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草场利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12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草场利用
分类号: S812.5
页数: 5
页码: 409-413
摘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广大牧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草地放牧、畜群管理与草场合理利用经验,如划分季节草地,实行季节轮牧;在季节草地内根据各类牲畜的不同放牧习性,因地制宜划分放牧地段。
关键词: 草场利用 甘南藏族自治州

内容

—、草场载畜
  据1985年统计,全州有各类牲畜277.5万头(只),其中大牲畜104.41万头(匹),折合522.05万羊单位,绵山羊162.04万只,共有羊单位679.25万只。全州拥有天然草场可利用面积3848.02万亩,平均每个羊单位占有可利用草场面积5.67亩,每百亩草场实际载畜量为17.63个羊单位,比草场载畜能力(每百亩16.13羊单位)超载1.5个羊单位。全州草场按1979一1982年的调査,以70%的利用率计算,超载60万个羊单位,平均超载9.1%。至1990年底,牲畜存栏总数增加至281.32万头(只),羊单位总数增至700余万只,超载量近10%。但全州所属各县的草场载畜量有较大差异。
  夏河县1985年各类牲畜存栏折合241.2万个羊单位,平均每羊单位占有可利用草场4.65亩,每百亩草场实际载畜量为21.5羊单位,该县天然草场的载畜能力为每百亩12.89羊单位,超载8.61羊单位。
  碌曲县1985年各类牲畜存栏43.17万头(只),折合105.98万羊单位,平均每羊单位占有可利用草场5.57亩,每百亩草场实际载畜量17.95羊单位。该天然草场载畜能力为17.48羊单位,超载0.47羊单位,处于超饱和状态。
  玛曲县1985年存栏各类牲畜折合195.2万羊单位,平均每羊单位占有可利用草场6.6亩,每百亩草场的实际载畜量为15.15羊单位。该县草场载畜能力为239-26万羊单位,还能发展44.06万羊单位。
  卓尼县1985年存栏各类牲畜折合71.47万羊单位,平均每羊单位占有可利用草场6.76亩,每百亩草场的载畜量为14.79羊单位,尚有11万羊单位的开发潜力。
  甘南州各县草场面积载畜量情况单位:万亩、公斤、万羊
  据上表统计,全州天然草场超载严重,草畜矛盾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症结。多年来,全州用提高草场利用、轮牧、围栏、人工半人工草场的封育、退耕种草等措施,不同程度地弥补了饲草不足的缺陷。
  二、轮牧
  广大牧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草地放牧、畜群管理与草场合理利用经验,如划分季节草地,实行季节轮牧;在季节草地内根据各类牲畜的不同放牧习性,因地制宜划分放牧地段。如繁殖母羊放牧干燥阳山,母牛放牧沼泽草地,马、阉牛、羯羊放牧高山草地等。在不同季节采用“夏放高山,秋放半山,冬放沟湾,春放河滩”的放牧方法。按牲畜特点:即“水马、旱羊、平地牛”,采取先牛、中间马、后羊的放牧方法,既可防止牲畜传染病,还能扩大牧场载畜量,提高草地利用率。
  (一)季节草地与季节轮牧
  甘南牧区地势高,气候寒冷,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只有冷、暖两季的差别,在草地牧草生产上仅分枯草期和青草期,是划分季节草地,实行轮牧的客观依据。
  冷季草地
  甘南冷季指11月初牲畜进入冬场起至翌年5月底或6月中旬,牲畜达到饱青期之间的放牧阶段,时间长达7个月至7个半月,占全年时间的58〜65%。这一时期的放牧草地为冷季草地,冷季草地的广大牧区一般只有冬春草地,少数地区亦有冬场、春场之别。
  暖季草地
  暖季指从牲畜出冬场起至牧草完全枯黄再次进入冬场前的放牧阶段,即从6月初或6月中旬开始至10月底,只有4个半月至5个月时间,占全年时间的35%〜42%。暖季草地一般是作为一个季带一一夏秋草地。部分地区夏秋两季分别安排.,在冷暖两季带之间的过渡时期,有春秋草地作为相应的过渡草地。
  (二)轮牧方式
  碌曲、玛曲、卓尼3县和夏河县10个牧业乡,有以下几种轮牧方式:
  冬春一一夏秋两季轮牧
  实行这种轮牧方式的有玛曲县(除欧拉秀玛、阿万仓两乡)、碌曲县(除拉仁关、玛艾两乡的个别村)、卓尼县的全部和夏河县的佐盖多玛、卡加道、牙利吉、阿木去乎、曲奥、麻当6个乡,共计33个乡和4个牧场。冬春场845.3万亩,占这一地区草地总面积的40.26%。夏秋场1254亩,占这一地区草地总面积的59.47%。
  冬场一一春秋场一一夏场三季轮牧
  实行这一轮牧制的有夏河县甘加、桑科、科才3乡,冬场面积154.1万亩,占3乡总利用面积的37.54%;春秋场104.6万亩,占25.47%;夏场占37%。还有玛曲县欧拉秀玛乡和阿万仓乡的洛隆、贡塞、沃特3村,冬场总面积为112.1万亩,占两乡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28.97%;春秋场86.5万亩,占22.35%;夏场106.2亩,占27.42%。
  冬春一一夏秋一一春秋三季轮牧
  这一轮牧方式,与冬春一春秋两季轮牧相似,只是在两季轮牧的时间和草地过渡带上有一定面积的过渡草场。出冬春场后,在进入夏秋场之前的中间地带作短暂停留后再进入夏秋场。入冬场前也在这一地段停留放牧几天,再入冬场。春秋场面积小,停留时间不过10天,碌曲拉仁关、玛艾两乡采用这一轮牧方式。冬春场面积121.7万亩,占两乡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54.44%;夏秋草场91.1万亩,占40.78%;春秋场10.6万亩,占4.78%。
