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种植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17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种植业
分类号: F326.1
页数: 7
页码: 544-550
摘要: 甘南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农业生态环境多样,广大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具有地方特色的多种耕作制度。临潭、卓尼、夏河、迭部县的相当一部分地区有“三三制”、“三头停”的种植制度,青棵、小麦、其它作物(包括豆类、马铃薯及油料)各占三分之一,每三年一次轮作,既可种地养地,又保持了各种作物播种面积的大体平稳格局。在高寒山区,有种一年歇一年、种半山歇半山和种二歇一制。在白龙江河谷地区有一年两季和两年三季制。一年两季区主要是冬小麦、玉米进行换作;两年三熟则为春播玉米或蚕豆、马铃薯、油料等一冬小麦一复播谷糜、养麦等作物为主要形式。在土地耕作上有伏秋早翻、深翻,深秋打糠、春季浅耕、适当播种等办法。个别地方还有留高茬免耕的办法。所有这些栽培耕作制度,在特定地区的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发展,都曾起到良好作用。
关键词: 甘南藏族自治州 种植业

内容

第一节种植业条件
  —、耕地
  1990年全州耕地总面积103.24万亩,其中:山地85.37万亩,占82.67%,山地中水平梯田9.60万亩;川地17.87万亩,占17.31%;水浇地6.94万亩。
  临潭、夏河两县耕地面积最大,占全州耕地面积的56%。1978年以来,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97万亩左右,其中粮食作物70万亩,经济作物13万亩上下,其它作物14万亩左右。
  1990年甘南州各县耕地面积表
  甘南州1980-1990年耕地面积变化表单位:万亩
  二、土壤
  甘南的土壤从海拔1170米的河谷到4920米的高寒山地,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壤类型各异,垂直分布比较明显。
  根据甘南州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共有13个土类、27个亚类、40个土属。其中:耕种土壤有14个土属、21个土种。
  高山草甸土类分布于西倾山、积石山、岷山、迭山等各大山体,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带,即迭部、卓尼、夏河、玛曲等县的高寒湿润地区。本类型土壤有8394615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4.44%。
  亚高山草甸土类全州各县均有分布,以碌曲、玛曲、夏河3县面积最大。本土类上承高山草甸土,下接黑钙土或灰褐土,处于海拔2700一4000米之间,共有20644557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35.52%。
  甘南州土壤系统状况表亚高山草原土类
  分布在夏河县海拔2750一3700米的九甲、甘加、麻当等乡。本土类面积有1370224亩,占全州土地面积的2.36%。处在高山草甸土之下灰褐土之上,分布于半干旱地区。土壤颜色以暗灰棕为主,质地多为中壤,粒状结构,粉粒状为主。
  黑钙土类
  分布在卓尼县的城关、阿子滩、扎古录、完冒、申藏,临潭县的扁都、三岔、龙元、长川、新城、卓洛、术布、羊沙、陈旗等乡(镇);夏河县的那吾、扎油、博拉、阿木去乎、牙利吉等乡,地处海拔21800~3000米的山坡坡地,总面积共1548782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2.67%,有较厚的腐植质层。
  栗钙土类
  分布于临潭县扁都、城关、卓洛等16个乡镇海拔2700一2900米的地区。面积571072亩,占全州总面积的0.98%,是临潭县的主要耕种性土壤。
  暗棕壤
  分布在舟曲县的大峪、武坪、插岗乡,迭部县花园、卡坝乡一带海拔2600一3900的半山阴坡、高山半阳坡处。面积有1635371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2.81%。
  棕壤
  分布于舟曲县海拔2300一2600米和迭部县海拔2800〜3500米的高山深切割山体的阴坡和半阴坡,垂直于暗棕壤之下。面积3823632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6.58%。
  褐土类
  分布在舟曲县海拔1200〜2300米阳山山坡、迭部县海拔3000〜3100米的山地阳坡和2600〜2800米的阴坡。面积3590884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6.18%。
  灰褐土类
  分布于碌曲、卓尼、临潭县洗河沿岸及夏河县的大夏河沿岸,海拔高度在2200一2600米之间。总面积9283090亩,占全州总面积的15.97%。
  沼泽土
  面积942538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62%。
  泥炭土
  面积918982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58%。
  高山寒漠土和水域及其它
  合计为946184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63%。
  全州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5%,含氮为0.15%;含磷0.039〜0.71%,一般为0.05%;含钾2.14〜2.56%。由于气温较低,有机质得不到充分溶解, 土壤养分远远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第二节种植业区域
  甘南州中东部山地为主要农业区域,东南部高山峡谷为农林区,中北部山地为农林牧区。根据发展种植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全州种植业分为3个生产区域。
