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优势畜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10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优势畜种
分类号: S815.4
页数: 8
页码: 351-358
摘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的主要牧区之一,这里有享誉全国的河曲马,素称“高原之舟”的耗牛,草地型藏羊类的甘加羊、欧拉羊、乔科羊以及以肉质细嫩而著称的蕨麻猪,还有骗牛、山羊及黑紫羔羊等畜种资源,形成了全州畜牧业经济的基础。
关键词: 优势畜种 畜种管理 甘南藏族自治州

内容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的主要牧区之一,这里有享誉全国的河曲马,素称“高原之舟”的牦牛,草地型藏羊类的甘加羊、欧拉羊、乔科羊以及以肉质细嫩而著称的蕨麻猪,还有骗牛、山羊及黑紫羔羊等畜种资源,形成了全州畜牧业经济的基础。
  —、河曲马
  河曲马是全国优良马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黄河首曲草原地带,包括甘肃的甘南、四川的阿坝、青海的河南等地,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曼尔玛和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索克藏所产河曲马品质最佳。河曲马俗称“南番马”、“洸州马”、“吐谷浑马”、“乔科马”等,以其身躯高大、体格雄健著称,古有“洸州之马天下闻”的美誉。1954年由西北畜牧部正式定名为河曲马。
  品种特征
  河曲马的体质类型以粗糙结实为主,属兼用型略偏挽用。品种内部兼用偏挽约占50%以上,挽用型占25%左右,其它类型较少。毛色以黑、青、骋、栗居多,其中24.17%的有白章别征,这在国内其它马种中很少见。体型结构匀称,头略长,约占体高的三分之一,头形中直头较多,兔头、半兔头次之,耳长敏捷,鼻孔开放,唇厚灵活,下唇微垂,脑深广,胛较低,背长,腰短平直,尻宽短,腹部充实,四肢关节筋腱发达,蹄广平,质疏松,有龟裂。成年公马平均体高137.21厘米,体重346.27公斤;母马平均体高132.47厘米,体重330.95公斤。
  品种性能
  河曲马幼驹发育较快,初生公驹体尺与成年公马体尺比较:体高为58.96%,体长为42.22%,胸围为41一16%,管围为34.8%;初生母驹与成年母马体尺比较:体高为61.9%,体长为43.3%,胸围为42.27%,管围为47.74%。公马5岁、母马4岁达到体成熟。河曲马繁殖性能较强。营养良好的母马2周岁性成熟,3周岁即可配种,4周岁产驹。繁殖期公马为13年左右,母马为16年左右。最长寿命公马为33岁,母马为28岁。母马一生可产驹12一13匹,6~12岁为产驹盛期,受胎率一般为67%,最高可达83.16%。繁殖成活率平均为80%。
  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挽力强,速度中等能持久,疲劳恢复快。最大挽力可达370公斤,骑乘速度最快每分钟可达800米左右。一人乘骑再加20〜30公斤行李,可日行60公里左右,驮载100-125公斤,可日行50公里左右。两马拉双锌犁,役作8~10小时,可耕熟地10亩以上。
