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土保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20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水土保持
分类号: S157.2
页数: 5
页码: 588-592
摘要: 1984年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先后成立了州县水土保持机构,水土保持工作从零开始,由原来群众自发的零星植树,逐渐发展到有组织的集中连片治理;由原来的乱砍滥伐,滥垦滥牧,逐渐进入有计划、按比例地开发利用。经过数年的努力,水土流失的治理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甘南藏族自治州

内容

第一节水土流失
  州境内水土流失的发生是与人口的不断增长、过量采伐林木和破坏植被分不开的,尤其是国民经济形成规模以后,随着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业的不断兴起以及作为人类生活必需品的燃料逐年紧缺,开始对森林资源过量采伐,草场超载过牧,大量开垦土地,从而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全州已有11563平方公里的土地程度不同地发生水土流失,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25.7%。
  全州年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290一492吨,推算年平均侵蚀总量为452万吨。按水系(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相比较,地域的差异由西向东呈递增趋势。其中黄河流域流失面积874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42%,年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275吨,年均侵蚀总量为240万吨,占全州侵蚀总量的53%。该流失区域主要分布在临潭县东南部、卓尼县南部的洮河沿岸和夏河县的大夏河沿岸。其水土流失的特征较之白龙江流域稍显微弱。但由于植被覆盖度差异较大,因而土壤侵蚀的类型程度有所不同。如东南部以沟蚀为主,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在300一500吨之间;西北部则以面蚀为主,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只有100一200吨。长江流域流失面积282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7%,年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733吨,推算年侵蚀总量为218万吨,占全州年侵蚀总量的47%。该流域水土流失侵蚀面积小,但强度大,破坏性强,泥石流活动频繁,面蚀轻,沟蚀重,西北部轻,东南部重的特点,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区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沿岸及拱坝河沿岸。长江流域不论从水蚀模数还是从年侵蚀总量均大于黄河流域。
  对种植业的影响
  截止1990年,全州有耕地面积103.24万亩,主要分布在临潭、舟曲、夏河、卓尼4县的山地及洮河、白龙江、大夏河两岸的河谷阶地中海拔1200一3100米的垂直范围内。耕地以旱地为主,大于15。的坡耕地有90.6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7%。根据坡耕地平均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为1000吨计算,全州年坡耕地中有60万吨肥沃土壤,折合2441亩耕地和26万公斤粮食被流失,再加洪水及其它自然灾害的侵蚀,全州大约每年减少耕地0.3万亩,减产45万公斤。更具威胁的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侵蚀的不断加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肥力减退,导致恶性循环,灾害性气候机率增大。据全州气象资料统计:1961〜1980年,20年内全州春末夏初干旱出现37年次,占统计年数的31%,其中七十年代(出现30年次)比六十年代(出现7年次)次数增多,灾情加重。如舟曲县1973年出现1次,造成3.2万亩耕地减少,损失粮食200万公斤。据1960年至1980年20年的暴雨资料分析,暴雨次数逐年增多,七十年代多于六十年代,暴雨常导致山洪爆发,农田被毁的恶果。
  对牧业生产的影响
  目前全州有草场总面积4084万亩,其中属水土流失的面积有1160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28%。据甘南州高地草原区年均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275吨计算,全州每年草场约有32万吨的土壤,折合1297亩草场被流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草场管理工作薄弱,未能以草定畜,造成草场过牧退化。据统计,全州草原理论载畜量为620万个羊单位,而1985年实际载畜量为679万个羊单位,超载60万个羊单位;二是争议地抢牧与集中放牧,使该区草场生产能力下降;三是不合理的利用草场,使冬季牧场压力过大;四是高山及林间草场未能很好利用;五是鼠、虫灾害严重,造成大量草场沙化和退化;六是草原建设进度缓慢。目前已退化的草场,地表开始斑剥、鳞片状面蚀已给草原留下了斑斑伤痕,加之草场基底大部分为砂砾石层,一旦裸露,砂砾化将成为自治州畜牧业发展的直接威胁。
  对林业生产的影响州内有林地面积1326万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23%,主要分布于白龙江、洮河、大夏河流域及其支流的谷地阴披上。自1958年以来,境内一江两河3个林区年消耗森林蓄积量达150多万立方米,是全州森林净生长量的116%。是用材林净生长量的265%,乱采滥伐森林导致了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环境日趋恶化。据麻牙水文站测定,1961〜1965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85毫米,比五十年代减少5%;到1975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83毫米,减少6%;到1980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25毫米,减少18%,到1990年时,年降水量仅在400毫米左右,减少21%,每10年以6.13%的系数递减。据水系流量统计,1976年,白龙江流量在麻牙附近年减少近2亿立方米,舟曲立节附近年减少到2.5亿立方米。含沙量由1966年的每立方米2公升到1976年增加到每立方米35公升,洪水平均含沙量至1979年增加到每立方米299公升,和10年前相比,泥沙量增加了63%。说明大量采伐森林,加剧了水土流失,加之新构造运动活动频繁,基岩裂隙发育,稳定性差,在基岩基底之上,覆盖散碎的砂砾石层。森林被过量采伐以后,每遇暴雨,坡面水流顺坡而下,将砂砾侵袭剥蚀,不但为河流增加了泥沙,更严重的是坡面基岩裸露,寸草不生,使植被失去唯一的生存更新条件,常此以住,将会导致资源枯竭,当地人民无法生存的严酷局面。