  东南部温暖半干旱区
  包括迭部县旺藏乡以下和舟曲县全境,共26个乡,种植业分布在海拔1200〜2000米的河谷地带,自然条件好,热量充足,既有各类粮食作物,又有蔬菜、油料等多种经济作物。该区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98%,经济作物占2%,种植业基本上是单一的粮食生产。在粮食作物中,小麦、玉米、青棵等作物与豆类、洋芋等作物的比例为6:1。在经济作物中油料占75%。
  白龙江洮河大夏河沿岸冷温半湿润区
  包括夏河县曲奥至王格尔塘乡;临潭县冶力关至新堡乡;卓尼县藏巴哇至柳林镇和迭部县尼傲至电东乡等海拔2040一2500米之间的2镇23个乡,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
  中部寒冷湿润区
  包括卓尼县大族、恰盖等9个乡;临潭县石门、术布等1镇12个乡;夏河县唐采昂、九甲等2镇14个乡;碌曲县3个乡,共计3镇38个乡。种植业分布在海拔2600一3200米之间,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有青棵、春小麦、豌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以油菜、胡麻等油料作物为主,油菜居主导地位。
  第三节种植业结构
  粮食作物是甘南州种植业的主体,油菜、饲草和蔬菜等其它作物处于从属地位。1970年,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90.85%,经济作物仅占5.05%,其它作物占4.33%。1980年,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87.63%,经济作物占8.10%,其它作物占4.27%。全州粮食比重大,经济作物、饲料偏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饲料作物发展较快,比重增大,结构趋于合理。1990年,全州粮食作物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2.87%,经济作物占13.45%,其它作物占13.68%。甘南州部分年度作物面积变化表单位:万亩
  第四节耕作制度
  —、轮种
  甘南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农业生态环境多样,广大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具有地方特色的多种耕作制度。临潭、卓尼、夏河、迭部县的相当一部分地区有“三三制”、“三头停”的种植制度,青棵、小麦、其它作物(包括豆类、马铃薯及油料)各占三分之一,每三年一次轮作,既可种地养地.又保持了各种作物播种面积的大体平稳格局。在高寒山区,有种一年歇一年、种半山歇半山和种二歇一制。在白龙江河谷地区有一年两季和两年三季制。一年两季区主要是冬小麦、玉米进行换作;两年三熟则为春播玉米或蚕豆、马铃薯、油料等一冬小麦一复播谷糜、养麦等作物为主要形式。在土地耕作上有伏秋早翻、深翻,深秋打糠、春季浅耕、适当播种等办法。个别地方还有留高茬免耕的办法。所有这些栽培耕作制度,在特定地区的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发展,都曾起到良好作用。
  二、间作
  民国时期,在舟曲县有少量的玉米间作黄豆、马铃薯间作蔬菜等形式。共和国成立以后,发展了以下几种间作形式:玉米间作豆类、马铃薯间作豆类、马铃薯间作蔬菜等形式。
  三、套作
  1983年至1985年,州农技站技术人员在舟曲县进行冬小麦套种玉米栽培技术试验成功,解决了两季不足一季有余这个当地农业生产上的突出问题,并总结冬小麦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规程,在白龙江两岸大面积推广应用。
  1986年,夏河县农林站住点的技术人员在麻当乡开展蚕豆套种大黄芥栽培技术研究,改混种为蚕豆套种大黄芥获得成功,在大夏河沿岸的的曲奥、麻当、王格尔塘等乡推广。
  八十年代,农业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套种、复种等研究。1990年,州农技站在临潭县陈旗乡开展《粮食作物套种复种及带状种植技术推广》课题,从第一年的试验情况看,马铃薯套种蚕豆比单种马铃薯增产2.5一23.6%,示范推广田比单种马铃薯增产20.4%,比单种蚕豆增产47.9%;蚕豆套大黄芥比单产粮油明显增产;小麦、青棵收割后气温高、热量足,复种北海道养麦能正常成熟,取得亩产北海道养麦112.5公斤的成绩。
  第五节劳动力投入
  1949年全州有农村人口25.82万人,农村劳动力15.8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1.40%;1990年农村人口达到47.95万人,农村劳动力27.6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7.70%。1990年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比1949年分别增长85.71%和74.57%。
  1990年从事农林牧副渔五业的劳动力为23.0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83.37%。其中种植业劳动力13.1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7.38%,占农林牧副渔业劳动力的56.83%。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有72.69%的种植业劳动力分布在临潭、舟曲两县,夏河、迭部、卓尼3县次之,碌曲有少量从事种植业人口,玛曲县基本不从事种植业生产,无种植业劳动力。
  1949年全州每个农村劳动力平均生产粮食62.5公斤,1990年达到298.5公斤,增长3.77倍,按种植业劳动力计算人均生产粮食达到630公斤。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藏族自治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