  河曲马对高寒多变的气候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终年放牧的条件下,体内贮存脂肪能力强,夏秋上膘快,冬春降膘慢。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乘骑行走自如,特别具有善走沼泽草地的能力。剧烈运动后,20〜40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的呼吸和脉博。其强壮的四肢,结实发达的筋腱、韧带,特别擅长负重远行。.细密光滑的被毛和皮肤褐色素沉着的特征,具有吸热保暖御寒的作用。抗病力强,发病率低,治愈率高,牧马很少发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疾病。
  河曲马在州内主要分布在玛曲、夏河、碌曲等县,而以玛曲县及国营河曲马场所产数量最多,品质最优,为全州中心产区。1949年甘南河曲马存栏5.7万匹,五十年代发展较快,1955年曾一度增长到9.98万匹,创历史最高水平。六十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的存栏曾急剧减少到3万匹左右。从1964年后又逐渐恢复发展,存栏逐年增加,1980年增长到8.71万匹。1990年底,全州河曲马存栏8.73万匹。
  二、牦牛
  牦牛是在高寒生态环境中将野牦牛长期饲养驯化而选育成的特有牛种,牦牛对青藏高原寒冷的气候和严酷的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是牧民群众最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享有“高原之舟”的美称。
  牦牛是甘南的优势畜种,遍布全州7县。1985年全州存栏总数为72.23万头,占牛存栏总数的80.59%。其中玛曲县的牦牛占全州牦牛总数的35.97%;夏河县占30.86%;碌曲县占18.61%;卓尼县占9.75%。迭部、舟曲、临潭3县牦牛数量不多,仅占牦牛总数的4.81%。
  品种特征
  甘南牦牛体质结实,结构紧凑;头较长,额短而宽,微突起;鼻较小,而鼻孔开张;齿质坚硬,门齿宽;舌宽短,唇薄灵活;眼圆大突岀有神。母牛多数有细长的為.,公牛角粗而长,角距较宽,角基部先外伸而后内弯呈弧形,角尖向后且对称。颈短薄无肉垂,脊椎棘突较高,背低稍凹,前躯发育良好。气管粗大、呼吸脉博快,心肺指数高,红细胞直径大,血液中有较高的溶氧量。胸椎较黄牛多1节,肋骨多1对(14对)。后躯发育较弱,腰椎比黄牛少1节(5节)。尻斜腹大,四肢短,骨骼结实。后肢多呈刀形,两飞节距近,蹄小坚实,蹄裂紧靠。雌牦牛乳房小,乳头短,乳静脉不发达,尾椎短,尾毛长而蓬松,全身长毛和绒毛相间,被毛呈开放型。公牛粗犷雄壮,母牛温顺清秀。毛色较杂,黑毛居多,亦有少量褐、灰、黑白花及褐黄等色。成年公牦牛平均体高130厘米,平均体长137厘米,胸围190厘米,管围20.7厘米,体重347公斤。成年母牦牛平均体高110厘米,体长122厘米,胸围157厘米,管围17厘米,平均体重210公斤。牦牛生长发育缓慢,公犊初生体重为成年公牛的3.92%,体高为39.95%;母犊初生体重为成年母牛的6.04%,体高为46.49%。从周岁开始,公牛平均月增重3.34一5.94公斤,母牛月增重1.92〜4.88公斤。
  品种性能
  牦牛有较强的体脂肪蓄积能力,膘情好的牦牛胴体肩、背、臀部均有一层脂肪,肉质鲜嫩,纤维细密。成年阉牦牛平均胴体重127.1公斤,净肉率36.74%,每头牦牛平均产净肉82.71公斤;母牦牛胴体重106-32公斤,净肉率33.46%,每头母牛平均产净肉77.2公斤。
  牦牛属晚熟牛种,公牛1周岁后才有性反射,2.5一3周岁开始交配;母牛2.5一3周岁初配,发情季节6〜10月,周期21天,持续期平均20小时,孕期270天。一般为两年一犊和3年两犊,亦有连年产犊的。其中以单犊居多,犊牛平均成活率93.4%,繁殖成活率54.11%。
  母牦牛一般在4月下旬开始产犊,5月初挤奶,10月底结束,泌乳期170天左右,日均产鲜奶1.79公斤,全泌乳期产奶量150公斤左右,出酥油率8.47%, 牛奶比重1.034,平均乳脂率6%,干酪率3〜3.5%。