  第二节治理
  1984年以来,自治州先后成立了州县水土保持机构,水土保持工作从零开始,由原来群众自发的零星植树,逐渐发展到有组织的集中连片治理;由原来的乱砍滥伐,滥垦滥牧,逐渐进入有计划、按比例地开发利用。经过数年的努力,水土流失的治理已初见成效。截止1990年,全州已完成各项治理面积136万亩,其中完成“三田”面积22.7万亩,造林27.9万亩,荒坡种草24.6万亩,封山育林32.3万亩,封坡育草28.5万亩,沟道工程36座等。这对减轻坡面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自治州成立以来,中共甘南州委、州政府就十分重视发挥州属林、草、水等资源优势,制定出一系列增强后备资源建设的措施,在草场建设方面,为了防止滥牧、抢牧,采取了以乡、村为单位固定草场使用范围,千方百计消灭鼠害,保护草场,大力发展人工草场和围栏草场,解决干旱草原的水利灌溉等;在林业建设方面,强化林业管理经营机构,部分林权下放,调动了群众护林管林的积极性,并且进一步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抚育幼林、封山育林等项目,使州内“绿色长城”和辽阔的草原得到了恢复和保护,形成了干旱气候南侵的屏障,发挥了保护区域环境的作用;在水利方面,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小水电建设,以电代薪,对保护植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党、政机关,紧紧抓住当地经济支柱,十分重视林草资源建设,造林和种草面积,以每年保存8万亩的速度增长,所有这一切,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振兴地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三田”建设
  自治州的“三田”(梯田、条田、沙田)建设在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兴起高潮,当时尽管受“左”的思潮影响,但在“三田”建设方面却创造了一定的业绩。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排除干扰,因地制宜,发动群众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仅这一时期,兴修水平梯田20多万亩,为州内农业的稳定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约10年时间,全州农田基本建设曾一度松懈,自八十年代末期又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质量和集中连片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截止1990年,全州共新建“三田”面积1.6万亩。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小流域为单位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正式开始于1986年,列入治理计划的第一条流域是卓尼县上卓沟。该流域总土地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治理计划实施不到1年,于1988年7月6日,该流域发生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30分钟降雨60毫米,造成32人死亡,9人下落不明,全部损失约达675万元。灾情发生后,在省、州各级领导及有关部支持下,该流域正式列入了以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规划、设计由省水利厅工程地质队承担,生物措施规划由县水电局委托州水保站承担。分1988、1989、1990年3年先后完成综合治理,两项措施预算投资.357万元。在具体治理程序上采用工程措施先行,生物措施配套的治理方案。到1990年,共完成拉挡坎9座,生物措施累计达到1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0%。第二条治理流域是临潭县东浪沟。该流域有土地总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4平方公里。流域治理规划由州水保站协助县水保站完成。规划治理期限为5年,从1990年底开始至1995年完成,预算投资为16万元。实施规划由省水保局列入1990年全省示范流域治理计划。
  四、重点治理
  为了加强长江上游地区农业生产建设,综合开发长流流域,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洪暴和泥石流灾害,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以及中、下游地区的长治久安,国务院于1988年正式批准将长江上游地区列入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州属舟曲县作为甘肃省长江上游陇南重点治理县之一,列入首批重点治理地区。于1988年6月组成以副县长周庄、宋德惠为组长的13人总体规划工作组,总体规划于1989年1月被正式批准列入长江流域治理计划。1989年规划付诸实施,到年底共完成各项治理面积56万平方公里。舟曲县城关乡因在1989年底治理工作中成绩显著而被省长江流域重点治理区领导小组予以表彰奖励。1990年底,舟曲县水保站独立完成了首批二期实施规划,一、二期“长治”(长江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共完成各项治理面积90平方公里。
  1980-1990年度甘南州水土保持治理情况
  年度水土流失总面积累计治理面积累计治理面积分项措施(万亩)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藏族自治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