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名贵药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07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名贵药材
分类号: S567
页数: 9
页码: 292-300
摘要: 甘南自然环境丰富多样,为以动植物为原材料的藏药提供了绝佳的药材生长环境。甘南藏医药制药的原材料60%均产于境内,如植物,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日照时间长,药物活性成分高,藏药经过适时采集,妥善干燥,区分新旧,加工去毒,求性柔和,配伍恰当加之特殊的炮制工艺而制成,因此,疗效格外显著。
关键词: 名贵药材 甘南藏族自治州

内容

—、植物类
  虫草
  全称冬虫夏草,为肉座菌科植物。它的子座寄生在绿蝙蝠蛾的幼虫尸体上。其外观为从虫体头部长出子座后形成一种虫与草复合的独特药材,虫体为蚕,外表土黄色,背部呈横皱褶,腹部有足8对。断面黄白肉质。春末夏初抽苗时采掘。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菌座短小者为佳。虫草性温、味甘,含虫草酸、虫草素、蛋白、脂肪、维生素鸟2等成份,对于结核杆菌、肺炎球菌链环菌等有抑制作用,有补肺益精、壮阳健肾的功效。常用于虚劳咳嗽、咯血多痰、阳萎遗精、腰酸肢软等症,对治疗气管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喘疗效显著,对肺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虫草还可用于口服液等滋补品,也可作药膳原料。因而,它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和经济价值。
  甘南州属的玛曲、碌曲、夏河、迭部、舟曲、卓尼等县均有分布,每年都有大批农民自发进入产地采挖,然后上市销售,州药材公司年收购约在500公斤左右。
  雪莲
  又称雪莲花。菊科,生于高山雪线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厘米,全株密被白色茸毛。植株紫绿色。叶线形或狭倒卵形。头状花序。味甘而酸,性温,有利痰、补血、暖宫调经、壮阳之功效。
  甘南所产的雪莲与新疆所产有形的差异,称绵头雪莲花。自治州的玛曲、碌曲、夏河、迭部等县的高山雪线区均生长。药材公司年收购1000公斤。曾有人组织收购,因销路问题,未形成规模。藏医药部门采集使用较多。
  贝母
  贝母有岷贝、珍珠贝、桃贝之分。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贝母的鳞茎。贝母靠种子和鳞茎繁殖,头年出土如松针,次年似麦叶,第三年茎高约20厘米左右,开始抽苔、开花。花黄色带棕斑。地下鳞茎桃形,小如成人食指头,两瓣抱合,大抱小,呼为“怀中抱月”或称“罗汉肚”。质地细腻、色洁白、粉性足、入口咀嚼、味清香、先甘后苦。贝母属植物很多,其中舟曲贝母为一知名品种。
  贝母性微寒,为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要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贝母与梨、冰糖同煮对老年气管炎、小儿百日咳疗效显著,且味道极佳,故贝母制品消费量很大。甘南州属各县均产贝母,主要分布在碌曲、玛曲两县。年收购约1000公斤。
  羌活
  别名黑药,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米以上,茎直立,少分枝,表面有紫色纵棱,全株有香气。数回羽状复叶,叶缘多锯齿,夏秋开小白花,呈伞状,结许多扁平的双悬果实。入冬结冻前采挖地下根茎入药。
  羌活的药用历史悠久,它含有机酸、生物碱和挥发油等。性温、味辛、苦。能解表散寒、祛风除湿、通利关节。治疗风寒头痛、风湿骨楚、风水浮肿等有显著功效。羌活根、茎、叶含烯、菇、酯类挥发油,是良好的香剂配料。
  羌活在甘南分布较广,各县均产。年收购量在15万公斤左右。
  党参
