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统计报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1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统计报表
分类号: F222.742
页数: 5
页码: 340-344
摘要: 1959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委统计室汇总填报的农业生产综合年报表有5种:各类土地统计表、农作物收获量年终报告表、人口耕地统计表、自然灾害统计表、牲畜统计表。
关键词: 统计报表 统计管理 甘南藏族自治州

内容

一、农业统计
  1959年,州委统计室汇总填报的农业生产综合年报表有5种:各类土地统计表、农作物收获量年终报告表、人口耕地统计表、自然灾害统计表、牲畜统计表。1963年,年报增设农作物复种面积表。1965年,农业生产统计年报表减少,当年只有耕地面积、农作物产量、牲畜头数等报表。同年,甘南州自行制定的牲畜发展平衡表年报开始执行。1966年,农业年报表类目再次精减,当年年报只保留农作物实际收获量和牲畜头数两种报表,各表指标相应减少。1970年,农村人民公社收益分配统计纳入农业全面统计年报。1972年,开始计算全州农业总产值,年报增加农村人民公社粮食分配表。1975年,年报表增设县农业生产情况卡片。1979年,各县始计算农业总产值。1983年,各县开始计算农业净产值。1984年,农业统计改革为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开始计算农村社会总产值,同时将农业总产值项目中的村队办工业产值划归工业总产值范围统计。1985年,年报表增设农业商品产值表。1988年,农业统计报表进一步改革,将农村一、二、三产业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各方面具体指标置于一套表中,由乡(镇)及其以下基层填报,然后用计算机对“一套表”加工计算反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情况的价值量和效益指标。“一套表”的实行,能够全面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农业报表制度的重大改革。
  二、工业统计
  1959年,州县汇总的工业定期综合表有总产值及商品产值、主要产品产量和职工人数及工资3种月报表,年报增设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和创造发明、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情况表,产值计算同时执行1952年、1957年不变价加当年价3个价格。1962年年报增加工业净产值表。1964年开始填报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财务成本主要指标表。1965年,在工业生产统计报表中,取消商品产值指标项目。1971年起,逐步恢复工业报表制度,当年工业生产方面的月报和年度综合报表有工业总产值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1972年开始执行工业产品1970年不变价格。1976年恢复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成本指标两表,其后内容不断增加。1977年,增设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净产值表。1982年起执行工业产品1980年不变价格。1985年年报上报工业普查摘要表,由州、县统计部门与工业普查办公室共同编制,内容基本与1984年相同,以后各年仍执行原报表制度。1988年,州统计局汇总的1987年工业企业单位数、不变价工业总产值、净产值等年报综合表开始按规定的程序用微机汇总,向省统计局报送软盘。其它现行价总产值、产品产量、村办工业、合营工业和个体工业等表及表内项目仍用手工汇总。
  三、基本建设统计
  1959年,建立基本建设投资快讯月报制度,年报增设新增生产能力(效益)表,列国民经济各部门情况栏目。1965年年报增设项目一览表,列国民经济各部门栏目。1971年填报基本建设项目、个数、投资额和新增生产能力一览表。1972年恢复房屋建筑面积及造价、基本建设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两表,1973年恢复新增生产能力表。1980年,建立更新改造措施统计制度。1981年开始,把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措施统计更名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1982年增设农村固定资产和农村私人建房及城镇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报。1983年增设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情况统计年报。1984年,基本建设年报实行块块汇总,同时在州、县统计局建立了基本建设项目卡片制度。1989年,全州各县统计局的基本建设统计年报由州统计局用微机汇总并审核后,向省统计局报送软盘。
  施工统计在自治州始于1958年,当时由州建筑公司按系统填表上报,同年统计部门开始搜集填报小型建筑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以后报表内容不断增加。从1983年开始,统计系统承担全州建筑施工统计,州统计局除汇总各集体施工单位统计报表以外,同时审核汇总州建筑公司全民施工统计报表。
  四、商业统计
