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畜种改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11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畜种改良
分类号: S815.4
页数: 3
页码: 364-366
摘要: 以两河(大夏河、洗河)一江(白龙江)沿岸的乡镇为绵山羊改良基地,共有69个乡镇。其中以夏河县的麻当、唐东昂、王格尔塘、卡加曼、达麦乡;卓尼县的申藏、阿子滩、扎古录乡;临潭县的古战、新城、流顺、扁都、三岔乡;碌曲县的西仓、双岔乡等15个乡为重点绵羊改良基地。以茨X新藏杂交组合为主进行改良。临潭县的三岔乡为中心建立黑裘皮羊改良小区,改良发展黑裘皮羊。舟曲、迭部两县白龙江沿岸28个乡镇为山羊改良基地,引进良种山羊杂交改良。
关键词: 畜种改良 畜种管理 甘南藏族自治州

内容

—、黄牛改良
  州内的黄牛改良工作是从局部的土种选育、杂交繁育逐步转移到规模改良的。1952年,省农林厅给夏河兽防站调拨秦川种公牛2头,当年在拉卜楞一带配母牛144头,开始对当地黄牛导入杂交。1953年改良面扩大到达麦乡。
  1978-1981年,州牧研所与河曲马场、夏河兽防站合作引进海福特、黑白花、安格斯等良种公牛的冷冻精液,在河曲马场和夏河县桑科乡的母牦牛中进行了小范围的改良试验,1983年后,因冻配改良牦牛受胎率低,适应性较弱等原因未能大面积推广。
  黄牛改良在州内规模性起步是从1981年开始,夏河、临潭、卓尼3县率先进行,此后推广到舟曲、碌曲等县。改良以冻配为主,采取点、站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广。1981年在临潭古战乡仅设冻配点1处,当年授配母牛23头,次年成活牛犊1头。1982年临潭、卓尼、夏河3县在羊沙、冶力关、八角、大峪牧场、曲奥乡设点5处,是年共配母牛590头,次年即产活牛犊181头。1983年授配母牛1784头,次年产犊成活577头。1984年授配母牛3996头,次年产犊成活1335头。
  1985年,自治州采取对畜种改良实行奖励措施,决定每繁殖成活1头冻配杂种牛,给畜主、冻精站、技术人员各奖励人民币2元。是年全州冻配点站发展到47个,授配母牛4736头,次年产犊成活2011头。1986年设冻配点站39个,授配母牛3686头,次年产犊成活1827头。1987年全州冻配点有38个,授配母牛2765头,次年产犊成活1168头。1988年全州冻配点有26个,授配母牛2483头,其中野牦牛冻精改良502头。至1988年累计授配各类母牛20063头次,产活各类杂种牛犊7098头,繁殖率平均在40%左右。
  二、绵羊改良
  当地绵羊改良,可追溯到1934年夏河甘坪寺成立“西北畜牧改良场”时,该场主要进行绵羊改良和黄牛改良业务,场内曾饲养兰哈羊(新疆细毛羊)265只,用来杂交改良当地藏羊。1952年7月,甘坪寺种畜场引进13只兰哈种公羊,率先在甘加周围宣传改良,次年扩大到麻当乡。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前期,采取人工授精和本交相结合方式进行杂交改良,并逐步扩大到全州,杂种羊的数量迅速增加。1978年全州改良羊达到20.86万只,占绵羊总数的18.58%。到八十年代以后,牧区的绵羊改良处于停顿状态,只有临潭、卓尼等半农半牧区仍在坚持。如卓尼县申藏乡从1958年开始绵改,到1984年杂种羊存栏数已占绵羊总数的35%,其中大族村的杂种羊数达到绵羊总数的95%。
  1962年起,全州在用细毛羊改良当地藏羊的同时,由西北牧研所协助河曲马场和玛曲县欧拉乡重点进行半细毛羊杂交试验,到1966年产活杂种羊羔8000余只。经测定,用德国美利奴公羊杂交欧拉羊所产德X德欧一代母羊再用茨盖半细毛种公羊杂交所产茨X德欧二代杂种羊,在冬春有补饲、有棚圈保暖的条件下,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产肉性能不亚于欧拉羊,剪毛量比欧拉羊高2倍,毛质1/3到1/2达到同质细毛和半细毛。1971年,引进茨盖半细毛羊和罗姆尼半细毛羊,在碌曲李恰如牧场和贡巴大队同新藏杂种母羊进行杂交试验,到1974年,这两个点共获得茨X新藏、罗X新藏杂种羊3000多只,经抽样鉴定证明,新茨X新藏二代杂种羊能适应高寒牧区粗放饲养,产肉性能虽稍低于藏羊,但剪毛量却比藏羊提高1一5倍,并有1/3与茨盖羊达到同质。1975年,碌曲、玛曲、夏河3县用茨盖半细毛种公羊同新藏杂种母羊杂交,次年产出一批茨X新藏杂种羊,羔羊成活率在补饲精料的条件下达到98.56%,普通为85%左右。1975年,省、州决定将“甘南半细毛羊育种”作为省列课题,确定李恰如牧场等4场1社3个大队共12万只绵羊作为半细毛羊育种基地,到1976年,7个试点共杂交土种、杂种母羊31868只,1977年生产出一、二代杂种羔羊26658只,成活21521只,成活率为80.73%,繁殖成活率为67.53%。是年,7个点用细毛羊杂交土种羊1758只,用半细毛羊杂交杂种母羊10090只,横交1400只,次年产杂种羔羊27528只,断奶成活22115只,成活率为80.37%,繁殖成活率为68.92%。1978年后,除李恰如牧场等试点单位仍在进行培育试验外,全州绵羊改良工作基本停止,普遍用土种公羊回交杂种母羊。
  三、绵羊改良基地建设
  以两河(大夏河、洗河)一江(白龙江)沿岸的乡镇为绵山羊改良基地,共有69个乡镇。其中以夏河县的麻当、唐东昂、王格尔塘、卡加曼、达麦乡;卓尼县的申藏、阿子滩、扎古录乡;临潭县的古战、新城、流顺、扁都、三岔乡;碌曲县的西仓、双岔乡等15个乡为重点绵羊改良基地。以茨X新藏杂交组合为主进行改良。临潭县的三岔乡为中心建立黑裘皮羊改良小区,改良发展黑裘皮羊。舟曲、迭部两县白龙江沿岸28个乡镇为山羊改良基地,引进良种山羊杂交改良。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藏族自治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