  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缠绕性柔弱草本植物,全株有特异气味,数米之外即可闻到。茎叶有细毛,断裂处渗出白色汁液,叶对生或互生、卵形。夏秋从叶腋单生钟状花,黄绿带紫斑,根为圆柱形,根头部有疣状突茎痕,并有细密的环形褶皱,根表灰黄或棕黄色,有明显纵沟,种子繁殖。
  党参含有微量生物碱、蔗糖、菊糖、淀粉、粘液及树脂等。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生津之功效,主治脾虚胃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久泻、脱肛等症,适用于慢性贫血、萎黄病、白血病、腺病、佝偻病等,是滋补要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党参可使红血球增多、白血球减少。对因化学疗法及放射疗法所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回升作用,还具微量升高血糖的作用。
  野生党参在甘南的夏河、卓尼、临潭、迭部、舟曲、碌曲等县生长较多,尤以卓尼康多所产的野生蛤蟆党参最为名贵。除供甘南制药厂、藏药厂加工成药外,大部销于省内外。已开始人工栽培。州内年收购野生党参约10万公斤。
  大黄
  生物学称唐古特大黄,别名将军。属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掌叶大黄和鸡爪大黄之分。掌叶大黄高2米左右,叶柄长,互生,叶大似蒲扇,掌状深裂,边有粗锯齿。夏日茎稍及叶腋出花,圆锥花序,紫红变淡黄,果实黑色,数楞瘦果,形同养麦。根及根状茎类圆柱形,皮外黄褐,断面呈黄或棕色,味苦。鸡爪大黄根茎近似掌叶大黄,仅叶裂深几达基部,裂片狭长。大黄生长3年即可采挖块根,进行粗加工。州内年收购约40万公斤。
  大黄已有2千余年的应用史,《神农本草经》及后之“本草”都有记载。大黄性凉味苦,为疏导肠胃、泻下良药,能推陈致新、安和五脏,有降压、减肥、健胃、消食之功效。特别是大黄中所含的酹醞类及二苯乙烯貳,具有降压、抗菌消炎和抑制肿瘤的作用,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
  甘南州内盛产大黄,质量颇佳,州属各县均有分布。因历史上交通不便,故鲜为人知。玛曲县所产的掌叶大黄个大质优,实为“黄”中上品。七十年代搞中草药展览时,玛曲所送活标本一株,其柄如臂,叶大如箕,专用一辆解放卡车运至合作,观者无不惊讶,戏称“黄王”。州内年收购大黄约10万公斤,除少量加工使用外,全部外运。
  丹参
  别名鼠尾草。药用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圆柱形,春秋两季采挖,外皮黑褐色,易剥落,木质部呈朽木状,黑紫色。植株茎具四棱,有腺毛,粗壮。叶多基生,三角状卵形,边缘有齿。圆锥花序顶生,花唇形,紫色。7〜8月开花,9~10月结果。
  丹参性微寒、味苦,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痛经、闭经、气滞血瘀、心绞痛、肝脾肿大,效果良好。
  甘南的各县均产丹参,尤以临潭、卓尼为最。州内年收购量约40万公斤。秦艽
  植物学名为大叶龙胆,又称左拧根。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基生叶莲座状,基部被残叶纤维包围,聚伞花序头状顶生或轮状腋生,花有紫有白,晚秋采挖。甘南产的秦范称大艽,个头粗大,皮色黄亮,气味清香, 为秦艽中之佳品。加工后供应全国各地。
  秦艽性平、微温,味辛、苦,具有散风、祛湿、和血、舒筋之功效。长于除风胜湿,消肿止痛,治疗风湿痹症、肢节疼痛、骨蒸劳热等症。秦艽主含龙胆生物碱类及少量挥发油,能通过神经系统刺激脑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消炎、降血压的作用。对结核性潮热虚热和黄疸湿热有较为明显的疗效。
  甘南州内7县均有分布,有萝卜艽、麻龙艽、小秦艽3个品种。年收购约8万公斤。
  猪苓
  又称逐零、地乌桃。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生于地下,皮黑成块,形若猪粪,故名之。猪苓表面凸凹不平,有光泽,体轻,干燥后坚而不实,略带弹性,断面色白或淡褐色,肉质,无粉性,不显纹理。无臭,味淡,咀嚼绵软,春秋采集,洮净阴干,切片入药。
