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良种繁育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1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良种繁育推广
分类号: S339
页数: 8
页码: 565-572
摘要: 共和国成立以前,甘南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驯化并引进了众多的农家品种。共和国成立以后,良种推广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机构逐步健全。广大农业技术人员与群众一起在引进、选育、推广良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甘南的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甘南藏族自治州 良种繁育 良种推广

内容

共和国成立以前,甘南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驯化并引进了众多的农家品种。共和国成立以后,良种推广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机构逐步健全。广大农业技术人员与群众一起在引进、选育、推广良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甘南的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
  —、地方品种
  1980年至1990年,根据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农作物品种资源补充征集》的通知精神,甘南州抽调60名农技人员,组织成立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作物品种资源调查征集队,在全州6个县、66个公社、189个大队、502个生产队共征集资料381份,其中地方农家品种163份,近缘野生种66份。
  征得的小麦地方品种有:毛麦、白麦、白趙麦、老芒麦等17种;大麦地方品种有舟曲大麦1种;青棵地方品种有肚里黄、长芒青棵、麻青棵等12种;糜子地方品种有白糜子、红糜子、黄糜子、黑糜子等4种;谷子地方品种有大白谷、小白谷、红谷、黄谷等13种;蚕豆地方品种有马牙蚕豆、羊眼蚕豆等5种;豌豆地方品种有白豌豆、麻豌豆两种;大豆地方品种有黑黄豆、白黄豆、绿黄豆、麻黄豆4种;马铃薯地方品种有龙眼洋芋、红洋芋等5种;养麦地方品种有大甜养、小甜养、黑苦养等6种;油菜地方品种有黄芥、黑芥、牛尾梢、小油菜等9种;胡麻地方品种有高脚胡麻、低脚胡麻等3种;玉米地方品种有小黄包谷、小白包谷2种。
  1982年至1985年,受省农科院和全国大麦品种资源协作研究组的委托,由甘南州农科所负责全省的大麦品种资源调查征集和整理鉴定工作,共征集大麦品种1900份,有307份进行了种植鉴定,并编写出版了《甘肃大麦品种志》等科技资料。
  小麦地方品种玉米地方品种
  青棵地方品种
  豌豆地方品种
  谷子地方品种蚕豆地方品种
  荞麦地方品种
  大豆地方品种
  马铃薯地方品种
  胡麻地方品种油菜地方品种
  糜子地方品种
  二、优良品种引进
  民国时期品种引进主要由脚户、车户、商贩等民间引进。共和国建立以后,州农业试验场、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科学研究所、种子站及各县良种场、种子公司,大量引进农作物试验品种,至1971年全州共引进试验各类农作物品种460个,其中:小麦360个,青棵16个,豌豆4个,玉米42个,马铃薯22个,油菜6个,棉花5个。至1990年,全州共引进试验各类作物品种累计600个。
  三、优良品种繁育
  1960年7月,甘南州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做好以夏收夏选为中心的夏季生产的通知》,在全州麦区广泛开展了穗选、片选等群众性的选种。是年全州共调入各类作物良种67.82万公斤,其中仅阿勃麦良种33.14万公斤,马铃薯优良品种32.96万公斤,同时建立良种繁殖田7.8亩。
  1979年至1981年,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完成了肚里黄青棵的提纯复壮工作。1981年种植肚里黄青棵种子田100亩,当年给种植青棵区提供质量好、纯度高的肚里黄青棵1万公斤。
  1983年以后,良种繁殖由州县种子公司与生产基地农户签订良种繁殖合同,良种繁殖专业户种植时所需的种子、化肥等由种子公司提供,繁殖的种子由种子公司收购、在州内调剂,其余部分由农户相互串换。1984年全州建立种子特约繁殖基地9处,种子专业户525户,良(原)种繁殖面积983.7亩,收购良种6.26万公斤。1988年良种基地面积达1.57万亩,繁殖良种262万公斤。1990年全州共建良种基地1.2万亩,其中小麦6631.26亩,生产良种196.4万公斤;青棵3164亩,生产良种61.4万公斤;油菜2118亩,生产良种18.85万公斤。州县种子公司收购良种9.79万公斤,组织串换135.75万公斤。
  四、良种推广
  小麦
  1949年以前冬春小麦种植品种主要有老芒麦、毛麦和红、白铿麦等,亩产仅50公斤左右。五十年代主要推广了玉皮麦、甘肃96号、南大2419等;1957年全州推广玉皮麦种子就达14.97万公斤,甘肃96号种子达13.64万公斤,加上其它良种,良种播种面积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73%,全州小麦平均亩产从1949年的46.5公斤提高到78公斤,完成了小麦品种的第一次换代。