  1958年统计部门汇总的年报表有以下4种:主要商品购进情况、主要商品销售、库存情况、全社会农副产品采购情况。同年执行社会商品零售额月、季报表制度,统计报表内共26个指标。1959年零售额年报增加按商品类别分组指标,其中包括食品、服装、日用杂品、文教用品、书报杂志、医药、燃料、农村生产资料等8大类商品零售额,由零售单位填报的商品目录增加到170种。1966年,零售额报表增加集市贸易成交额补充资料项目。1977年,零售额报表取消季报,同时相应增加了电讯月报的统计指标。1979年,增设社会消费品零售量年报表统计项目。
  1980年起,零售额年报中增设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指标。为区别口径,包括这一指标的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不包括的称社会商品零售额。同年,年报增设全民所有制商业商品购销存年报表。商品流通统计范围以国营和合作社商业为总体。
  1983年,根据商业体制的变化,对零售额报表也作了相应的改变。1987年增设社会商业商品购、销、存总额年报表,即将原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商品购、销、存统计,修订为社会商业商品购、销、存统计,统计指标外延扩大,内涵缩小,消除了全社会商业之间的重复因素,是商业商品流转统计的重大改革。
  商业网点统计报表始于1959年。1979年恢复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机构人员统计年报制度。1984年商品流通体制进一步改革,由于供销社恢复为集体经济性质,因此,将原来的集体所有制商业项目,改称为其它集体所有制商业项目,之后一直沿用。
  五、物资能源统计
  1957年统计部门开始填报原材料燃料收支与结存季报表,包括原材料、燃料供应统计和机电设备供应统计。
  产品销售统计始于1959年,至1990年统计部门填报的产品销售统计年报综合表有3种:产品销售与库存表、产品销售与库存总值表和供销机构物资购、销、存总值表。
  能源统计始于1987年,当年统计制作岀地区能源平衡表,分实物量和标准量两种表。
  六、劳动工资统计
  1955年开始填报工资构成年报。1959年在原计时计件工资、各种津贴、各种奖金等工资构成年报指标的基础上,增设职工动态变化统计表。劳动保护和福利及劳动力资源统计,亦于同年开始施行。I960年增设国民经济各部门新老职工工资表。1963年劳动工资定期统计报表增设职工平均人数和补发工资月报。1973年恢复城乡集体劳动者人数年报表。1983年统计部门开始编制城乡劳动力资源与分配平衡表。七、人口统计
  1959年,统计部门人口年报增设各类型人口和人口劳动力两种统计表。1960年,人口年报增设人口变动、死亡人口年龄、死亡人口原因和民族人口统计表。1964年在进行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从当年年报开始全部报表交由公安部门按系统汇总上报。自此以后,州、县公安部门汇总的人口统计年报在上报本系统的同时,抄送同级政府统计部门一套。1975年人口统计年报中增设少数民族人口统计表。
  八、综合统计
  1983年,州统计局向各县统计局印制了国民收入统计报表,各县分别试算 T1982年、1983年两个年度的国民收入生产额。1984年,州、县统计局开始正式填报省统计局印发的国民收入有关报表。州、县统计局仍计算国民收入生产方面的指标,即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物质消耗和净产值,计算全州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指标。1985年,国家统计局决定将国民收入统计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制度。州统计局在继续统计生产额的同时,开始计算使用额,并编制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生产、消费、积累平衡表,而各县仍只计算生产额部分。
  1986年,州统计局和州计委联合进行了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调查,为后来开展这项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正式纳入统计制度,州统计局根据省统计局的统一布置,开始填报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统计报表。由于在一个地区无法估算“国外净要素收入”这一指标,故甘南州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指标实际为国内生产总值指标。
  为了配合甘肃省统计局编制的投入产出表,1986年州、县统一下发了由省统计局制定的1985年物资流入流出基层调査表,分别由州、县统计局收集后直接报省统计局。1987年,省统计局在甘南境内确定国营七九二矿、洸河林业局、州肉联厂、州乳品厂、州水箱厂、州民族贸易公司等6个单位进行重点调查,分别填报了总产值及其构成、库存结构、附属机构人员收支、差旅费构成、流通费用分解等6种调查表。
  1984年以前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民政等各项社会事业统计均由各业务部门承担,单独布置汇总上报。统计部门汇编综合资料时采用向部门搜集的方法取得。1984年以后随着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统计的开展,社会科技统计改为由各部门承担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统计部门同时报送。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藏族自治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