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阳能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073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太阳能资源
分类号: P422.1
页数: 3
页码: 285-287
摘要: 甘南州幅员广大,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州平均年辐射总量135一143千卡/平方厘米•年。其地理分布自东向西递增,绝大部分地方属太阳能较丰富区。有两个大于140千卡/平方厘米•年的高值区。一个位于玛曲、碌曲、夏河所辖的青藏高原部分,另一个在夏河县佐盖多玛夷平面上。其中太阳辐射最强的地方在玛曲县,平均辐射量为143.26千卡/平方厘米•年。太阳辐射最小的为舟曲县,年均辐射量为123千卡/平方厘米•年。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太阳能资源

内容

第一节资源分布
  甘南州幅员广大,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州平均年辐射总量135一143千卡/平方厘米•年。其地理分布自东向西递增,绝大部分地方属太阳能较丰富区。有两个大于140千卡/平方厘米•年的高值区。一个位于玛曲、碌曲、夏河所辖的青藏高原部分,另一个在夏河县佐盖多玛夷平面上。其中太阳辐射最强的地方在玛曲县,平均辐射量为143.26千卡/平方厘米•年。太阳辐射最小的为舟曲县,年均辐射量为123千卡/平方厘米•年。
  自治州各地日照时数1842一2584小时,分布规律与太阳总辐射完全相同。按全省区划指标将自治州分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较丰富区和贫乏区。
  丰富区
  太阳能可利用年天数大于210天,年日照时数2200一2600小时。包括玛曲县全部;碌曲县的东海、郎木寺、拉仁关、玛艾、西仓等乡;夏河县的九甲、拉卜楞、扎油、阿木去乎、卡加道、佐盖曼玛、桑科、科才、牙利吉、佐盖多玛、那吾、合作等乡镇;卓尼县的完冒乡;迭部县的益哇乡。
  较丰富区
  太阳能可利用年天数160一210天,年日照时数1900〜2200小时。包括夏河的甘加、曲奥、麻当、达麦、王格尔塘、唐东昂、卡加曼、博拉、吉仓、勒秀、加茂贡等乡;碌曲县的西仓、双岔、郎木寺、阿拉等乡;卓尼县的尼巴、刀告、扎古录、阿子滩、康多、勺哇、恰盖、申藏、卡车、大族、木耳、柏林等乡;临潭县的术布、古战、卓洛、长川、羊永、新城、流顺、新堡、扁都、三岔、龙元、总寨、陈旗、石门等乡;迭部县的旺藏、桑坝、卡坝、阿夏、多儿、电东、达拉等乡;舟曲县的武坪、大峪、池干、坪定、弓子石等乡。
  贫乏区
  太阳能可利用年天数小于160天,年日照时数小于1800小时。包括舟曲县的大部,迭部县的洛大、花园、腊子等乡。
  太阳能资源丰富区与较丰富区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在冬春两季,晴天日数多,可利用20〜24天/月。贫乏区主要是利用粮食作物长生季节的生理辐射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冬春季节利用价值较小。
  第二节开发利用
  甘南州是开发利用太阳能较早的地区之一。从七十年代起就开始太阳能利用的研究,自治州设立了太阳能利用研究小组,1977年改称太阳能研究室。以研制和推广农村太阳灶为主。研究试制成3种不同类型的太阳灶《阶梯状聚光太阳灶》、《正抛物面轴外聚光太阳灶》、《抛物折迭聚光太阳灶》。并在与合作镇毗邻的那吾乡、临潭县的流顺乡进行推广试点。这一成果在当时属国内首创,对以后太阳能灶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八十年代起,加强科技攻关,采取了研制与示范应用相结合的方针,将太阳能采暖房的研究示范课题列入自治州科技计划。通过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和示范试验,解决了诸多难题,先后研制成各种不同的太阳能被动采暖房,活动式太阳能家畜药浴设施,水泥壳式太阳灶,太阳能新型活动帐篷,太阳能热水系统越冬浴池,太阳能发电补充装置及逆变器,GN一1型太阳能户用光伏电源,太阳能节能日光温室,太阳能牛棚、羊圈、鸡舍以及太阳能集热器等。部分科研成果获得省、州科技进步奖。其中玛曲县曼尔玛小学的折线性集势间式太阳能教学楼,独具一格,属国内首创。合作师专太阳能基地建筑采暖示范和全州农牧区推广太阳能光伏电源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全州科研成果的完善和提高,而且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的进程。自治州在太阳能的研究、推广、设计、施工等方面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1985年到1990年,自治州太阳能研究室和能源推广站共生产《轴外聚光太阳灶》、《水泥壳小镜片太阳灶》1500多台。在此期间,全州共推广各种形式的太阳灶1856台。太阳能光伏电源热水器、太阳房、节能温室等生产已初具规模,以生产研制太阳能节能产品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已初步形成。
  为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自治州制定了“关于加强太阳能开发利用推广的暂行规定”,并对建造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房者给予优惠扶持。规定在示范期间建造的太阳能建筑(包括民宅)国家给予25〜30%的补贴。
  1988一1990年自治州在夏河县的4个乡,玛曲的7个乡,碌曲的2个乡,推广风力发电机10台,太阳能电视插转台2座,太阳能光伏电源430台(套),解决了500多户牧民的照明问题,其中200多户看上了电视。随着推广工作的发展,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工作随之开展。全州建立设备维修点3个,举办太阳能技术应用和风能资源利用学习班两期,培训科技推广人员近百人次。
  第三节太阳能示范基地建设
  太阳能示范基地于1985年建立。第一期示范项目共6个方面32项,太阳能项目补贴300万元,项目涉及教育、畜牧、农林、科普文化、医疗卫生、公用建筑、生活福利等方面。
  1985年,国家建设部科技局将甘南列为“七五”太阳能科研示范点,国家计委将合作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列为太阳能示范基地,并拨款300万元,作为太阳能采暖设施补助。合作师专先后建成太阳能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包括综合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职工住宅楼、图书馆办公综合楼、单身职工楼、学生食堂等10项,还将后勤办公楼改造为温室型太阳能建筑。经采暖期实测,热环境效果良好。甘南州从此岀现了中国第一个太阳能建筑楼群一一合作民族师专太阳能校舍。从此,甘南州的太阳能建设全面铺开。
  截止1990年,共投入太阳能补贴351.4万元,建成40个项目。其中教育方面占19个项目,从保育院、小学、中学、中专、大专,形成了教育系统太阳能采暖的建筑系列;其次为医疗卫生系统、科技系统、畜牧系统等。先后新建或改建居民太阳房100多栋,还对农牧区群众住宅进行了太阳能采暖示范。据测算全州6万平方米太阳房,每年可节约原煤3400吨;8个太阳能浴池以及1000平方米的家庭太阳能热水器,年节煤504吨;1856台(套)光伏电源以及数千台太阳灶,可节煤107.2吨。为保护植被消耗、防止环境污染、降低常规能源消耗和生活费用作了有益的探索。太阳能光伏电源的推广,为自治州边远农牧区生产及野外工作、旅游、各族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电力供应另辟蹊径,并在宣传中央的各项政策,传递经济信息,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