  猪苓味甘、性平,主治小便不利、水肿涨满、脚气、泄泻、淋浊、赤白带下等症,对于利尿渗湿功效尤其显著。含麦角笛醇、粗蛋白、多糖及2一轻基廿四碳酸及微量生物素。其所含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刺激剂,能显著增加网状内皮细胞的吞食功能,其对肿瘤生长的拮抗和抑制作用已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出口量逐年增加。
  甘南的舟曲、迭部、卓尼、临潭等县有分布。州内年收购量3000公斤左右。
  红芪
  是甘南的特产药材。又名独根,壮壮根。红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品种外形与膜荚黄芪相似。独根长且壮,荚果扁平,具有3〜5个荚节。一千多年前萧梁名医陶景弘曾有记述:“黄芪第一出陇西洮阴,色黄白,甜美”。“色赤者可做骨膏贴,用消肿痛”。《药性论》载:“生陇西者可补五脏”。可见红英久负盛名。红芪含人体所需糖类、氨基酸、淀粉酶、蛋白质、核黄素、铁、钙、磷等,是营养滋补良药。其性温味甘,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退肿等功效。主治中气虚弱、脾虚泄泻、血虚萎黄、便血崩漏等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红芪与党参合用对肾炎性尿蛋白有一定疗效;红芪对防止肝醯之减少、抗损害也有一定作用。由于红芪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黄芪皂昔甲,对治疗癌症颇具功效。故用其制作的滋补食品,即补身体又别具风味。
  红芪在甘南分布在临潭、卓尼、夏河等县,储量70万公斤,州药材公司年收购量约5万公斤。除供甘南制药厂加工成药外的一少部分,每年大部输入内地,加工成药。
  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大而香气浓郁。叶为数回羽状复叶,夏季开花,复伞形花序。果实长椭圆形,侧生广翅,利用种子繁殖。第一年秋季育苗,次年春季移栽大田,秋季采挖,经烘烤加工后销售。当归在中药处方中占有的地位是别的药所不具备的,尤其是治疗妇女病更具有奇效。当归性温、味甘苦辛,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血虚弦晕、疮疡疥肿、风湿脾痛、跌打损伤等症。归头止血、归身养血、归尾行血、全用活血。从当归全株中可提取挥发油,能医治多种疾病。当归是甘肃省的特产名药,“岷当”是供应全国和出口的传统商品,“岷当”产地就包括自治州所属的临潭、卓尼两县与岷县毗邻地带。甘南州年产当归约在30万公斤左右,州治所在地有甘肃医药集团甘南制药厂加工中成药,其中就有当归制成品《当归养血片》。
  麻黄
  麻黄为麻黄科多年生常绿草本状小灌木。甘南州岀产的属木贼麻黄,生于石质山地及石崖缝隙之中。
  麻黄性苦、温,有发汗、平喘、利尿作用。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虐。麻黄主要含生物碱1〜2%,亦含少量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去甲麻黄碱、麻黄次碱及麻黄挥发油等,还有糅质与黄酮貳。麻黄具有明显的刺激中枢及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麻黄挥发油有刺激汗腺分泌的作用。近代以来,以麻黄为原料提取麻黄素用以治病,年需麻黄草的数量大增。
  祖师麻
  又称祖司麻、俗称狗皮柳。为瑞香科多年生小灌木,能提供商品的主要为唐古特瑞香,株高20〜60厘米,根红黄色,茎直立分枝,皮灰黄色,纤维发达。单叶互生,集于茎顶,披针形或匙形,全缘。花丛生于顶端,花冠筒状,花沿四裂,内白外淡紫红,果实球形,直径0.7厘米左右,成熟后变红。其根皮、茎皮即药材祖师麻。
  祖师麻性温、味苦辛,具微毒,是对风温性关节炎及跌打损伤有特殊疗效的中药,国内制剂颇多,且有系列产品,除供国内之需,还远销日本及东南亚。
  甘南是唐古特瑞香的主产区。
  鬼臼
