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作物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17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农作物生产
分类号: F326.1
页数: 10
页码: 551-560
摘要: 甘南州种植的粮食作物除了青棵、小麦、豆类、洋芋、玉米外,尚有零星种植的大麦、黑麦、水稻、高梁、养麦、糜、谷、筱麦、燕麦等,这些作物产量低,有的抗旱耐瘠,有的适宜于特殊环境,有的生长期短,是复种的理想作物,所以长期延续不辍。
关键词: 甘南藏族自治州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内容

第一节粮食作物
  —、小麦
  小麦是甘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1936年夏河县小麦播种面积1842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2.32%,产量18420市斗,占粮食作物总产的14.7%。1941年,临潭、卓尼县小麦播种面积占各类作物总面积的13.31%,亩产约37.5公斤。1949年,全州小麦播种面积5.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9.8%,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3.4%,亩产46.5公斤,总产237.715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23.9%。1990年,全州小麦播种面积20.46万亩,是1949年的4倍,占播种面积的28.67%,亩产127.4公斤,比1949年提高1.74倍,总产2607.48万公斤,比1949年增加9.97倍。
  甘南州春小麦和冬小麦都有,其播种面积比例大体为2:1。在种植业区划中主要产区分为2个种植区:白龙江灌溉冬麦区,包括舟曲县和迭部县旺藏乡以东,海拔2300米以下的白龙江沿岸各乡;川台阶地春麦区,包括迭部旺藏乡以上,夏河县大夏河沿岸和卓尼、临潭两县洮河沿岸海拔2200-2600米的浅山和川台区各乡镇。
  小麦的栽培制度:在白龙江沿岸灌溉冬麦区,有冬小麦、玉米或春小麦、养、糜、谷等其它秋粮的一年二熟制,有两年种一季冬小麦(一季春玉米,一季其它秋粮)的两年三熟制。八十年代以前,主要通过种植高产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小麦与夏玉米的间套种植发展较快。出现了以小麦为主的多熟制。在洮河、大夏河沿岸川台地春麦区,均为一年一熟。但也有小面积小麦收割后复种小秋作物、蔬菜、饲草等,或小麦与豆类间作套种的。过去在春小麦产区,主要实行青棵一一小麦一一豆类(或马铃薯、油料)的轮作制度,八十年代后在川台阶地和一些浅山沟谷平地,出现了青棵被挤上山地,实行豆类(或马铃薯、油料)一一小麦的两年轮作,小麦种植在好地好茬口上。
  甘南各地小麦过去一直实行撒播,“朝天一把籽”。自治州成立以后,逐步提倡推广条播、机播。至今,撒播仍是主要播种方法。
  消灭麦田杂草:在1949年前,大部分地区麦田杂草严重。共和国建立后,逐步提倡、宣传锄田拔草。七十年代末期,大力推广化学除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通过拔除、化学药剂防除及其它措施,已基本上控制了麦田杂草的危害,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历史上甘南地区小麦播种地的施肥量很少,以炕灰、生灰、踏灰、土坷垃灰为主,配合一些厩肥等有机肥料。大部分地区实行高茬收获(留茬20厘米以上)以秸杆还田,增加肥力。1949年后,逐年重视了圈肥、堆制土肥、绿肥及人粪尿等有机肥料的施用。五十年代末期开始,曾先后制作施用细菌肥料、腐殖酸类肥料,开始推广使用硫酸钱等无机肥料。八十年代后,随着硫酸二氢钾、磷酸二彼等复合高效无机肥料的推广,无机肥料的施用量明显增加,逐步占有一席之地。
