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洪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04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洪灾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5
页码: 245-249
摘要: 甘南州暴雨岀现次数少,范围小。郎木寺、迭部、玛曲、碌曲、合作、舟曲、年平均暴雨日数为0.1〜0.3天,年最多为1天,郎木寺为2天,其中郎木寺1978年9月6日降水量达73.2毫米,为全州暴雨之最。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洪灾

内容

—、暴雨
  大(暴)雨的时空分布州境每年都可能出现大雨,郎木寺为大雨活动中心,年平均大雨日数为4.9天,年最多达9天,舟曲、夏河大雨最少,年平均大雨日数1.1天,年最多3天。州内其它地方一般为2天左右,郎木寺周围最多可达5~6天。
  全州暴雨岀现次数少,范围小。郎木寺、迭部、玛曲、碌曲、合作、舟曲、年平均暴雨日数为0.1〜0.3天,年最多为1天,郎木寺为2天,其中郎木寺1978年9月6日降水量达73.2毫米,为全州暴雨之最。
  大(暴)雨出现在4〜11月之间,最早始于4月18日,最迟终于11月7日,以7〜8月出现最多,占全年总次数的71%。
  大(暴)雨的危害州境由于地形复杂,山大沟深,部分地区地面裸露,大 (暴)雨危害比较严重,轻则造成农作物、牧草倒伏,苗禾毁坏,水土流失;重则形成山洪暴发,冲毁道路、桥梁、水库、河堤、农田,冲走家畜,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1966年9月8日,舟曲县城暴雨形成山洪,冲垮城南便桥1座,冲走汽车4辆,5人死亡;1970年8月28日临潭县冶力关洪家庄出现暴雨引起山洪,平地起水1〜2米,河滩水涨3〜4米,冲走14人,水磨1盘,造成严重灾害。
  二、秋季连阴雨
  (一)秋季连阴雨时段强度
  出现时段8月中旬〜9月中旬。
  强度划分连阴雨过程总降水量大于40毫米,持续天数6天以上,连续2次连阴雨过程间隔日数为1天时,可连续统计为1次过程,定为强连阴雨过程; 连阴雨过程全州出现站点达总站点的70%以上。
  区域性连阴雨出现站点中30〜70%为部分地区连阴雨,30%以下为局部地区连阴雨。(二)秋季连阴雨分布
  时空分布1961-1980年全州共岀现秋季连阴雨53次,平均每年出现2.7次,其中以1966、1967、1971、1976、1978、1979年较为严重。1964、1965、1969年未出现。州境内秋季连阴雨出现周期规律不明显,七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现次数多,且有连续出现的特点。
  强度分布全州连阴雨强度分布以轻度连阴雨的比例大,共出现轻度的36次,占总次数的68%,重度连阴雨17次,占总次数的32%。
  州内连阴雨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最长连续日数达21天,最大过程降水量达171.7毫米(玛曲1968年8月23日〜9月12日);连阴雨次数以卓尼、碌曲为多,舟曲最少。
  全州连阴雨过程以局部地区出现次数稍多,共19次,占总次数的36%;区域性18次,占34%;部分地区出现16次,占30%。
  (三)秋季连阴雨危害
  秋季连阴雨对农、牧业生产危害较大,临潭县1966年两次秋季连阴雨,使春小麦减产34%;舟曲县1976年8月出现连阴雨和低温,造成4243亩农田受灾,减产粮食60万公斤。
  三、重大洪灾
  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四月,岷、洮、文、阶四州发生暴雨、洪水成灾。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洮州、岷州受暴成灾,赋租俱免。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洮州水灾,清廷抚恤水灾饥民。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洮州遭受洪水灾害袭击,民多饿毙。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甘肃河州、岷州、洮州等35厅、州、县遭水、虫、雹灾,清廷赈恤灾民。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甘肃狄道、岷州、洮州等35厅、州、县继上年重灾后复遭水灾。
  道光元年(1821年),甘肃岷州、洮州等27州、县遭水、旱、雹灾,清廷贷放灾民籽种、口粮。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七月,洮州东、北两乡遭受洪水灾害,朝廷给予蠲恤。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一日至六日,洮州连下暴雨,洮水横溢,民舍皆漏,饥馑
  复生。同年,洮州东、西两乡遭水灾。
  1913年7月10日,拉卜楞地区突降暴雨,继发洪水,塔哇村居民部分房屋被洪水卷走,财产受到严重损失。
  1927年,大夏河水猛涨,拉卜楞寺院局部被洪水淹没,冲走帐篷多顶。
  1928年秋初,夏河县暴雨成灾,大夏河水猛涨,沿岸庄稼和桥梁、道路被洪水冲毁。
  1936年7月,夏河发生特大洪水,河沿被砂石堵塞,沿河两岸村民损失惨重。
  1953年6月20日,临潭县发生特大洪水,10个乡遭受洪灾,冲毁农田3700亩,冲走和淹死牲畜995头,倒塌房屋123间,死亡28人。7月,卓尼县上卓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河沟被冲毁,城内街道两侧房屋被淹,受灾严重。
  1957年7月23、24日,舟曲县南峪寨、梁家坝两乡暴雨成灾。