  又称桃儿七、蒿果、羊泡蛋。小藥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80厘米,茎平滑有棱,有数片盾形裂叶生于茎上部,叶面宽达30厘米。花单生叶腋,红色,众多条形苞片反折下垂。浆果桃形,鲜红色,内有液汁及种子,有异味。其根茎粗短,并有许多杵臼状坑窝,密布棕黄色长根,粗细均匀,断面黄白色,气腥味麻苦。鬼臼性温味苦,有小毒。具止咳祛痰、平喘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症。它所含的鬼臼毒素生物碱,对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是有发展前途的抗癌药,因而价值很高。
  甘南的高海拔山地都有生长。甘南药材公司年收购量10万公斤。州藏药厂每年均加工一定数量的《二十五味鬼臼丸》供藏医研究所临床使用。
  甘松
  又称甘松香。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浓烈香气。株高12〜40厘米,茎基部有纤维状残留物。叶大部基生,线状、匙形、全缘,长6〜18厘米,宽0.4-1.0厘米。茎生叶3~4对向上渐小。球状聚伞花序,顶生。花筒状,紫红色种子一枚。根长,呈圆锥形,质松软,供药用。
  甘松味辛、甘性温,有理气止痛、祛风散寒、镇静安神、健胃醒脾之功能,常用于治疗胃气痛、风火牙痛、消化不良等症。
  因其含强烈浓郁的香味,又是制造香料的原料。
  甘南高原草场辽阔,碌曲、玛曲、夏河、卓尼等县均有甘松生长的最佳环境,药物质量亦好。州内年收购10万公斤。
  铁棒锤
  别名断肠掌。为毛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一般高约40〜160厘米,茎直立不分枝,叶掌状细裂,密生茎之中上部,总状花序顶生,花蓝紫色或黄色,头盔形,雄蕊多数。块根棒锤形,黑色,常两个并生一起,断面白色。
  铁棒锤块根性热、味苦辛,所含生物碱有剧毒。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等症。经炮制后适量使用可治头痛、腰腿痛及关节痛。用其生产的“铁棒锤止痛膏”疗效极好。
  甘南的碌曲、玛曲、夏河、卓尼、临潭等县均有分布。
  二、动物类
  鹿茸
  系雄性马鹿、梅花鹿等尚未骨化的嫩角,含激素样物质及胶质、蛋白质、钙、磷、镁等成份,性温,味甘咸,功能补骨髓、助肾阳、强筋骨,主治阳萎、遗精、腰膝痿弱等症。鹿茸是极其珍贵的动物药材,马鹿在甘南舟曲、迭部、临潭、卓尼、夏河县均有分布,过去滥捕乱杀取茸,数量骤减。后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杀,因而科技人员已将马鹿人工驯化饲养,每年截采鹿茸以供药用。年可收购300公斤。
  麝香
  别名麝文、元寸香。是成龄公麝(公麝又名獐子、香子)的香腺囊分泌物,有特异香气,供药用。此分泌物在鲜时呈棕褐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色或紫红色粉末,亦有呈颗粒状者称“当门子”,颗粒呈不规则圆形或扁平状,紫黑色,微观麻纹,油润光亮,手捻团而不粘,味微苦而兼辣,异香浓烈,是为香中上品。州内年收购5公斤左右。
  麝香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已有2千多年的药用史。其性辛、温,具有芳香开窍、通经活络、活血止痛、消炎解毒之功效,是中医临床急救和中成药中不可或缺的原料,被誉为“中药三宝”。故用其配伍的名、优、特中成药很多,麝香含有麝香酮、雄素酮以及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成分。因麝香酮具强烈的香气,它又是高级化妆品良好的定香剂。
  甘南境内各县都有麝的踪迹,林麝、马麝均有分布,因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已杜绝乱捕滥猎。甘南制药厂用麝香配伍生产的《六神丸》、《麝香风湿胶囊》及藏医研究所附设藏药厂等每年生产一定数量的麝香制品如《五味麝香丸》等。
  熊胆
  是黑熊、棕熊的脏器。其胆汁可入药。熊胆有解痉、抗惊厥、促进胆汁分泌、健胃强心、解毒、消炎等功效。中医常用熊胆及别种药材相辅治疗胃痉挛、胃痛、胆道蛔虫、急性胰腺炎及小儿疳积、惊痫、抽搐、骨蒸潮热、消瘦等症。藏医用熊胆少许,拌以人乳或牛乳,蒸溶点眼,可治急性结膜炎目赤肿痛。甘南舟曲、迭部、卓尼等县均有熊类生息。(俗称狗熊、马熊)熊类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娃娃鱼
