿滩建成一座50千瓦的自制木质旋桨式水轮机皮带传动发电机的水电站。1968年在卓尼县多坝建起一座400千瓦的水电站。进入七十年代后,全州小水电站在各地陆续建起。1971年1月,在海拔3400米的玛曲县建成州内第一座利用泉水发电的高水头、小流量、装机150千瓦的水电站。之后相继建成碌曲县城、双岔乡;玛曲县的阿万仓、群强(木西合)、欧拉、万玛;舟曲的锁儿头、插岗、阳山、大峪口;夏河县的桑科、清水;卓尼县的麻路、康多等多处小水电站。其中虽有一部分电站因设计、施工质量问题或管理不善等因素而报废,但却兴起了修电站的热潮,为全州小水电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水电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据统计,全州从1980年末至1990年底小水电投资达1694.47万元。全州建成小电站91座,装机131台,容量25499千瓦。其中:国营电站16座,装机容量18100千瓦,乡级电站75座,装机容量7399千瓦。全州正在建设的电站4座,装机19300千瓦。随着一大批骨干电站的建成和刘家峡大电的输入,全州工农牧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活用电有了保证.并开始把多余的电输往外地,进一步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夏河县被全省列入农村电气化试点县。
  甘南农村小水电站的建设虽在全省名列前茅,但开发的水能只占水能理论蕴藏量的2.5%,与自治州丰富的水能资源相差甚远,尚待开发利用。
  第二节电站建设
  一、州县属水电站
  白土坡水电站
  白土坡电站是州内第一个骨干电站,建成于1968年。20余年来的运行,为夏河县及合作地区民族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平均年产值91万元,累计上缴利税达410万元,并为自治州培养了一批设计、安装、运行、电气、水力机械技术人才。
  白土坡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为2560千瓦(2台1560+1000千瓦),保证出力110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740万度,年利用小时为6900小时,设计电站总投资为286.37万元,总造价280万元,单位千瓦投资1120元,电能成本1分/度。
  锁儿头水电站
  锁儿头水电站位于舟曲县城西笔架山下的白龙江畔,是一座渠道隧洞引水式电站,设计水头30.5米,设计流量25.2立方米/秒,装机2台共6400千瓦,是甘南单机装机容量最大的一座水电站。电站以上集水面积为1236平方公里,设计洪峰流量1620立方米/秒,枯水流量21立方米/秒。
  锁儿头水电站的建成,架通35千伏输电线路37.5公里,变压器容量5720千伏安。通电范围9个乡,61个村,共7千余户。供电区内兴办了水泥厂、木材加工厂、农机厂、农副产品加工厂、电力提灌站、广播电视站等20余处小型企业。为舟曲县加速工、农、林业生产的发展和城乡经济的繁荣,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以电代煤、代柴,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取得明显的效益。1990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增加到2053万元,仅电费收入每年达102万元。
  1976年11月,锁儿头电站一期工程竣工,一号机组发电,工程投资544万元;1987年6月二期工程渠首竣工;1990年5月10日电站二号机组安装完毕,总投资233.89万元。锁儿头水电站先后经过10年的建设,终于按设计方案全部完成了基建任务。两台3200千瓦的机组投入运行,输电线路涉及白龙江沿岸各村,为舟曲县各族人民的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提供了电力。
  桑科水电站
  桑科水电站位于大夏河上游的昂去乎,距离县城约7.5公里,是一座蓄引结合式水电站。电站始建于1976年11月5日,1983年4月竣工投产,装机1130千瓦,工程总投资334.3万元。
  桑科水电站竣工投产后移交给夏河县管理,除满足城区机关、工农牧业生产及桑科、甘加等地农牧民生活用电外,还和白土坡水电站、县城电站联网。
  临潭县独山子电站
  独山子水电站总投资418.7万元,装机2X800千瓦,年发电量438万度。该电站位于临潭县城南拉扎沟末端的独山子。利用对洮河截弯取直,开挖300米隧洞,形成14.03米的自然落差而修建的一座引水式水电站。洮河此段平均流量40〜60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期流量1053立方米/秒,枯水期流量24.7立方米/秒。站址以上集水面积为11705平方公里。上游流域多为草原森林所覆盖,河水含泥沙量较低。冬季受河水封冻及冰粒团的影响,对发电产生不利影响。电站附近河面冰冻期长约104天,冰冻厚度0.8一1.4米。
