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地震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049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地震灾害
分类号: P315.9
页数: 2
页码: 255-256
摘要: 本节讲述了甘南州地区各县地震灾害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地震灾害

内容

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正月,临洮地震。
  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正月,羌道县地震。
  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二月,陇西地震,波及洮州,败城廓、屋舍,压伤人众。
  东汉永和三年(公元138年)二月,京师及金城、陇西地震,波及洮州,二郡山崩。
  唐开成四年(839年),吐蕃中地震。水泉涌,岷山崩,洮河逆流三日,水中发现巨大声响和亮光,鼠食稼,人疫死者相枕藉。
  会昌二年(842年),今碌曲地震。
  宋熙宁五年(1072年),洮西大地震。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闰四月,巩昌府兰、河、洮、岷四州地俱震,有声。
  嘉靖十九年(1540年)七月庚午,陇西洮州地震。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正月丙午,西固地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冬,西固城地震。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八月二十日夜,拉卜楞地区发生较强烈地震。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拉卜楞地区一夜之间发生十八次地震,其它地方也发生五六次地震。
  道光二年(1822年),甘肃洮州等7厅、州、县地震,清廷贷放灾民口粮。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十五日,岷县、临潭发生6级地震,临潭被震村庄398户,震塌房屋941间,压死居民29人。
  道光二十年(1840年),甘肃河州、洮州等五厅、州、县被震。
  光绪五年(1879年)五月十、十二日,洮州等地发生地震。地面裂缝,城垣崩颓,房屋倒塌甚多,但人员伤亡不大。
  同年(1879年)五月中旬,阶州等州、县(包括今舟曲),地震至二十二日始定。其间或隔日微震,或连日稍震即止,城堡、庙宇、官署、民房多倾坏,伤毙多人。
  光绪八年(1882年),拉卜楞地区发生数次地震。光绪十三年(1887年),拉卜楞地区发生数次地震。因受其影响,此后数年粮食欠收。
  1920年12月16日(农历十一月初七),海原、固原、西吉等58县发生8.5级地震,波及岷县、临潭、临夏、西固等地。
  1927年5月23日,武威、古浪发生7.5级强烈地震,波及甘南卓尼等地。
  1930年,今玛曲附近发生地震。
  1931年12月7日07时00分57秒,玛曲地震。
  1936年2月7日,甘肃西南地带发生地震。甘南临潭、卓尼、夏河等地受震,有地表裂缝,旧房倒塌现象。
  1960年2月3日舟曲地震,震级5.25级,烈度6度,城关震倒土房3间,墙3堵。官亭震倒旧房2间,其余墙壁裂缝,有山石崩落。
  1974年9月23日22时51分2.4秒,玛曲地震。震级5.6级,烈度7度,人感上下颠簸,壶盖等物跳起,黄河沿岸崩塌,河岸坡上有长10米、宽2厘米的地裂缝。河曲马场、辖曼、曼尔玛、姚尔卫等地老朽土墙有倒塌,屋顶烟囱少数倒塌,50%正规木架房门窗四角及砌体结合处产生细小裂缝,一般宽0.1~1厘米不等。
  1987年1月8日2时19分5.3秒,迭部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4°10/、东经103°14,(仪器)和北纬34°13\东经103°18,(宏观),震源深度11公里(仪带),.震级5.9级,烈度7米,地震发生在高山林区,有12头牦牛被砸死,5头砸伤,有4个藏族居住的村庄破坏较重。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