  六十年代主要推广了阿勃、阿夫小麦品种.零星推广了蜀万8号、阿桑、华中77号等。1965年阿勃、阿夫小麦良种在全州推广面积为1.8万亩。这些品种推广以后代替了玉皮麦、甘肃96号等小麦品种,实现了小麦品种第二次换代。至1965年,全州小麦平均亩产90.5公斤,1970年小麦亩产达105.5公斤,使全州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亿公斤大关。七十年代主要推广了甘麦系、天选系和武都5号等小麦品种,1976年全州小麦良种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5%,平均亩产量一直在100公斤以上,为小麦第三次换代。八十年代主要推广了晋2148、临农14、渭春1号、高原338、成良1号、陇春10号、陇春11号、广临135等小麦品种,实现了小麦第四次换代,使全州小麦良种面积达87%,平均亩产量提高到127.4公斤,同时创出亩产过千斤的纪录。八十年代末期,引进推广了高原602、甘春16号等耐寒、稳产的小麦优良品种,已成为接班换代品种。1990年,小麦良种推广面积达16.82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2%。
  青棵
  肚里黄、长芒青棵一直是全州的主栽品种,1981〜1985年.州农科所对肚里黄青棵进行了提纯复壮,提高了质量、纯度,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更好的增产作用。1990年青棵良种推广面积15.73万亩,占青棵播种面积的69%。马铃薯
  五十年代引进推广了西北果洋芋,六十年代推广了深眼窝洋芋,七十年代推广了大白花、小白花、渭会2号、反修2号、四斤黄等洋芋品种。八十年代主要推广了临薯系、武都系。
  玉米
  主要在舟曲县种植,1949年以后引进推广了金皇后,七十年代推广了维尔156、英粒子、庆单1号等玉米品种。八十年代推广了中单2号、鲁玉4号、酒单2号等玉米品种。
  油菜
  油料品种在初期主要种植大黄芥、大红芥等,1973年从青海引进门源小油菜进行试验推广。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中期先后引进推广了优质高产的甘兰型油菜奥罗、托尔、WW1256等品种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河川地种植。1987年从青海引进青油241油菜品种,在八十年代后期青油241和甘芥1号在全州均有一定面积的推广。1990年油菜良种推广面积4.44万亩,占油菜总播面的36%。
  蚕豆
  共和国成立前后一直种植马牙蚕豆、羊眼蚕豆、红蚕豆、白蚕豆等地方品种。1986年〜1988年,州种子公司从临夏引进了大白蚕、临蚕2号蚕豆品种,在临潭县冶力关乡和夏河县的王格尔塘乡种植观察试验,开始推广并作为搭配品种,到1990年时已成为有些地方的主体品种。1990年蚕豆良种播种面积达4.5万亩.占蚕豆总播种面积的62%。
  五、良种经营
  (一)经营方式
  种子贷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甘南州农业生产落后,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少粮缺种问题十分严重。1953年建州以后,政府以贷款、贷放种子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1955年临潭县发放贷款4274.5元,解决了949户农民在种子、耕畜、农具等方面的困难。夏河县发放种子贷款2266元,购入种子7484公斤,解决了183户的缺种困难。1954〜1956年,累计发放各种贷款138万余元,大部分用于购买种子。
  自由借贷
  1955年临潭县发动群众互相借贷种子72071公斤,解决了955户缺种困难,夏河发动群众相互借贷种子27330公斤。
  以粮换种
  1949年以前,种子兑换在农户之间进行。共和国成立以后,农技种子部门经营的种子在以粮换种时各计各价或直接销售,供给农民种子。
  赊销
  州县种子公司成立以后,为了解决灾区和贫困地区农民用种问题,曾实行了赊销供种,同时给良种繁殖基地的种子户也实行赊销。
  预约购销1980年以后,州县种子公司与种子繁殖基地种子户签定合同,按合同春播前预借种子或赊销种子、化肥,交种时扣回预借或赊销部分;再以粮换种,加付10%的差价,销售时加10%的管理费。
  议购议销共和国建立以后,种子部门对蔬菜、饲料种子一直实行议购议销。根据市场价格收购,销售时加10%的管理费。
  补贴供种共和国成立以后,每当受灾时,政府对种子实行补贴。
  (二)经营数量
  1963年调进阿勃小麦种子6500公斤。1964年调进阿勃小麦种子11万公斤,燕麦种子8.5万公斤。1965年全州调入各类农作物种子67.82万公斤。1977年全州调入种子38.2万公斤,其中小麦31.2万公斤。1979年全州种子经营量24.23万公斤,1980年50.13万公斤,1982年82.93万公斤,1983年63.70万公斤,1984年62万公斤,1988年180.95万公斤,1990年146.15万公斤。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甘南藏族自治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