  独子山电站的修建一为近200处的机井和提灌站提供了动力/扩大水浇地3500至4000亩;二为解决临潭县卓洛等8乡镇及卓尼县申藏、阿子滩等4乡共12个乡镇,7个生产大队,323个生产队的44570人,17.5万亩土地的农付产品加工和照明提供了电力;三为发展地方“五小”工业提供动力。电站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同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988.年与大电(刘家峡电网)并网。
  截止1985年,独山子水电站累计发电2178万度,总收入102.6万元,上交税利6.63万元。
  玛曲水电站
  玛曲水电站建于1971年10月1日,它是甘南州第一座高水头,小流量利用泉水修建起来的小型水电站。20年来,一直发挥着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累计发电量2160万千瓦小时,创造产值432万元,还为玛曲县培养出了20名优秀的电气运行、管理人才。玛曲县水电站位于城北面的尼玛山脚下,海拔3700米,是利用山间同一高度不同部位的3处石灰岩基裂隙泉水,通过长500米的预制管暗渠引到一石灰岩喀斯特风化后形成的天然洼地蓄水池,容量15000立方米,利用自然落差834米发电的一个小电站。3股泉水合计流量0.15立方米/秒。水量稳定,冬季不结冰,为电站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证。电站装机为.2X100千瓦。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投资19万元,是小水电建设中速度快、投资少、质量高、效益好的典型工程。
  迭部亚古水电站
  1974年7月11日,为了解决迭部县城郊高台地的农田灌溉及“五小”工业、农副产品的加工等动力用电问题,迭部县革委会上报亚古电站设计报告,1976年11月投产,工程投资226万元。亚古水电站修建在县城东南3公里处的白龙江南岸。电站设计水头22.5~23米,设计流量6.5立方米/秒,装机容量为2X630千瓦。
  多儿水电站
  多儿电站位于迭部县多儿乡然子河口,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森林资源丰富。全乡共13个村庄,约3000余人,大部分居住在山腰或山顶,相对高度在200一500米间。夜间用松枝条照明,运输全靠人力背负。为了改变当地贫穷落后面貌,迭部县于1985年开工修建多儿电站,1987建成,装机容量200千瓦,总投资49万元。
  腊子口水电站
  腊子口水电站位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过的天险腊子口,是利用腊子河充沛的水量及河床陡峭的天然落差修建的1座小型水电站,它的建成为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增添了风采,为腊子地区工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为满足各族人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需求提供了电力保证。该电站建于1976年,1979年正式发电。电站装机为2X200千瓦卧式水轮发电机组,工程总投资80万元。
  碌曲水电站
  为了解决碌曲县城及玛艾、西仓2乡生产、生活用电,1972年在洮河上动工修建碌曲水电站,历时190天,总投资42万元。
  碌曲水电站引用洮河水源,最大流量为40立方米/秒,枯水期最大流量为14立方米/秒,正常流量为20立方米/秒。电站设计引用流量为12立方米/秒,水头5米,河流结冰期为3个月。电站装机为2X120千瓦,用立轴旋浆式水轮机传动发电。随着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1982年省水利厅批复碌曲县水电站扩大机组1台,单机160千瓦,投资24.84万元。
  二、中央及省属企业电站
  甘南州境驻有中央、省属的“七九二矿”及白龙江林业局等企业,为了解决各自生活、生产用电,在单位所在地修建了由各自管理的水电站。
  尼石峡水电站
  位于白龙江上游迭部县城以下约30公里的尼石峡山区,由“七九二矿”负责修建和管理。电站利用隧洞引水,截弯取直的方法形成高水头,装机1万千瓦,单机容量在甘南境内电站中首屈一指。
  电站建于1974年,以35千伏线路送至各个矿区及机关,年发电量5000万度,年利用5000小时。
  白云水电站
  位于白龙江上游迭部县城以下20公里处的白云村,为引水式水电站,装机2X800千瓦,于1977年建成发电。由迭部林业局修建管理。