  二、青棵
  青棵又称棵大麦,由于其耐寒、喜光、适应性强,产量比较稳定,秸杆是较好的饲草,因而一直是甘南州粮食作物中播种面积居首位的作物,也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作物之一。青棵在全州农作物种植地区均有栽培,其种植上限达海拔3100米,以海拔2400米〜2900米之间种植最广。
  青棵在长期栽培中,选育了不少优良的农家品种。1980年至1981年全州农作物品种资源调査中征集青棵地方品种12份。其中肚里黄、长青棵、长芒青棵、麻青棵、白青棵、六棱青棵及迭部紫青棵等地方品种,在生产中一直是各青棵栽培中的主要品种,产量高且稳,品质好,为农民所喜爱。肚里黄青棵曾先后被省内各地及青海、四川等地引进,不仅是优良的生产品种,而且是良好的育种材料。
  甘南州青棵绝大部分为春种性,冬性的面积很小。以一年一熟制为主,有小面积收获后复种小秋作物,如糜、养及饲草、蔬菜等。
  青棵播种主要为撒播,亩播量接近25公斤。主要病害有大麦条纹病、黑穗病,主要虫害为麦鞘毛眼水蝇等。三、豆类
  甘南州豆类生产中,栽培较广的有蚕豆(群众称为大豆)、豌豆(群众称为小豆),豆类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豆类亦为甘南州古老作物之一。据资料记载:1936年,夏河豆类栽培已发展到3500多亩,其中豌豆2158亩,蚕豆1389亩,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14.43%和9.29%,产量达32577市斗,其中豌豆1763市斗,蚕豆14946市斗。豆类在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各县均有种植。蚕豆在海拔1800〜2700米、豌豆在海拔2600〜3000米之间广为种植,大豆(黄豆)主要在舟曲、下迭白龙江河谷川台地种植。
  豆类生产中,当地农家品种一直占优势。农家品种在临潭、卓尼县主要有马牙蚕豆、羊眼蚕豆,夏河县有夏河白大豆、夏河红大豆,舟曲有边藏白大豆等。八十年代,夏河县、临潭县等地引进临夏大白蚕、临蚕2号等,生长良好,在河谷川地及水肥气温条件较好的地方,替代了农家品种。
  豌豆主要地方品种有白豌豆(又叫白小豆)、麻豌豆(又称麻小豆)。七十年代曾引进多拉夫等品种,很快被淘汰。
  大豆(黄豆)主要地方品种有白黄豆、麻黄豆、黑黄豆、绿黄豆等。
  豆类在栽培中是青棵、小麦的良好前茬,是种地养地的最理想作物。在“三三制”中为豆类一青棵——小麦,在川地两年轮作中为蚕豆——小麦。
  蚕豆播种均为开沟溜籽。有杠杠种植、种一空一、种二空一等多种。豌豆基本为散播,播后不糯。蚕豆锄草一次,中耕一至二次。豌豆不锄仅拔大草,或者不锄不拔。蚕豆施农家肥,近年开始加施磷酸二鞍等无机肥料。播前蚕豆、豌豆多用土法拌种,实际上起施用种肥的作用。蚕豆病害主要有锈病、赤斑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蚕豆根瘤象等,很少防治。
  四、马铃薯
  马铃薯俗称洋芋,为甘南州主要作物之一,栽培历史久远,为农民群众喜爱的食品及蔬菜,也是饲料及加工原料。马铃薯在甘南各地均有种植,分布在海拔1600〜3000米之间。以海拔2000-2600米之间种植较集中,产量高、品质好。甘南州马铃薯品种资源也较丰富。农家品种有蔓洋芋、龙眼洋芋、红洋芋、马洋芋(又名兰洋芋)、牛洋芋等;引进品种有深眼窝、一窝猪、55、胜利1号等品种,都在生产中发挥过一定作用。马铃薯在生产中采用切成薯块作为种子,其种植方法有种一杠隔一杠,种两杠隔两杠及穴播等多种方式,近年开始进行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整薯播种、基尖脱毒和脱毒马铃薯籽种技术,在生产中已逐渐开始发挥作用。马铃薯生产历史中,还出现过芽栽技术,对防止环腐病的发生和传播起过良好作用。在栽培中有些地方采用间作套种其它作物如油菜、蚕豆等,均为小面积或作试验。
