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夏河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01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夏河县
分类号: D634.2
页数: 4
页码: 167-170
摘要: 本节讲述了夏河县建置沿革行政区划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夏河县 行政区划

内容

夏河县古为羌戎游牧地。西汉时置白石县,隶金城郡。东汉改隶陇西郡。西晋置晋兴郡,又置永固县(即汉白石县),后为吐谷浑所据。十六国时属枹罕,北魏时属河州,北周属河州枹罕郡,隋时仍属枹罕郡永固县,唐时属乌州。北宋时置怀羌县,隶河州。蕃族人唃厮啰先后居〓心城城(麻当)、一公城,后成为甘青蕃人首领,建立政权,统驭夏河全域。金属积石州怀羌县。元时为吐蕃等处宣慰司脱思麻路辖地。明时北半部为河州、南半部属洮州辖地。清代属循化理番厅,辖21寨,共4214户,有朝廷册封的百户12名。
  南番21寨为:甘家寨(今甘加乡喀加)、火力藏寨(今麻当一带)、上南喇寨(今达麦乡)、黑错寨(今那吾乡境)、下哈家寨(今卡加曼乡境)、下则盖寨(今卡加曼乡境)、咱又寨(今扎油乡)、多儿替寨(今那吾乡多合儿)、常冈寨(疑今扎油乡黄科尔村)、木垛寨(阿木去乎乡木道村)、其暗寨(阿木去乎乡乔吾塘一带)、希力宁巴寨(阿木去乎乡黑力宁巴村)、那力工寨(博拉乡加尕滩附近)、思计寨(阿木去乎、博拉一带)、锁户洞寨(不详)、章哇寨(阿木去乎周哇村)、波合拭寨(博拉乡吾乎扎村)、果莽寨(博拉乡文布滩)、波拉寨(博拉乡博拉多)、哈恰、群驼课、高达寨(博拉乡附近)、上哈家寨(卡加道乡)。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拉卜楞寺院建立,周边寺院陆续归附,接受其节制,原受各寺院控制的部落亦成为拉卜楞寺的属民。循化理番厅也失去支配南番21寨的权力,青海、四川的部分寺院、部落,就连循化厅附近的蒙古亲王辖区的寺院亦依附拉卜楞寺,清廷遂在拉卜楞设拉卜楞分府,隶循化厅,因宗教势力日盛,终于衍化为集教权、政权于一体政教合一的权力中心。控制了辖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司法诸权,拉卜楞寺遂向所属落部委派“郭哇”(头目)、向所属寺院派遣“根察布”(拉卜楞寺代表)以管理属部。
  1913年春,民国政府改循化厅为循化县,隶西宁道。1916年,青海设甘边宁海镇守使辖拉卜楞地区。1927年在塔哇设置拉卜楞设治局,1928年改为夏河县。1936年划归甘肃省第五督察区,1939年改划第一行政督察区。夏河建县初,辖区尚无定界。张丁阳《拉卜楞设治记》载:“就拉寺宗教范围论,由拉卜楞东至土门关一带140里接导河县界;南至陌务寺一带140里近临潭县界;西南至大湖滩一带250里邻青海界;西至多瓦、关秀一带240里,再由关秀西去40里至贵德界;北至瓜什济寺(青海)90里”为夏河县辖区。1927年。甘肃省政府派员勘定边界,循化拉卜楞界限:按照西番南番划分,南番东北土门关、晒经滩寺、沙沟等处,北面白石崖寺全归拉卜楞;瓜什济寺归循化,迤东即归拉卜楞;大湖滩归拉卜楞。临潭拉卜楞界限:临潭南北番全归拉卜楞。临潭南番指今夏河县加茂贡乡、勒秀乡、吉仓乡及碌曲、玛曲县住牧部落;北番指清光绪元年(1875年)划归洮州厅的美武8旗等部落。