  冬春一一夏一一秋三季轮牧
  采用这一方式的只有玛曲县采日玛乡,因沼泽草甸面积大,为充分利用沼泽草甸放牧,直至8月底才转入干燥的浅山地带进入秋场,形成甘南特有的冬春一一夏一一秋三季轮牧制。其冬春场面积71.5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3.3%;夏场67.4万亩,占40.8%;秋场26.2万亩,占15.9%。轮牧制的优点是可以保证一个地带的牧场牧草得到均衡利用,同时给草场提供季节性繁衍生息的机会。但岀现的弊病有:季节牧场沿习成俗,如夏场永远为夏场,秋场永远为秋场,致使出现有些草场种籽不能成熟,草类不能正常更新。平原、低山草场放牧过度,边远草场利用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半农半牧区畜群的放牧采取四季草场逐日轮回式,近场山坡草地退化严重,远山、林间优质草场得不到充分利用。
  三、围栏封育
  为了保证草场培育、改良,提高草场利用率,解决草畜矛盾突出的问题,全州将围栏封育作为草场重点建设项目,在广大牧区推广实施。
  甘南的草库伦建设早在五十年代就有草筏围建小面积围栏的雏形。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学习了内蒙古乌审旗、镶黄旗建设草库伦的经验,各地采用打土墙、挖草皮垒墙、砌石头墙等方式,大规模进行围建。到1979年底,围栏草地106万亩。这些围栏虽然围的多,但布局不合理,重点不突出,质量又不好,一些地方搞了形式。有些围建的草库伦虽有“草原长城”之称,但围建、管、用结合得不好,有70%的围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小型为主,逐步改建为水泥桩、角铁桩拉铁丝或刺丝围栏,进而发展为现在的钢丝网围栏。1989年州畜牧局调查组核实,全州保护完好的围栏43.43万亩,其中夏河县24.91万亩,碌曲县14.52万亩,玛曲县4万亩。围栏草场平均亩产鲜草800一1000公斤,比天然草场产草量提高1〜3倍,是储备冬草抗灾保畜的重要基地。
  在草场围栏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六条措施:(1)根据全州牧业长远规划,提岀年度计划,通过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书,把任务落到实处;(2)制定了《甘南草场围栏技术规范》;(3)草场围栏资金实行国家投资和群众自筹相结合,采取谁愿意自筹资金搞围栏,就先扶持谁的办法;(4)把部分围栏草场进一步改良建成防灾保畜基地;(5)把草场围栏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在围栏草场内实行防虫灭鼠;(6)采取种草分区轮牧等措施,在提高产草量的前提下,进一步组织合理利用,使之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夏河县甘加乡从1970年春季受灾,死损7万多牲畜的灾难中吸取沉痛的教训,认识到了进行草场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进行草场围栏建设,至1990年有围栏草场13万亩,在冬春保畜中排上用场,提高了抗灾保畜能力。近十年来,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出栏率在30%以上。碌曲县尕海乡采秀村,1985年以来在国家扶持下,22户群众自筹资金6万元,建起围栏草场3.78万亩,从1987年到1990年,成畜保活率均在98%以上,充分显示出了围栏草场的效益。
  第三节草场保护
  草场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除控制载畜量外,主要是灭鼠和补播种草。
  —、治虫
  全州草原灭虫工作始于1957年。是年,夏河县甘加草原蝗虫泛滥,省畜牧厅积极组织利用飞机洒药灭蝗5万亩。次年用飞机在甘加、桑科、美武等地治虫7次,1959年7~8月在甘加再次用飞机灭蝗10万亩,到1978年防治蝗虫221.5万亩次。
  草原毛虫防治开始于1970年,先后在碌曲、玛曲、夏河等县进行,治虫面积37万亩。主要灭虫药物是六六六、马拉硫磷、敌百虫。1980年在碌曲县茶海和玛曲县各建简易飞机场一座,在碌曲县东海滩用飞机灭虫2.84万亩,平均灭效达到97%。同年,玛曲县在曼尔玛地区进行了飞机喷洒“血防67”,杀灭沼泽草地锥实螺2万亩。
  二、灭鼠
  灭鼠工作自1964年春从碌曲县尕海滩开始。东海滩在1958年偶尔发现了个别达乌尔鼠兔。1960-1961年呈“村落状”群居,1962-1963年迅速发展,联成大片,被危害面积约40万亩。1964年某军冬牧场被害面积占70%。州、县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在甘肃省畜牧厅的协助下,动员和组织牧民群众进行长期连续的灭鼠工作,到1981年底达乌尔鼠害基本得到控制,被害面积由原来的39.9%下降到1982年的5%以下。其它各地经过连年灭鼠,到八十年代初期达乌尔鼠兔得到控制后,地下的中华韵鼠危害程度又开始上升,成为全州防治鼠害的重点。
  1979年开始用甘氟、氟乙酰胺、酚鼠灵等药物防治中华酚鼠,从1981年开始采用人工捕捉和弓箭捕杀。该方法操作简便,捕杀率高,每人每天可捕获10至30只中华酚鼠。到1988年全州累计捕捉中华韵鼠429.1万只,累计保护草场385-24万亩。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