  三、建设中的电站
  八十年代末,在工农牧业生产发展需求逐年增大的情况下,为使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使甘南人民早日摆脱贫困局面,自治州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充分论证,把大力发展甘南水电事业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促成了4座骨干电站的破土动工,有的已接近建成发电。其中一座大型电站吸引外资,已列入省上按排项目;一座大型电站已完成了勘查报告,投送水电部核准。
  峡村水电站
  位十洮河上游的夏河县勒秀乡峡村,距合作镇约50公里,设计为有坝引水式水电站,装机6000千瓦,年发电量3551万千瓦小时,设计引水流量为54.6立方米/秒,设计水头14.7米。1990年开始动工修建,国家投资1950万元(设计投资)。甫黄水电站
  位于大夏河上游达麦乡甫黄村,距县城23公里,为低坝引水式电站。设计引水流量为10.48立方米/秒,设计水头为43米,装机容量3700千瓦。年发电量2178万度,工程总投资为1660万元,由夏河县组织施工和管理。计划于1995年7月竣工发电。
  冬加山水电站
  位于洮河上游卓尼县城郊多加山,西距县城15公里,为截弯取直低坝隧洞引水式发电站。设计引水流量60.9立方米/秒,设计水头15.5米,装机7500千瓦,年发电量4580万度。工程总投资2800万元,由卓尼县组织施工管理。预计于1994年竣工发电。
  尼傲峡水电站
  位于迭部县城以东的尼傲峡,为引水式水电站,设计引水流量42.6立方米/秒,水头35米,装机12000千瓦,年发电量8041万度,工程总投资5200万元,由迭部县组织施工管理。预计1995年建成发电。
  九甸峡水电站
  已列入甘肃省规划项目,计划由省政府组织施工。站址初定于洮河中游卓尼县境内藏巴哇乡的九甸峡口。电站设计为坝后式水电站,主坝为磋重力坝,坝高151米,总库容水量11.6亿立方米,装机22.46万千瓦.保证出力8.3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6亿度,工程总投资为15亿元,估计施工期7年,供电负荷区为兰州市及郊区,并与刘家峡大电联网,输往外地。
  沙川坝水电站
  位于白龙江上游舟曲县城以上10公里处沙川坝,设计为坝后式水电站,坝高217米,坝内蓄水量17.61亿立方米,调节库容8亿立方米,装机37.5万千瓦,保证出力260万千瓦。年发电量10.45亿度,年利用8000小时,工程总投资约20亿元,单位千瓦投资5300元。此工程在舟曲南峪滑坡后,为根治洩流坡、锁儿头、南峪等白龙江沿岸滑坡而提出,由国家水利部水电勘测设计院及西北水电勘测设计院共同拟定建设。
  1990年底全州水电站建设规模表甘南藏族自治州1990年底乡级电站分布情况续表第三节输变电工程
  甘南州城乡送变电工程始于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全州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的需求尤显迫切。
  小水电站所产生的能量已满足不了工农副业生产需求。由于受河水流量丰枯的影响,建成的水电站在枯水时期及冬春季不能发电或发电量小,在夏秋丰水期,电站正常运行,电能又不能充分利用,造成电站管理人员半年辛苦半年闲,经济效益不佳,设备得不到更新和维护。只有拉通大电网,架设以合作及各县城为中心的环形供应网络,使大电延伸到全州各乡镇、村庄,又使座座小水电并入网内,达到互通有无,内外调节,丰枯补偿,才能以电力促百业兴旺,让百业涵养电力。这对水能资源丰富,其它能源贫乏的甘南高寒山区来说,不但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更有长远的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
  全州自1980年开始至1990年底已投资1666.55万元架设110千伏线路87公里,35千伏线路415公里,10千伏以下线路3231.5公里,建立变电所90座,容量14310千伏安。全州96.3%的乡,84.7%的村,79%的农牧户用上了电。全州每个县有骨干电站,除舟曲、迭部2县外,其余5县均已通了大电,已有9座水电站并入大电网,仅白土坡电站并网年发电量突破1470万度,创产值735万元,利国利民利站,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以合作为中心,大电网35千伏线路向东南已延伸至临潭、卓尼、新城、洮砚;向西南已延伸至碌曲、玛曲;向北已延伸到夏河;舟曲也已与武都相接。
  通过变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也随之成长,全州能承担35千伏线路及变电所勘测、设计、施工的单位有2个,技术人员达50人,其中高级电气工程师1人,中级6人,中级机械工程师3人,并拥有各种施工设备。