  牦牛每年6月中旬剪毛一次,成年公牦牛年产毛1一09公斤,驮牛只剪腹毛和裙毛,年产毛约1公斤。成年母牦牛年产毛0.6一1.8公斤。牦牛尾两年剪毛一次,公牛每次可剪尾毛0.5公斤,母牛可剪尾毛0.1-0.4公斤。牦牛毛中70%为粗毛,30%为绒毛。
  牦牛是州内广大牧区主要的役畜,可用来驮运和骑乘。特别在每年的轮牧季节,牦牛是牧场转移时必不可少的驮畜和乘骑。成年阉牦牛在驮重80一100公斤时,日行20一30公里,可连续驮载4〜5天。在农牧兼营地区,牦牛亦可用来耕地和拉车。
  三、藏绵羊
  藏绵羊是国内古老的粗毛羊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甘南是藏绵羊的中心产区之一。据1985年统计,全州共有藏绵羊134万只。
  品种特征
  藏绵羊尾小呈扁锥形,体质结实,四肢端正,体躯呈长方形。头部着生刺毛,眼微突,鼻梁隆起,耳长下垂。公羊角粗壮呈螺锥形向外伸展,母羊角细而上伸。胸宽深,背平直,十字部稍高,臀部丰满。被毛为异质粗毛,体躯白色者占50.11%,有杂色斑的占47.15%,全白色仅占1.94%,全黑色占0.8%。成年公羊平均体高71.14厘米,体长75.36厘米,胸围94.39厘米,管围8.67厘米,体重58.67公斤;成年母羊平均体高69.45厘米,体长70.92厘米,胸围88.86厘米,管围8.15厘米,体重46.91公斤。
  品种性能
  甘南藏绵羊早熟性中等,初生公羔体重3.9公斤,是成年公羊体重的6.65%。初生母羔体重3.81公斤,是成年母羊体重的8.12%,羔羊6月龄体重相当于成年羊体重的55.66%,1.5岁相当于73.25%。
  甘南藏绵羊每年6~7月剪毛1次,成年公羊年剪毛量1.13公斤,母羊0.86公斤。公羊毛辫长23.05厘米,母羊20.39厘米;公羊净毛率70.45%,母羊净毛率72.74%;被毛异质,公羊无髓毛(细毛)占45.59%,母羊占45一49%;两型毛公羊占16.06%,母羊占25.66%;正常有髓毛(粗毛)公羊占19.25%,母羊占13.55%;死毛公羊占19.14%,母羊6一24%;成年公羊屠宰率48.05%,母羊44.6%;1.5岁羊屠宰率44.56%,当年公羔屠宰率40.55%。母羊一般1.5岁初配,发情期17.5天,孕期150天左右,成年母羊繁殖成活率66.41%,年产羔一胎,以单羔居多。
  (一)草地型藏羊
  州内草地型藏绵羊占全州绵羊总数的85.56%,草地型中又形成各具特点的3个地方类型:
  甘加型
  主要分布在夏河县甘加乡周围,存栏20余万只。甘加型藏羊偏毛用,体格较小而紧凑,成年公羊平均体重49.33公斤,母羊41.49公斤。躯体白色者约占93.19%,毛被呈开放型,毛辫长26.1厘米,呈波浪弯曲,光泽好,油汗正常,净毛率公羊为68.8%,母羊毛为70.7%;毛被组成中的有髓毛公羊毛占47.58%,母羊毛占24.05%;无髓毛公羊毛占35.12%,母羊毛占38.2%;两型毛工艺价值高,是优良的地毯用毛,剪毛量成年公羊平均为1.41公斤,母羊为1.16公斤。成年羊屠宰率为47.5%,平均胴体重22.2公斤。
  欧拉型主要分布在玛曲县欧拉乡周围,以体格高大粗犷为显著特征。头狭长有肉髯,公羊胸前生有黄褐色“胸毛”,四肢及颈、胸部多为黄褐色,纯白体色极少。欧拉羊偏肉用,羊毛以产绒毛为主,被毛较短而覆盖度差,产毛量低,干死毛含量高,公羊占32.8%,母羊占24.21%;无髓毛公羊占62.85%,母羊占70.09%;两型毛公羊仅占6.2%,母羊占6.11%;无正常有髓毛。成年公羊年产毛1一08公斤,母羊0.77公斤。欧拉羊突出的特点是体大膘肥肉多,成年公羊平均活重可达75.85公斤,母羊58.51公斤;成年羊屠宰率50.18%,胴体重35公斤左右。
  乔科型主要分布在玛曲乔科、碌曲郎木寺等地,体格较大,外形紧凑,属毛肉兼用型。毛辫较长,具有波浪浅弯。被毛中死毛含量较高,公羊占24.3%, 母羊占17.97%;无髓毛公羊占49.25%,母羊占50.53%;两型毛公羊占19.64%,母羊占23.34%;有髓毛公羊占7.03%,母羊占8.72%。成年公羊年剪毛量为1.34公斤,母羊0.95公斤。乔科羊头颈、四肢多杂色,躯体白色者占53.39%,有杂色斑的占40.91%。成年公羊平均体重64公斤,母羊体重52.45公斤;成年羊屠宰率47.9%,平均胴体重25.3公斤。
