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统计计算及信息传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10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统计计算及信息传递
分类号: C819
页数: 2
页码: 349-350
摘要: 为满足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需要,1990年4月甘南藏族自治州 统计局计算机房峻工。国家和省统计局为州统计局配备了美产惠普80386微机一台。至1990年底,全州统计部门拥有不同型号的计算机U台(州局4台,7县各1台),统计计算技术开始跨入自动化时代。1986年6月,州统计局购置复印机一台,直接印刷统计资料,以及时发布统计信息,并少量提供社会服务。1989年配备了异步通迅器,实现了微机信息的远程自动传输。
关键词: 统计计算 信息传递 甘南藏族自治州

内容

一、统计计算技术
  五十年代,自治州统计计算工具主要是算盘,并用计算尺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开方、乘方、函数、对数等数学运算,计算结果为近似值。六十年代,州统计局仅有一台德国产手摇式机械计算机,用以进行多位数的乘除运算,与算盘和计算尺相比较,是统计计算的一个进步。与此同时,还有《百分比查对表》、《五年计划发展速度查对表》及《四位数学用表》,也是统计人员进行乘方、开方、计算时提高效益的常用工具书。
  七十年代初,国家统计局先后给州、县统计部门配备保加利亚产和我国保定产台式电子计算器各1台,是自治州运用电子工具进行统计运算的开端。1975年起,自治州统计部门开始使用并逐步普及袖珍电子计算器,因其体形小,操作携带方便,功能多,速度快,结果准而成为统计人员不可缺少的计算工具。
  1987年12月,国家和省统计局分配给州统计局M24微机一台,安装使用后,成功地处理了当年工业统计年报,这是甘南统计史上第一台现代化计算工具。1988年12月省、州共同筹集资金又配备两台美国产IBM286微机。
  为满足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需要,1990年4月州统计局计算机房峻工。国家和省统计局为州统计局配备了美产惠普80386微机一台。至1990年底,全州统计部门拥有不同型号的计算机U台(州局4台,7县各1台),统计计算技术开始跨入自动化时代。
  二、信息传递技术
  五十年代,自治州统计信息传递主要采用电话、电报和报表邮寄方式,书面统计资料全为手抄、复写、蜡纸刻印,后来发展到机械打字机打印。
  1979年,省统计局给州、县统计部门分别配备有线传真机一台,1980年,省、地、县三级接通租用邮电部门电话线路,直接传送进度统计报表和有关文件,但后来由于机型落后和无力负担线路租费等原因,于1983年先后拆除闲置。
  1986年6月,州统计局购置复印机一台,直接印刷统计资料,以及时发布统计信息,并少量提供社会服务。1989年配备了异步通迅器,实现了微机信息的远程自动传输。
  三、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
  从1987年工业年报起,各专业年报陆续以使用国家及省统计局统一软件程序为主。1988年《牲畜发展平衡表统计程序》由州统计局微机室于1989年5月研制完成,同年8月下发有微机的县局,从1989年年报开始正式使用,以后州、县牲畜半年报、年报均由此程序处理。此程序的运用使繁重的畜牧业统计手工汇总计算成为历史,大大减轻了工作量,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