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耕作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17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耕作制度
分类号: S344
页数: 2
页码: 549-550
摘要: 甘南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农业生态环境多样,广大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具有地方特色的多种耕作制度。
关键词: 甘南藏族自治州 耕作制度 土壤耕作

内容

—、轮种
  甘南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农业生态环境多样,广大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具有地方特色的多种耕作制度。临潭、卓尼、夏河、迭部县的相当一部分地区有“三三制”、“三头停”的种植制度,青棵、小麦、其它作物(包括豆类、马铃薯及油料)各占三分之一,每三年一次轮作,既可种地养地.又保持了各种作物播种面积的大体平稳格局。在高寒山区,有种一年歇一年、种半山歇半山和种二歇一制。在白龙江河谷地区有一年两季和两年三季制。一年两季区主要是冬小麦、玉米进行换作;两年三熟则为春播玉米或蚕豆、马铃薯、油料等一冬小麦一复播谷糜、养麦等作物为主要形式。在土地耕作上有伏秋早翻、深翻,深秋打糠、春季浅耕、适当播种等办法。个别地方还有留高茬免耕的办法。所有这些栽培耕作制度,在特定地区的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发展,都曾起到良好作用。
  二、间作
  民国时期,在舟曲县有少量的玉米间作黄豆、马铃薯间作蔬菜等形式。共和国成立以后,发展了以下几种间作形式:玉米间作豆类、马铃薯间作豆类、马铃薯间作蔬菜等形式。
  三、套作
  1983年至1985年,州农技站技术人员在舟曲县进行冬小麦套种玉米栽培技术试验成功,解决了两季不足一季有余这个当地农业生产上的突出问题,并总结冬小麦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规程,在白龙江两岸大面积推广应用。
  1986年,夏河县农林站住点的技术人员在麻当乡开展蚕豆套种大黄芥栽培技术研究,改混种为蚕豆套种大黄芥获得成功,在大夏河沿岸的的曲奥、麻当、王格尔塘等乡推广。
  八十年代,农业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套种、复种等研究。1990年,州农技站在临潭县陈旗乡开展《粮食作物套种复种及带状种植技术推广》课题,从第一年的试验情况看,马铃薯套种蚕豆比单种马铃薯增产2.5一23.6%,示范推广田比单种马铃薯增产20.4%,比单种蚕豆增产47.9%;蚕豆套大黄芥比单产粮油明显增产;小麦、青棵收割后气温高、热量足,复种北海道养麦能正常成熟,取得亩产北海道养麦112.5公斤的成绩。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藏族自治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