  (二)山谷型藏羊
  山谷型藏羊分布于临潭、卓尼、迭部、舟曲等气候比较温暖的山谷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当地群众称其为“伏地羊”,是藏羊中古老的一大地方品种。其与草地型藏羊的最大差异表现在角型和体形方面,山谷型藏羊具圆形小弯角和短瘦小尾,母羊中有角者占44.4%,角长约5~10厘米。其毛色全白者占25.4%, 全黑者占1〜2%,头颈、四肢有斑者居多。四肢短,体躯小,肋骨开张较差,胸廓欠丰满,被毛为混型毛,两型毛较多。其平均体高约68厘米,比草地型藏羊低10〜15厘米,体重多在38公斤左右。营养良好的母羊可年产两胎,双胎率3%,年剪毛两次,剪毛量1公斤左右。羔羊成活率62.45%,成年羊屠宰率42%, 平均胴体重16公斤。(三)黑裘皮羊
  黑裘皮羊亦属山谷型藏羊的别种,俗称“洗岷州黑紫羔羊”,产于临潭、卓尼两县的东部地区。黑裘皮羊种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的人工选育和特殊的自然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地方绵羊品种,以产黑色二毛裘皮和羔羊肉为主要产品。全州饲养量1.8万只左右。
  品种特征
  黑裘皮羊以通体纯黑无杂色著称,除毛色外,角、蹄等外露骨质表面亦呈黑色。体质结实,结构紧凑,行动灵活敏捷。成年公羊有角,向后向外呈螺旋状伸展。母羊无角,体形小而匀称,后躯比前躯高约3厘米,体长比体高长4厘米。成年公羊平均体高62.8厘米,母羊67.6厘米;成年公羊平均体长61.5厘米,母羊59.5厘米;成年公羊平均体重27.7公斤,母羊27.4公斤。羔羊出生后被毛长2厘米,呈环形状紧贴皮板。
  品种性能
  黑裘皮羊主要以产黑色裘皮闻名,当地群众将所产裘皮分为3种:第一种叫二毛皮,是羔羊生后70天左右宰杀取皮,品级最高。其典型特点是:毛的自然长度不低于7厘米,毛股旺盛,光泽度高,毛穗的尖端呈环形,环形以下有3〜5道弯曲,毛干从根到稍通体黑亮,皮板柔软匀称;第二种叫二剪皮,是羔羊经剪过一次春毛,临近第二次(秋季)剪毛期宰杀取皮,亦称一岁裘皮。这种裘皮的特点是毛股明显,结合紧密,从毛穗尖端到基部有3〜4道弯曲,毛体光泽度高,皮板面积大,保暖耐穿;第三种称老羊皮,即成年羊皮。这种裘皮是当地主要的衣着产品。老羊皮按季节又分为麦索皮和秋槎皮。麦索皮是当年剪过春毛后到6月份宰杀所取的皮,裘皮毛长4〜5厘米,光泽发亮,毛穗部分呈毛笔状,部分呈半环状,呈核桃皮辫样贴在皮板上。9月份宰杀取的皮叫秋槎皮,毛长在7厘米以上,毛股大而松,毛穗有2~3道大弯曲。
  黑裘皮羊除取皮外,产毛量亦颇可观,毛质优良,每年春、秋各剪毛一次,4月中旬前后剪的称春毛,9月中旬剪的称秋毛,亦称八月毛,毛质较春毛为优。成年公羊平均产毛1.13公斤,母羊0.95公斤。成年羊屠宰率为44.32%,胴体,重13.8公斤,公羔羊屠宰率为50%左右,肉味鲜嫩,营养丰富。母羊初配年龄一般1.5岁以上,年产羔1只,多胎多产者极少,分春羔和冬羔,营养良好的母羊多产冬羔,反之则产春羔。冬羔成活率高,羔皮质量好,颇受市场青睐。
  四、藏山羊
  甘南山羊系传统地方品种,当地俗称“投辅”或“据招”,主要产肉、皮、绒毛和乳。山羊肉质细嫩,略有膻味,皮板柔软结实,绒毛纤维细长匀称,羊乳脂肪含量高,营养丰富。山羊生存适应力强,喜攀登石山峭壁采食灌丛枝叶。1949年全州山羊存栏7.4万只;1957年发展到16.51万只;1980年发展到24万余只;1985年底存栏27.76万只,占全州绵山羊存栏总数的17.13%,主要分布在夏河、舟曲、迭部、卓尼、临潭5县,其中夏河县占8万余只。