  甘南州马铃薯田间管理大部分为锄草一次、培土一次,个别地区有铲草一次、锄草一次、培土一次,有培土两次的,也有只锄不培土的。
  马铃薯以多配施灰粪为好。但甘南地区的许多地方马铃薯施肥量较少,这是马铃薯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马铃薯是中耕作物,因而也是小麦、青棵的良好前茬。主要病害有马铃薯环腐病、晚疫病、病毒病等,每年在播种前各地一般主要用药剂拌种处理防治环腐病。害虫对马铃薯危害不甚严重,一般不进行防治。
  五、玉米
  玉米俗称包谷,主要出产在舟曲县,迭部县下迭地区也有种植。
  玉米是高产谷类作物。1971年全州播种4.3万亩,占粮播面积的4.55%,亩产137.3公斤,总产量588.27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5.72%。1980年全州播种面积3.65万亩,占粮播面积的4.19%,亩产169公斤,总产617.03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6.19%。1990年,全州播种面积3.09万亩,占粮播面积的4.33%,亩产129.7公斤,总产400.65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4.85%。
  根据不同自然条件类型,玉米种植区划分为河川玉米区、半山玉米区。河川玉米区处于海拔1800米以下白龙江河谷川地,适宜种植中晚熟品种.亩产较高;半山玉米区处于海拔1800〜2000米半山地带,适宜种植中早熟品种,亩产较低。玉米地方品种有小黄包谷、小白包谷,春、夏播种均可,早熟。舟曲山川均可种植,品质好,抗逆性强,亩产200公斤左右。目前在高山地区也有少量种植。引进品种有金皇后、维尔156、陕单1号、双跃150号、白马牙等。近几年来,地膜覆盖玉米、小麦套种玉米等新技术的推广,发挥了显著的增产效益。
  1984年在舟曲弓子石乡首先进行地膜覆盖鲁玉4号玉米栽培试验获得成功,1985年面积达到35亩,平均亩产400多公斤。1986年,舟曲农技站技术人员在舟曲南峪乡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中单2号杂交玉米试验,使亩产达到523公斤。目前,主要种植的是中单2号、鲁玉4号、掖单4号等杂交种,亩产一般达到400〜600公斤。1990年,完成杂交制种413亩,生产杂交种籽4.54万公斤,加上调入杂交种子,杂交玉米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地膜覆盖栽培达1.53万亩,小麦套种玉米面积0.63万亩。
  六、其它粮食作物
  甘南州种植的粮食作物除了青棵、小麦、豆类、洋芋、玉米外,尚有零星种植的大麦、黑麦、水稻、高梁、养麦、糜、谷、筱麦、燕麦等,这些作物产量低,有的抗旱耐瘠,有的适宜于特殊环境,有的生长期短,是复种的理想作
  物,所以长期延续不辍。
  第二节经济作物
  一、油料
  油菜油菜俗称油菜籽或油籽。据考证,甘南州是小油菜的原始产地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油料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八十年代随着市场的开放,发展更为迅速。1990年全州油料播种面积12.77万亩,亩产51.03公斤,总产量651.65万公斤。
  油菜喜阴湿、温凉气候,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耐寒、耐贫瘠,抗倒伏,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低,对气候适应能力较强。在州内海拔3100米以下地区均可种植,分布范围广。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各县及碌曲部分乡均有栽培。甘南州栽培的油菜以春油菜为主,也有少量的冬油菜。主要为白菜型、芥菜型和甘兰型。海拔2500米以下地区的洮河、大夏河、白龙江沿岸可种植甘兰型油菜和芥菜型中晚熟品种大黄芥、大红芥等;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种植芥菜型和白菜型的小油菜,小油菜种植面积占油菜种植面积的90%左右。
