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洮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08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洮砚
分类号: TS951.28
页数: 2
页码: 301-302
摘要: 甘南卓尼县洮砚乡所产的洮砚历史悠久。远自唐宋已与端、歙二砚齐名,故被并称为中国3大名砚。洮砚石质细润、色泽典雅、发墨细快、保湿利笔,深得历代书家及文士的珍爱。
关键词: 卓尼县 洮砚

内容

甘南卓尼县洮砚乡所产的洮砚历史悠久。远自唐宋已与端、歙二砚齐名,故被并称为中国3大名砚。洮砚石质细润、色泽典雅、发墨细快、保湿利笔,深得历代书家及文士的珍爱。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记述“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得之为无价之宝”。北宋以降,迄至当今,著名士子为洮砚吟者不乏其人。北宋文坛巨子黄庭坚“要试饱霜秋兔毫”。金代诗人冯延登对洮砚爱不释手,反复观赏“坐看玄云吐翠微”。元朝书画家赵孟頫雅称洮砚为“绿漪”。大明诗家吴景旭又戏呼“绿衣郎”。清季士子沈青崖更以“寸璧”喻为至宝。当今名士赵朴初尤深爱之,在得到一方洮砚后,吟岀“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故人万里意殷勤,胜我荒斋九年蓄。西北东南辟砚田,精工方欲夺前贤,看教墨海翻澜处,喷薄风雷震大千。”的诗句。以抒愉悦之情。
  洮砚之所以成为砚中名品者,其因有四,一是砚石结构细密,发墨既快且细;二是石质水分充足,滋润如玉,既不损笔,又不耗墨;三是石质硬度适中,既经久耐磨又利于雕琢;四是石色古朴典雅,纹理绝妙,溢彩流光,是任何一种砚材均难与其媲美。
  洮石品种很多。色翠绿而带有墨绿云水纹的称绿漪石,古称鸭头绿,偶见铜钉出露,石边生桔黄石膘,即俗称“窝子石”的,是为砚材上品。色呈深绿,石质细润产于水泉湾的称鹦哥绿,石膘多白色。石色稍浅于水泉石,石表膘色焦黄,并带小黑点的,石质硬度不甚均匀,特别是有水纹的,色深处硬于浅处,是为纳儿石;次为卡古石、砚瓦嘴石。洮砚中的紫石,肌理更为细腻,以有绿膘的最佳,古称鹘鹏血,不亚绿漪石。只是贮量很少,故亦很难得。
  洮砚的石质既佳,雕刻工艺亦很精巧,无论山水、人物、鸟虫、花卉均设计典雅,构思巧妙,制作考究。尤以传统的龙凤图案最为著名,历千年而不衰,并已发扬光大。较出名的龙凤图案有“独龙探海”、“二龙戏珠”、“四龙竞雨”、“五龙闹海”、“九龙戏日”、“丹凤朝阳”、“龙凤朝阳”、“龙凤双飞”、“凤穿牡丹”等。砚工雕刻龙凤图案,确已达到岀神入化的境界。而同时雕刻诗、词、铭、记也成为组成洮砚装饰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传统的洮砚多以双砚(即加砚盖)形式保存下来,这是因为在“士”与“工”之间的加工与使用中发现了洮砚有贮墨不干的优点,加盖可以防止耗墨,又能保持墨汁的洁净,所以双砚更受文士青睐,便推而广之,成为洮砚的一大特色。
  洮砚的雕刻技艺中,包含它所有姊妹艺术的某些成份,如玉雕、牙雕中的圆雕技法;石雕、砖雕中的高浅浮雕技法以及木、石刻字中的篆刻技法,因而才形成沈砚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洮砚雕刻艺人,大都出自临潭、卓尼两县,尤以卓尼洮砚乡为多,他们在耕作之余,刻制砚石以增加收入。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作品

洮砚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