  山羊全身被毛分两层,外层为长而直的粗毛,内层为细软的绒毛。被毛富有光泽,颜色较杂,大多为白色和黑色,少数为褐、青等杂色。成年公羊平均体重26.4公斤,母羊22.4公斤;成年羯羊胴体重10〜13公斤。成年羊年产绒毛0.5公斤。甘南山羊冬季掉膘少,春末夏初恢复快,填补了当地淡季肉食供应。山羊一般年产一胎单羔,约有10%的母羊一胎产2~3羔。州内山羊因分布地采食范围、植物种类及矿物质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了几种具有各自特点的地区性优势品种,其中以岗岔山羊、扎古录山羊、新洸山羊最为驰名。
  (一)岗岔山羊
  产于夏河县佐盖曼玛乡的岗岔地区,素以体格高大而有名。平均体重公羊48公斤左右,母羊34公斤左右。成年羯羊胴体重20〜24公斤,是州内山羊中产肉率最高品种之一。
  (二)扎古录山羊
  产于卓尼县扎古录地区,因该地盐土分布广,灌丛多,植物籽实丰富,所产山羊以膘肥体壮驰名。当地群众曾以该种山羊的膘情形容殷实富厚的人户为“扎古录韜招有里膘”。成年羯羊胴体重20公斤左右,肉质细嫩,肥而不腻。
  (三)新洸山羊
  产于卓尼、临潭两县东部的藏巴哇、洸砚、羊沙、石门、陈旗等地。所产山羊亦称鯉脚山羊,体躯肥壮结实,四肢短小粗壮,被毛丰厚,皮板柔韧匀称, 年可剪毛两次,毛、绒质俱佳,成年羊每只年产毛0.75公斤,产绒0.15公斤。成年羯羊胴体重10一15公斤。是山羊中皮、毛、绒、肉兼用型的典型品种。
  五、蕨麻猪
  蕨麻猪,又称山猪、高原藏猪。主要分布在夏河、碌曲、卓尼、迭部等县的博拉、阿木去乎、卡加、扎油、阿拉、双岔、完冒、沙冒、扎古录、贡巴及白龙江沿岸地区。存留纯种不多,存栏1万只左右。
  蕨麻猪体形矮小,机警灵敏,合群性强,具较强的放牧采食性能,尤喜食蕨麻,耐粗放管理。头较长,呈锥形,耳小直立,额无明显皱纹,体躯短,胸狭窄,背腰微弓,腹下垂,臀窄而倾斜,整体观为一近似桃核状的毛猪。四肢长短适中,健壮有力,蹄小坚实,周身被毛浓密粗长,鬃毛长而坚韧,冬季生棕色绒毛。四肢毛色纯黑,腹部有白色环腰。初生仔猪往往出现纵向条纹,随年龄增长而消失。成年公猪平均体重33.31公斤,母猪35.57公斤,平均体高公猪44.66厘米,母猪47.44厘米;平均体长公猪76厘米,母猪74.06厘米。蕨麻猪生长缓慢,哺乳期每天仅增重54克,断奶后6月龄日增重113克,6~12月龄日增重49克,放牧加补饲日增重92克,周岁猪体重24公斤。母猪4〜5月龄即可初配,孕期120天左右。母猪产龄5~6年,初产母猪年产1窝,复产母猪年产2〜3窝,每窝平均产仔4口左右,最多可达10口。仔猪窝重1.76公斤,产后两周即可随母猪放牧,自由哺乳,哺乳期60天左右,仔猪断奶后平均体重3.36公斤。仔猪成活率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在3~6月份,天暖草丰时成活率可达95%左右;10月至翌年2月,天寒草枯时成活率仅为50〜60%。
  蕨麻猪去势后终年放牧,10月龄体重20〜25公斤,第二年体重达35一40公斤,可产肉24〜28公斤。若在宰前两月加料催肥,活重可达50公斤。屠宰率70%左右。蕨麻猪肉质细嫩、皮薄、膘厚适度、瘦肉多,微粘而不腻,除鲜食外,多作腊肉存食,味鲜美。蕨麻猪的鬃毛粗长坚韧富有弹性,长12〜18厘米,是宝贵的工业原料,每头猪可产优质鬃毛0.15一0.25公斤。肠衣平均长 8.22〜10.05米,圆径24〜30毫米。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河曲马
相关专题
耗牛
相关专题
甘南耗牛
相关专题
藏绵羊
相关专题
甘南藏绵羊
相关专题
甘加型藏羊
相关专题
欧拉型藏羊
相关专题
乔科型藏羊
相关专题
山谷型藏羊
相关专题
黑裘皮羊
相关专题
藏山羊
相关专题
岗岔山羊
相关专题
扎古录山羊
相关专题
新洸山羊
相关专题
蕨麻猪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