  鲵类,甘南所产为山溪鲵,有四肢,属两栖动物,俗称“接骨丹”。娃娃鱼生长在甘南夏河、卓尼、迭部等县的山间小溪内,它主要含高钙及胶质,对骨骼增长有显著功效,中医将其用于骨折,故称“接骨丹”。州药材公司年收购约10万条。
  雪鸡
  有淡腹雪鸡及暗腹雪鸡之别,甘南的玛曲、碌曲、卓尼、迭部等县均有分布。淡腹雪鸡又名藏雪鸡、西藏雪雷鸡,头颈呈灰褐色。上体褐色,有黑褐色斑点。翅上有一大白斑,下体白色,前额和上胸具暗色环带,下胸和腹部杂以黑色纵纹。尾羽深褐色,略带黑褐色斑点,暗腹雪鸡又称高山雪鸡、喜玛拉雅雪鸡。通体赤褐色,密布黑褐色斑,头顶至后颈灰褐色,颈侧有一白带。胸部和腹部暗灰色,具红褐色粗纹。翅上有明显的白斑。尾羽深褐色,尾下覆羽白色。鸡肉烘干研末、羽毛烤焦磨细均可入药,对癫痫、妇女病有明显疗效。其肉鲜美,是野味中之上品。
  牛黄
  又名犀黄。为牛科动物牛的胆结石,故又称胆黄,呈卵形或不规则无角棱块状,直径大都在3厘米以下。表现呈金黄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略显光泽,有的外表蒙黑色光洁的薄膜,称“乌金衣”。牛黄质地松脆,断面为深浅不一的黄色环状纹理。溶于水,色黄亮、无沉淀。胆管结石形为管状,颜色略深、质则次。
  牛黄系珍贵药品,性寒,味苦甘,含胆红素18〜52%,且含多种胆酸當醇、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有醒脑镇惊、强心降压、保肝利胆、杀菌消炎、生血利尿等多种药理作用。常用于生产急救药、小儿药和治疗高温高热的特效药。
  甘南广大牧区,是牛黄的主要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药用量逐年增大,天然牛黄不敷使用,甘南科技人员已在牧区推广牛体人工殖黄技术,全省畜牧主管部门还在玛曲县召集现场会议,以使这一技术普及推广,对医疗所需提供保证。甘南制药厂生产的《牛黄解毒片》因牛黄品味纯正深受医疗界青睐。
  三、矿物类
  金、银、铜
  甘南各地均产。金、银、铜均味辛性平、金银有毒,铜微毒。各为藏医闭毒八金属之一,能封闭水银毒性。金也是镇静剂。藏医珍宝药制品中,均有金的成份。银箔锻后所得灰入药味涩性凉,功能治肉瘤、痣及肿核,内藏水肿,维持水银功效。但入药时必经炼制。自然铜有散瘀、止痛、接骨作用。入药味甘,性凉,功能收敛肺脓、黄水及热性水肿。亦能保持体内金银功效。
  石灰华
  化学沉积岩之一。为碳酸钙的隐晶质集合体。疏松多孔,由饱含石灰质的冷矿泉或热矿泉喷出地皮后蒸发沉淀而成,或由富含石灰质的河水受藻类的生物作用沉淀而成。附着于泉溪畔石岩上,其状如垢,灰白松软,藏医用之疗骨折、消银毒。称水积石。甘南州之碌曲、玛曲、夏河、迭部等县均产。
  阳起石
  别名羊起石、马起石,属硅酸盐矿石。“角闪石”族,暗绿色。呈纤维状集合体者称阳起石石棉;呈坚硬致密的块状,并具刺状断口者,称软玉。阳起石味涩、性温,治筋络僵直萎缩及折裂。根据藏医医籍所载,阳起石入药可作强壮剂,治阳萎。石棉经锤打后成鸟毛状、味涩、性温,治疗筋络曲张和筋络损伤。产于甘南之碌曲、夏河等县。
  赤石脂
  中药名。砂石中硅酸类的含铁陶土(主要成份为含水硅酸铝)为不规则团块或粉末状,多数为粉红色,有的呈深浅不同的大理石样花纹。其性温,味干涩,功能止血、止泻,主治久痢久泻、崩漏等症。藏医医籍中记述赤石脂味涩性凉,功能续骨折、平淋巴结核、生疮口新肌。主产自治州碌曲县。
  寒水石
  又名细理石。李时珍称:其性大寒如冰,故名寒水石;其文理细密,故名细理石。入药与方解石、石膏相类。味辛、微寒、无毒。主治中风寒热,口干舌燥,腹中坚痛、肠胃结气,解肌发汗、缓脾益气等症。藏医医籍记载:寒水石包括石膏、方解石、霞石等药用矿物,味甘性温而滋润,续骨折、壮阳荣肌,锻灰存性,可疗涎液杂症。阳性寒水石体坚而重,纹如碎裂马齿,入药治胆分血分之症,并可疗胃疾。主产自治州临潭、碌曲、夏河、卓尼等县。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虫草
相关专题
雪莲
相关专题
贝母
相关专题
羌活
相关专题
党参
相关专题
大黄
相关专题
丹参
相关专题
秦艽
相关专题
猪苓
相关专题
红芪
相关专题
当归
相关专题
麻黄
相关专题
祖师麻
相关专题
鬼臼
相关专题
甘松
相关专题
铁棒锤
相关专题
鹿茸
相关专题
麝香
相关专题
熊胆
相关专题
娃娃鱼
相关专题
雪鸡
相关专题
牛黄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