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扶贫成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09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扶贫成效
分类号: F303.3
页数: 4
页码: 336-339
摘要: 1985年至1990年,自治州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057.90万元,用这笔资金重点开发扶持了以改善生产条件为主的田、水、路、电、植树造林等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的粮食丰产工程;以增加群众收入为主的经济林果、经济作物、养殖业、乡镇企业等支柱产业;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的农民技术培训、农林牧实用技术推广、科普宣传等智力开发工作;以解决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为主的劳务输出和部分没有生存条件地方的移民安置工作等。通过这些资金的使用和各类项目的实施建设,有效地改变了自治州贫困落后的面貌, 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关键词: 扶贫工作 扶贫成效 甘南藏族自治州

内容

1985年至1990年,自治州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057.90万元,用这笔资金重点开发扶持了以改善生产条件为主的田、水、路、电、植树造林等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的粮食丰产工程;以增加群众收入为主的经济林果、经济作物、养殖业、乡镇企业等支柱产业;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的农民技术培训、农林牧实用技术推广、科普宣传等智力开发工作;以解决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为主的劳务输出和部分没有生存条件地方的移民安置工作等。通过这些资金的使用和各类项目的实施建设,有效地改变了自治州贫困落后的面貌, 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贫困面显著下降,农牧民生活稳步提高。全州1985年人均产粮170公斤,人均纯收入223元,有贫困户38584户199661人,分别占总农户的60.96%和总人口的59.97%。通过5年的扶贫开发建设,到1990年全州人均产粮上升到172公斤,人均纯收入达375元。扶持的68997户农户和351853人中有22345户114395人解决了温饱,使全州的贫困户下降到1990年的17700户94157人,贫困面下降了35.63%。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彻底根治贫困的关键措施之一。全州用于此项建设的资金达710万元,占到整个投资总额的14.04%,共修梯田3.86万亩,发展水浇地0.98万亩,建小水电站64处,架设农电线路209.3公里,修公路369.7公里,架桥26座,解决了8.41万人的饮水。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全州各县依据资源特点,进行商品粮油基地、花椒林果基地、农养畜牧业基地建设获得较好效果,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州种植业5年共投资517.71万元,畜牧业投资1856.14万元,分别占总投资额的10.24%和36.70%。据统计,5年共建果园0.66万亩,家庭养畜增加7.64万头(只),家庭养禽增加4.93万只,栽植花椒3.34万亩、年产量达10多万公斤,产值120万元。以蚕豆和油菜为主的商品粮油生产,提高了农业商品率,蔬菜和食用菌生产从无到有,形成一定规模。
  乡镇企业长足发展,家庭工副业全面增收。以林产品、畜产品、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和建材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建成72项,年产值745.72万元,利税41.58万元。特别以编织、地毯加工、家庭养殖、粮油加工、商贸流通等为主的家庭工副业生产,使群众的收入稳步增长。
  农牧业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农民文化科技素质逐步提高。扶贫开发一靠科技,二靠投入,治穷必须先治愚,这是实践中对扶贫工作最深刻的总结。5年投入智力开发资金129.14万元,组织州、县、乡科技部门开展了大规模的科技承包和技术培训。在农业方面重点推广良种繁育、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药物拌种、地膜覆盖、间作套种等技术;经济林果和经济作物方面,重点推广新品种引进、果树修剪整枝、病虫害防治、老果园改造、大棚蔬菜种植等技术;在畜牧业方面重点推广了冻配改良、疫病防治、牛黄埋殖、暖棚养畜、青贮氨化、草场围栏等技术。这些新的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普及,已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同时,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科技文化素质,重视培训工作,以培训加工、驾驶、烹调、缝纫、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和工商服务业等为内容,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45期,培训干部群众3.3万人(次)。
  1986-1990年甘南州扶贫效益统计表劳务输出已上轨道,群众思想观念得到更新。贫困地区的群众由于所处环境大都封闭,长期以来形成了死守一方、难离故土的观念,对开放开发、发展经济、尽快摆脱贫困十分不利。对此,扶贫工作把劳务输岀做为主要措施来抓,以达到使贫困地区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累生产资金,缓解温饱压力的目的。经过多年努力”这项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已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形成了一定规模,每年输岀的劳务人员达2~3万人(次),人均纯收入近300元。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藏族自治州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