  至四十年代初,夏河县政区及拉卜楞教区共隶属十三庄、三科滩、阔才、大参、外思、妥姑、卓格尼玛、勒秀、欧拉、三乔科、西仓新寺、吉仓寺、麦秀、勒秀、妥曲、保拉、力哈、黑错、陌务(美武)、下卡加、隆哇、扎油、大麦滩、火儿藏、火儿藏四头、甘加六族、仁安帐篷区等部落。
  1942年,经过先后两次编查保甲,夏河县共设置大夏镇(驻塔哇)及正伦(驻洒索玛)、清水(驻桥沟)、卡加(驻卡加)、黑错(驻黑错)、陌务(驻美武)、博爱(驻麦秀)、平等(驻阿木去乎)、和平(驻嘉门关)、共和(驻县城)、信义(驻扎油)、甘坪(驻甘加)、欧拉(驻欧拉)、自由(驻桑科)等14乡镇,80保,742甲。面积东西宽162公里,南北广110公里,总计13950平方公里。建县之初,县政府只管两条街区。在县境查编保甲后,各乡镇长仍由土官、头人充任。1948年设市镇区及共和、清水、黑错、博爱、麦西、欧拉7区,分别辖原14个乡镇。
  1949年9月220,夏河县人民政府成立。将民国时设置的7区14乡逐步调整为7区、28个区属乡、3个直属乡。第一区(原市镇区)辖第一、二乡;第二区(原共和区共和乡)辖第一、二、三乡;第三区(清水区)辖沙沟乡、隆瓦乡、牙首乡、观音乡、桥沟乡、清水乡;第四区(原黑错区)辖美武乡、美仁乡、上卡加乡、下卡加乡、那义乡、加科乡、合采乡;第五区(原博爱区)辖扎油乡、多合乡、俄诺合乡、措尔格乡、加门关乡。第六区(原麦西区)辖第一、二、三、四、五乡及阿拉部落。第七区(原欧拉区)未设乡;另设甘加、桑科、科才3个直属乡。
  1954年,夏河县第7区划归玛曲行政委员会辖属;第二区的玛艾、尕海、郎木寺划归碌曲行政委员会管辖。1955年6月将黑错街(原四区加科乡)改称合作镇。1957年区、乡调整,变为1镇4区28乡(包括4个直属乡),1个区属镇及1个区属部落。
  1958年,夏河县将原乡镇组建成拉卜楞镇、红旗、跃进、先锋、卫星、东风等6个人民公社。1959年1月,夏河县改为德乌鲁市,阿木去乎划入洮江县。
  1962年1月,全州重新调整行政区划,撤市改县,夏河县辖合作、拉卜楞2镇及甘加、桑科、达麦、九甲、清水、唐尕昂、那义、麻当、下卡加、上卡加、扎油、美武、美仁、博拉、加门关、吉利、完尕滩等17乡。乡属人民公社105个,生产队492个。同年4月,划归洮江县的下巴沟、麦西、阿木去乎、牙利吉、科才5乡复划归夏河县,共辖2镇22乡。
  1966年9月,拉卜楞镇易名萨尔吉镇。11月,吉利、下巴沟2乡合并为下巴沟乡,县辖乡镇成为23个。1968年3月各乡镇革命委员会成立,又将原23个乡镇改称人民公社。1971年2月,萨尔吉人民公社易名城关人民公社。1975年复为城关镇。那义、合作两公社合并为合作镇。1980年3月,复将那义划出。8月,城关镇又改称拉卜楞镇。县辖2镇21个人民公社。
  1983年9月,县属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镇人民政府。1986年1月县属10个乡镇按藏族群众习惯称谓改名,县辖23个乡镇遂为:拉卜楞镇、九甲乡、达麦乡、甘加乡、桑科乡、王格尔塘乡(原完尕滩)、唐尕昂乡、麻当乡、曲奥乡(原清水)、佐盖曼玛乡(原美武)、佐盖多玛乡(原美仁)、卡加道乡(原上卡加)、卡加曼乡(原下卡加)、那吾乡(原那义)、扎油乡、博拉乡、加茂贡乡(原加门关)、勒秀乡(原下巴沟)、吉仓乡(原麦西)、阿木去乎乡、牙利吉乡、科才乡、合作镇。乡镇共辖106个村民委员会,15个居民委员会,710个村民小组。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