  历史上生产用的品种均为自治州地方品种,主要有黄芥、红芥、黑芥、白芥、牛尾稍、迭部油籽、红油籽、小油籽、东黑芥等。共和国建立以后陆续引入大量外地品种,在生产中曾有过影响。自治州育成品种有芥菜型的白芥1号、甘芥2号等多种。甘兰型油菜丰产性好,1990年全州种植约9000亩,最高亩产曾创造过257.5公斤的记录。
  胡麻亦称亚麻,有纤维用、油用和油纤兼用3种。甘南州栽培的胡麻主要属油纤兼用型,少量属油用型。胡麻具有耐高寒、耐瘠薄、耐干旱等特点,州内临潭、卓尼、夏河、舟曲、迭部各县均有少量种植。历史上胡麻播种面积较人,除产油外,还要织麻布。1949年以后,麻布用量大幅度降低,胡麻播种回积也逐渐减少。七十年代全州胡麻播种面积5000亩左右,1973年达到6339亩,亩产50公斤。八十年代下降到3000亩左右,1988年以后下降到1000亩,1990年播种1300亩,亩产54公斤,总产6.76万公斤。
  州内主要种植的胡麻地方品种有高脚胡麻、矮脚胡麻、夏河胡麻、白胡麻等,引进品种有天亚、陇亚、定亚等良种。
  蔓菁种植历史悠久,早熟,亩产50〜75公斤,其油品质较差,除种子榨油外,其余部位均可食用。在临潭、卓尼两县洮河中下游山坡地零星种植。
  芸芥油质差,临潭、卓尼两县洮河中下游利用搏荒山坡地零星种植,将其籽蒸熟后作肥料。
  二、药材
  甘南药材栽培历史悠久,其面积五十年代为数百亩,平均亩产50公斤以下。六十年代发展到2000多亩,平均亩产最高达到70公斤,七十年代末接近4000亩,八十年代变化较大,最高达9000多亩,平均亩产量最高达116公斤。一般播种3000至5000亩。亩产55〜70公斤,最低的平均亩产22公斤。:1990年,药材播种面积3200亩,亩产64公斤,总产20.52万公斤。
  甘南栽培的药材中,首属当归,面积大,历史悠久。所产当归,寸身大,茬口色白,质实,油质足,质量佳,是优质的岷当,主要产地为临潭、卓尼、舟曲县。1980年全州播种面积0.84万亩,亩产116公斤,总产108.95万公斤。1985年播种面积0.10万亩,亩产67公斤,总产6.71万公斤。其次是党参,栽培时间约10多年,舟曲县博峪乡有大面积种植的纹党,年产量5万公斤左右。舟曲县其它乡和临潭、卓尼县的部分乡也有零星种植。栽培药材还有大黄,适宜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二阴地种植,在海拔较低的地区也有零星栽培,栽培历史仅10多年。红花,八十年代在临潭、卓尼部分地区开始栽培。木香,零星栽培已有多年。试验栽培的药材还有:天麻、猪苓、贝母、板兰根、半夏、羌活、丹参、赤芍等e
  三、甜菜
  1949年以后开始引进种植。“四五”期间(1971〜1975年)全州播种面积4500亩左右,平均亩产约200公斤,总产量90万公斤,以后播种面积减少,八十年代仅数百亩。1990年播种200亩,亩产675公斤,总产13.5万公斤。舟曲、迭部、临潭、卓尼、夏河各县均有分布。除作制糖原料外,尚作饲料。
  四、烟叶
  舟曲县境除中牌乡栽培区域比较集中外,其它乡仅有零星分布。该县烟叶种植历史悠久,有一定声誉,称“西固叶子”。七十年代播种面积仅数亩到数十亩。八十年代增加到200亩以上。1990年播种面积300亩,亩产91公斤,总产2.73万公斤。
  五、大麻
  舟曲、迭部、临潭、卓尼各县均有零星种植,舟曲面积稍大。1949年到1980年,每年播种200亩左右,八十年代以后降到百亩以下,亩产量约50公斤。
  六、棉花
  仅在舟曲县白龙江沿江一带的大川、城关等乡种植。八十年代以前,每年种植3000亩左右,八十年代以后降到百亩以下。亩产量由数公斤到20公斤。1990年种植100亩,亩产23.3公斤,总产量2330公斤,亩产量为历史最高水平。棉花地方品种有大棉花、线棉,引进品种有奥光棉、兢兢1543、斯3177等,斯3177品种亩产可达25公斤。
