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雹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04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雹灾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4
页码: 249-252
摘要: 甘南州为全省冰雹较多地区,在全国仅次于唐古拉山周围地区和大雪山两侧的多雹区,与青藏高原的多雹区连成一片。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雹灾

内容

甘南州为全省冰雹较多地区,在全国仅次于唐古拉山周围地区和大雪山两侧的多雹区,与青藏高原的多雹区连成一片。
  —、时空分布
  各地年平均降雹日数牧区多于农区,西北部多于东南部,以郎木寺、玛曲、碌曲最多,年平均为13-16天;其次是合作、夏河、临潭年8~11天;迭部、卓尼年5〜6天;舟曲最少,年平均不足2天。年最多冰雹日数玛曲多达26天;郎木寺、合作22天。
  降雹时间一般在4〜10月,个别地区3月份亦有出现。其中5~8月岀现频繁,是州境内主要的降雹季节。6~8月的冰雹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最严重,尤以6月为最多,出现频率占全年的21〜46%,其中舟曲占46%;合作、夏河占30%左右;其余各地占20%以上。二、活动规律
  州境冰雹移动走向大多从西北向东南移动。主要移动路线每年大致相似,故有“雹走老路”的说法。据调查分析,甘南地区有3个冰雹的主要源地:(1)发源于青海东部,甘南州北界的达里加山、太子山,经合作、临潭进入卓尼县一线。此线每年6月冰雹最多,5、7、8月次之,对春播作物危害严重。(2)发源于卓尼、迭部县交界的光盖山、迭山和岷山,向东南方向移动,消失或进入舟曲县。此条线活动较少,每年以5、6月较多,对夏、秋田作物都有一定的影响。(3)发源于本州西南部的西倾山、积石山,经玛曲东移消失或从东南出省,此条线冰雹活动最频繁,强度一般比较弱,以5~7月最多,8~9月次之,对牧畜业有一定影响。
  三、危害
  冰雹虽然岀现时间范围比较小,时间也不长,但一般来势猛,强度大,出现时常伴有大风、大(暴)雨、强降温和强雷电现象,常给农牧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自治州每年受雹灾面积多达20余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1/4,减产粮食约2500万公斤。如1970年6月300,舟曲县一次冰雹受灾5个乡,降雹约30分钟,最大雹粒重100克左右,降后两天尚有余雹未溶化,是年粮食减产91-95万公斤;临潭县1967〜1980年全县冰雹受灾面积54.8万多亩,占总耕面积的13.3%。雹灾最严重的1978年,使临潭县受灾面积达8.5万多亩,占播种面积的31%.
  四、严重雹灾
  明弘治二年(1489年)四月,洮州卫雨雹,水涌三丈。
  弘治四年(1491年)四月,洮州卫降巨雹,水高三、四丈,漫城郭,漂房舍,田苗人畜多淹死。
  弘治八年(1495年)七月,陕西洮州冰雹杀禾,暴水至,人畜多漂溺死者。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西固分州(今舟曲)雹灾,清廷赈恤灾民。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洮州大雨雹,伤禾稼,以刘顺川(今流顺乡)地区为甚。
  同治二年(1863年),拉卜楞地区突降冰雹,旋降倾盆大雨,塔哇村许多居民财产遭受损失。
  光绪十一年(1885年)六月,洮州旧洸堡一带,突降大雨雹,田禾受损严重。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七月二日,洮州地区东乡上占旗、石门口、北乡蒲峡里冰雹空前,小者如豆,大者如卵。乃至间杂大块冰碴,如倾如覆,盈天蔽野,各地山洪随之暴发,浪高数丈,田禾尽损,水淹村寨,人畜损伤尤惨。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洮州遭大雹灾,朝廷令蠲恤。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二十二日,洮州东乡雨雹及冰块,禾稼尽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十七日,洮州南乡大雨雹,杀禾稼殆尽。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五月,洮州北乡大雨雹,禾稼俱损。八月三日,又发大雨雹,酿成当年灾荒。
  1928年秋初,卓尼、临潭连降冰雹,庄稼严重被毁。
  1940年夏,临潭、卓尼连降冰雹,田禾被毁,粮食歉收。
  1947年6、7月间,甘肃省53县雹旱成灾。临潭、西固和卓尼部分地区遭受雹灾。临潭新城等三乡受灾人数4809人;西固南峪等乡镇受灾人数5420人; 卓尼洮北等5乡镇受灾人数5420人。
  同年,西固县因雨雹成灾而免征田赋两年。
  1957年7月11日 ,夏河县降雹,地面积雹5寸到1尺厚,雹粒大如鸡卵,重约7两。受灾面积约15平方公里,受灾之处,粮食绝收。
  1958年7月,临潭县岀现罕见雹灾,降雹长达2小时,地面积雹一尺余,小麦受灾严重。
  1960年,洮河流域、夏河县内降雹,全州受雹灾农田达161380亩。
  1961年6月,临潭县、龙迭县受雹灾,粮食作物受灾减产。
  1962年,夏河、碌曲、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等县降雹,粮食受灾减产。
  1964年,夏河县受雹灾农田面积占全县播种面积的30%。
  1965年7月,合作降雹如鸡卵,并伴有冰块,地面积雹厚度3〜4寸深。佐盖曼玛、卡加曼、扎油等地粮食颗粒无收,牧草被打光。冰雹打伤22人,打死打伤牲畜千余头(只)。
  1977年8月,合作地区降雹,地面积雹10厘米,农作物受灾面积6500多亩。
  1979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等县遭雹灾,受灾作物9.32万亩。1980年,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等县降雹受灾面积2.28万亩。
  1981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等县均遭雹灾,受灾面积3.80万亩。
  1982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等地降雹,受灾面积10.73万亩。
  1983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等县遭雹灾,受灾面积21.04万亩。
  1984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等县遭受雹灾,受灾面积达17.32万亩。
  1985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等县遭冰雹袭击,受灾达面积8.52万亩。
  1986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等县降雹,受灾面积7.86万亩。
  1987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等县降雹,受灾面积16.36万亩。
  1988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等县降雹,受灾面积20.52万亩。
  1989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等县降雹,受灾面积6.38万亩。.1990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等县降雹,受灾面积10.10万亩。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