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防洪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20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防洪工程
分类号: TV873
页数: 1
页码: 598
摘要: 西河滩防洪工程由北向南贯穿临潭县城,河床宽度在5~15米之间,坡降在1/25一1/50之间,两岸居民,每次洪水来临,提心吊胆,小水小灾,大水大灾。1976年的一场大洪水,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当时身患绝症的县长马光前(回族)拖着病体奔走于省、州有关部门,呼吁修建西河滩防洪工程。
关键词: 水利建设 防洪工程

内容

临潭县西河滩防洪工程
  西河滩防洪工程由北向南贯穿临潭县城,河床宽度在5~15米之间,坡降在1/25一1/50之间,两岸居民,每次洪水来临,提心吊胆,小水小灾,大水大灾。1976年的一场大洪水,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当时身患绝症的县长马光前(回族)拖着病体奔走于省、州有关部门,呼吁修建西河滩防洪工程。
  西河滩水发源于卓尼县境内的斜藏大山,流入临潭境内的卓洛乡进入城关后又称西河滩水,出城关入卓尼县境后,从拉扎河口汇入洮河。年平均出口流量为1.0一1.5秒立方米,由于渗漏,在西河滩以上地段出现干涸断流现象。但逢雨季,随着水土流失面的扩大,洪水陡增,流量大约在50〜80秒立方米之间,特大洪水在100秒立方米以上。
  临潭县政府从1980年开始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研究论证,省计委于1983年批复了“西河滩防洪工程”的修建,总投资为95万元,工程效益为保护城镇安全及保护2700亩农田,工期两年,修成防洪堤2100米,于1984年10月底全部竣工。
  卓尼县上卓沟防洪工程
  总投资347万元,于1988年9月经甘肃省水利厅工程地质队勘测设计,1989年动工兴建。为防止上卓沟沟岸坍塌造成泥石流,建成以石料浆砌为主体的重力溢流坝10座,下游筑就多处不同形体的防冲潜坝,开通中下游3.5公里的排洪渠道,渠宽8米,筑堤长3940米,对各支沟采用生物保护措施进行了综合治理,生物治理投资10.1万元,植树10万余株,种草37亩,治理面积达8.99平方公里,有效地控制了泥石流危害。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