  七、蚕桑
  蚕桑生产是舟曲县自共和国建立以后新发展起来的一项产业。1957年成立舟曲县蚕桑技术指导组,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1961年拨专款28540元,加快了蚕桑业的发展。
  1958年,舟曲县有新老桑树12994株,桑叶产量144245公斤,育苗25.5亩,出圃7900株。养春、秋蚕种350张,单产茧21.41公斤,总产茧5787.81公斤。1960年产茧5166公斤,栽桑13500株。1961年,共建起35个养蚕单位,产茧4838.5公斤。1965年育桑苗23.1亩,全年植桑6.1万株,产茧3628.43公斤。1971年产茧2589.5公斤。八十年代后逐年降低,1984年产茧125公斤,1985年产茧100公斤,1987年产茧60公斤。1988年以后停止,桑树保有600余株。第三节蔬菜瓜类
  甘南州蔬菜、瓜类每年种植3000一4000亩。临潭、卓尼、夏河、舟曲、迭部、碌曲县均有种植。甘南地方品种有6个科、14个种、19个亚种,还有相当数量的引进品种。
  白菜
  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县均有种植。
  甘兰
  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均有种植。
  菜花引进品种,州内大部地区均有少量栽培。
  圆根
  有汉圆根和洋圆根。卓尼刀告、尼巴、扎古录等乡种植比较集中;临潭、夏河、舟曲、迭部县有零星种植。
  萝卜
  有水萝卜和冬萝卜,全州各县均有零星种植。近年又引进绿萝卜进行试验栽培。
  胡萝卜
  有黄萝卜和红萝卜之分,喜水肥、耐寒,无病害,品质好,耐贮存。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县均有种植。
  芫荽(香菜)
  喜水肥,耐寒冷,无病害。临潭、卓尼、夏河、舟曲、迭部县均有栽培。
  葱
  喜水肥,耐寒,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无病虫危害。全州除玛曲县外都有栽培。
  韭菜
  有宽叶韭菜和窄叶韭菜,喜水肥,抗霜冻。窄叶韭菜品质好。临潭、舟曲、夏河、卓尼、迭部县均有栽培。
  百合
  1986年夏河等县引进少量栽培。
  菠菜
  喜冷凉,对土质要求不严,夏秋均可播种。临潭、卓尼、舟曲、迭部、夏河、碌曲县均有零星种植。
  刀豆
  舟曲、临潭、夏河、迭部县有零星栽培。
  苦豆(香豆)
  茎叶及种子均有芳香味。临潭、卓尼县有零星栽培。
  红豆
  舟曲县有栽培,历史悠久。
  辣椒
  舟曲、迭部县栽培,历史悠久,辣味强。
  茄子
  舟曲、迭部零星栽培。
  番茄
  舟曲可露天栽培,迭部、临潭、卓尼、夏河县采用塑料棚、温室零星栽培。萬苣(萬笋)
  舟曲、迭部、临潭、卓尼、夏河均有零星栽培。甘南州境内栽培的瓜类有南瓜、黄瓜、瓠子及少量西瓜。
  番瓜(菜瓜)
  舟曲、迭部、临潭、卓尼、夏河等县均有栽培。
  南瓜
  零星分布在舟曲、迭部、临潭、卓尼、夏河县。
  黄瓜
  主要在舟曲县栽培,迭部、临潭、卓尼、夏河县仅在塑料大棚内或温室内有少量栽培。
  瓠子
  舟曲县栽培。
  西瓜
  舟曲有零星种植,迭部曾试验种植。
  第四节农作物生产实绩
  甘南州1949〜1990年部分年度小麦生产情况表
  甘南州1949〜1990年部分年度青棵生产情况表甘南州1949-1990年部分年度豆类生产情况表
  甘南州1949-1990年部分年度马铃薯生产情况表
  甘南州1949-1990年部分年度油料及油菜生产情况表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藏族自治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