  1960年8月中旬,洮州、大夏河流域发生了洪水,冲走洮河林场汽车两辆,楼房两幢,平房441间,水磨5盘,船3只,桥梁13座,供销部1处。
  1964年7月中旬,临潭县发生特大洪水,冲倒房屋627间,冲走牲畜52头,造成12人伤亡。8月8日,合作一小时降雨50多毫米,冲毁发电厂一处,高压线路13公里,钢筋混凝土桥梁一座。
  1966年9月8日,舟曲县城暴雨形成山洪,冲垮城南便桥一座,冲走汽车4辆,5人死亡。同年,临潭县连续两次秋季连阴雨,使全县春小麦减产34%。
  1977年,大夏河水位上涨1.2米,洪水流量达180立方米/秒,拉卜楞寺附近近百年之久的王府桥被冲毁,下游西岸大片良田被洪水淹没。8月,玛曲县连阴雨引起牲畜多种疫病发生,死亡牲畜5200多头(只)。
  1978年9月7日,卓尼地区连日降水,河水猛涨,县气象站被洪水冲毁。全县淹没农田8561亩,冲毁输电线路9.5公里,变压器6台,通信线路7.5公里, 死亡3人,冲走、淹没粮食155万斤,饲料8万斤,水渠9条,桥梁27座,河堤17802米。受灾面达121个村,3800户,20058人,损失价值达165万元。
  1979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5县发生洪水,农田受灾面积1.11万亩。
  1980年,临潭、舟曲、迭部县洪水泛滥,受灾面积0.32万亩。1981年,夏河县、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遭受洪灾,受灾面积5.31万亩。4月8日,两郎公路舟曲县境内洩流坡段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坡体以每小时20米的速度下滑,大量土石壅入白龙江中,形成高40米、宽200米的土石坝体,截断了白龙江流,坝体内侧水深21.7米,回水6公里,上游两平方公里范围内成为一片汪洋,蓄成一处1900万立方米的水库,泄流坡至县城5公里公路全部中断,沿江三个公社的22个队、840亩良田及106户农户房屋被淹,县油库和22个机关单位遭受水灾,28万棵树木和5亩苗圃被毁,4处堤灌站、17盘水磨、22间磨房、4公里农电线路、6公里通讯线路全部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50多万元。
  1983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县遭受洪灾,受灾面积1.79万亩。
  1984年6月170,洮河猛涨,沿岸农田、水利设施被冲,全州有78个乡 (镇),431个大队,2056个村,共5.5万户,28.7万多人受灾,冲毁农田9221亩,淹没农田4160亩,190房屋倒塌,死亡24人,伤28人。
  8月,舟曲县连降大暴雨,全县22个乡受洪水、滑坡、泥石流危害,农业受灾面积占总播面积的90%。洪水冲走土地7000余亩,冲毁和滑坡倒塌房屋1700余间。冲毁水磨、公路、桥梁、人畜饮水工程多处。此年,受降水影响,迭部、夏河、临潭、卓尼、舟曲5县共出现滑坡276处,农田受灾面积10.27万亩。
  1986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等县发生洪水,受灾面积3.37万亩。8月9日,夏河县城北曼克、彦克、尕寺三沟,局部突降暴雨,降水强度达40厘米,引起山洪暴发,彦克沟洪水量达40立方米/秒,曼克、尕寺洪水量达20立方米/秒,城市交通阻塞,大量的泥石流壅入县城街道及拉卜楞寺院,5人死亡,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
  1987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等县,遭受洪灾,受灾面积2.05万亩。5月230,卓尼县城郊因降雨集中发生了特大洪水,降雨历时半小时,降水量20-30毫米,洪峰流量实测为54.7立方米/秒。冲毁河堤1117米,倒塌房屋756间,淤积泥沙2.5万立方米,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
  1988年,夏河、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等县不同程度地受到洪灾,受灾面积4.44万亩。7月6日,卓尼县城突降特大暴雨,半小时雨量达51.3毫米,山峦梁册之水,汇聚沟壑形成特大山洪,最高洪峰量达170-180立方米/秒,洪峰夹带泥石,浪头高达4米,数万立方米泥沙、石头冲进县城,所经之地树木连根拔起,房屋夷为平地,洮河两岸80%以上机关单位房屋和民房遭到毁坏,县城近郊上河村、冰角沟同时发生洪水,受灾群众超过万人,灾后统计,死亡41人,无家可归者57户,灾害全部损失约675万元。
  1989年,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碌曲等县相继发生洪水,受灾面积4.85万亩。
  1990年,5月23日,地处白龙江上游的迭部县因暴雨和洪水袭击,死亡2人,重伤7人,冲倒房屋653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2094亩,粮食减产430万公斤,冲走、淹没粮食6万公斤,冲毁桥梁35座,水磨25座,电站水渠6条,死亡牲畜720头,县城8%以上排水、防洪设施被毁。6月13日晚,舟曲县南峪乡大愣山发生罕见的山体滑坡,1270立方米山石以每小时20米的速度壅入白龙江中,白龙江被拦腰截断,形成一座巨大的土石坝,水位急剧上涨,回水淹没了南峪村,交通、电讯中断,同时舟曲县城以上六村遭洪水侵袭,泥石流同时从三条沟涌出,冲毁农田、房屋,参天大树一掀而起,直径达2米以上的巨石铺天盖地,致使白龙江断流10分钟。
  与此次洪灾的同时,巴藏乡黑水沟山体多处出现大的裂缝,山体上的公路高低错位达2米左右,整个舟曲县由上到下,被切割为三截。
  同年,临潭、卓尼两县洪灾受灾面积1.24万亩。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