  —、临夏至合作110千伏送变电工程
  合作是甘南州首府所在地。共和国成立30多年来,合作地区工农牧业生产用电及州级机关、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用电紧缺。1968年虽然在大夏河建成了白土坡水电站,但由于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而时常停电。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甘南州人民政府于1981年初,向省人民政府提出要求,将电网延伸到甘南合作地区。1981年2月由甘肃省电力局勘测设计处负责设计,甘南州负责组织施工建设,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工程建设后移交兰州供电局运行管理。临夏至合作送变电线路从临夏110千伏变电所二号主变110千伏间隔出线。工程总投资600万元,于1983年9月竣工,1985年10月投入带电试运行,向合作地区供电。
  二、合作至碌曲35千伏送变电工程
  合作至碌曲送变电工程线路全长73公里,共用杆塔350基,架设进出线3.1公里。主变为2X1000千伏安。工程投资287万元,由碌曲县水电局负责施工,1987年3月20日开工,1988年1月31日建成投入运行。
  三、碌曲至玛曲35千伏送变电工程
  碌曲至玛曲35千伏送变电工程从1986年由省计划会议提出,由碌曲变电所出线35千伏线路送往玛曲县城的方案列入1988年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同年7月开工,历时两年零两个月,于1990年9月竣工投产运行。玛曲县万玛、尼玛两电站装机530千瓦,于1991年10月22日19时与兰州联网运行。
  碌、玛送变电工程全长83.8公里.电压35千伏,其中:带地线长6.3公里。线路全部架设在海拔3200-4000米的高寒山区,工程总投资489万元。
  四、临潭卓尼东部农电工程
  第一期工程包括由新城变电所出线引至洮砚架设35千伏主线路23.7公里,在洮砚桥北修建主变电所一座;工程投资157万元,工程期限2年。
  第二期工程包括10千伏4条主线及10条支线农电线路,全长137公里。其中:洮砚至石门全长17.2公里;洮砚至柏林乡全长15.2公里;洮砚至陈旗乡全长13.7公里;洮砚至羊沙口12.9公里至羊沙乡16.5公里,洮砚至藏巴哇乡44.5公里。第一期建设工期10个月,经验收,达到了设计要求.具备交付使托条件。35千伏主线路工程及变电所移交卓尼县电力公司经营。二期工程分县族工,至1990年1月底,州水电设计队已完成注砚至石门乡的全长12公里10千伏农电线路的架设任务,解决了该地机关、学校及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1990年,临潭县水电局完成了洮砚至陈旗全长14公里10千伏农电线路。并对石旗崖提灌站作了开工准备;同时卓尼县水电局对哇儿沟、杜家川堤灌站工程也作施工安装,同时筹建的洮砚变电所亦正式运行。五、临潭至卓尼35千伏线路工程
  工程主线路长20公里,变电所采用定型设计,设计容量为2X1000千伏安,实际容量1000+2500千伏安,总投资为145万元。线路工程于1986年11月初完成,变电所工程于翌年10月12日完工,1987年12月9日22时05分送电运行,交付卓尼县供电所管理。总体工程完成投资158万元。
  六、合作至临潭输变电工程
  1985年5月开工兴建合作至临潭送变电工程,工程包括:合作至临潭35千伏,长87公里的输电线路;临潭至独山子35千伏,长7.8公里的输电线路;临潭至新城35千伏,长24.5公里的输电线路;临潭变电所改造扩建工程;新城变电所扩建工程以及独山子电站并网工程共6项。
  合作至临潭35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于1985年10月底竣工,总投资135万元。临潭至新城至独山子线路工程于1986年1月竣工投产,投资65万元;临潭变电所扩建工程于1989年12月建成投产,总投资90.5万元。新城变电所扩建工程于1987年底完成,投资43.8万元。独山子并网工程于1986年竣工投产,投资17万元。各项工程全面竣工后,移交临潭县供电公司管理。
  七、舟曲至洛大、大川35千伏送变电工程
  锁儿头电站35千伏线路上段由锁儿头经憨板至洛大,沿白龙江而上,全长51.36公里;下段由舟曲至大川变电所,沿白龙江而下,全长10公里。
  甘南藏族自治州3~10千伏农电线路架设情况单位:公里甘南藏族自治州截止1990年底35千伏农电线路统计表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藏族自治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