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临潭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01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临潭县
分类号: D634.2
页数: 4
页码: 164-167
摘要: 本节讲述了临潭县建置沿革行政区划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临潭县 行政区划

内容

秦汉时为陇西郡临洮县。东晋为吐谷浑属地。北魏太平真君时置水池、蓝川、蕈川3县,兼置洪和郡,属河州,不久复入吐谷浑辖。北周分置美相、洮阳、广恩、金城、乐川、迭川、合川、博陵、宁人9县,于美相置洮阳郡・兼置洮州,于合川置西疆郡。隋废广恩、通义、西疆3郡及洸、旭、叠3州,改洮阳郡为临洮郡,仍治美相,省洮阳县,其地入美相。于叠川置总管府,寻废。开皇初,省博陵、宁人2县入当夷,析乐川置归政县,兼置疆泽郡,旋并废。又改金城为美俗。隋仁寿初(601年)改广恩为洮河县。大业初(605年)又将洸河改为洮源县。唐废洮阳、洮源县。唐高祖武德初(618年)重置博陵县。二年于美相置洮州。贞观二年(628年)徙州治美相县治洪和城。五年改美相为临潭。八年州县俱还治洮阳川。十三年又裁博陵。永徽元年(650年)于洗州置都督府。开元十七年(729年)废洮州都督府入岷州。二十年于县置临州,旋又恢复洮州,属陇右道。天宝初(742年)更名临洮郡。乾元初(758年)复名洸州。
  广德(763年)中陷于吐蕃,称临洮城。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置保顺军,复陷吐蕃。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收复,仍称洮州。金因之。元置洮州元帅府,并置可当县,隶宣政院属的脱思麻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洮州卫,隶陕西都司,十二年自旧城迁新城。清初因袭明制,雍正八年(1730年)改隶巩昌府。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卫设厅,设抚番同知,隶甘肃省巩昌府。厅下按方位置东、西、南、北四“路”,每路之下数村为“里”。城区分为18坊。其时,厅之辖区除四路外,尚管部分番族部落,即今夏河县境的美武8旗(今佐盖曼玛、佐盖多玛两乡地,原属循化厅辖,光绪初年划拨洮州)、恶化5旗(今勒秀乡俄合道迤北包括加茂贡乡)、奄着旗(今阿木去乎、牙利吉乡)、麦细族(今吉仓乡)、吉扎族(今吉仓乡西)及今碌曲县境的石藏族(今西仓、拉仁关、玛艾3乡)、双岔族(今双岔、尕海、郎木寺3乡)、阿辣族(今阿拉乡)。
  民国初改为临潭县,隶兰山道,道废后直属省。县属6区、3镇、45乡。第一区驻新城,辖1镇5乡。第二区驻恒足旗(王家坟),辖1镇12乡;第三区驻新堡,辖10乡;第四区驻羊永,辖10乡;第五区驻冶力关,辖7乡;第六区驻旧城,辖1镇1乡。县治新城。
  1934年开始推行保甲制,调整区划为第一区一一新城区,共15保,157甲;第二区——旧城区,20保,220甲;第三区——洮滨区,18保,184甲;第四区——东路区,21保,221甲;第五区——北路区,14保,139甲。
  1935年,甘肃省实行新县制,撤区改为1镇6乡,即新城镇、铁城乡、石门乡、洮滨乡、西平乡、莲峰乡、冶海乡。
  1937年3月,省府通令将乡镇改区署,遂又改为6区。一区驻新城,二区驻王家坟,三区驻新堡,四区驻羊永,五区驻羊沙,六区驻旧城。同年10月又调整为4个区署。
  1938年11月,全省组建行政督察区,临潭县隶第一督察区(岷县)。县属基层政权改为3区,17联保,71保,705甲。第一区驻新堡,二区驻甘沟,第三区驻旧城。
  1939年7月,撤区置2镇、7乡、74保747甲。即新城镇、旧城镇、西平乡(驻羊永)、洮滨乡(驻新堡)、冶海乡(驻冶力关)、莲峰乡(驻甘沟)、铁城乡(驻王家坟)、同仁乡(驻卓逊)、石门乡(驻石门口)。其后又设垂巴乡 (驻牙关)。除县属部分藏区双岔、西仓、郎木寺等地未设区乡未编保甲外,昝土司、小杨土司辖区设立同仁乡。
  1941年6月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黑错(今合作)召开3县(局)行政保安会议和1942年6月在临潭县旧城召开的夏、临、卓3县(局)编查藏区保甲会议后,临潭对原有保甲进行调整。新城镇,辖10保112甲;旧城镇辖10保87甲;西平乡辖9保91甲;洮滨乡辖10保90甲;同仁乡(资堡、卓逊合设)辖5保55甲;冶海乡辖6保51甲;莲峰乡辖5保36甲;石门乡辖6保66甲;铁城乡辖8保97甲。全县合计为69保685甲。
  1948年2月再次撤并,行政区划改为2镇5乡,即新城镇、旧城镇、西平、洮滨、莲峰、铁城、同仁乡。
  1949年9月1日临潭解放。
  27日,临潭县各族各界代表大会在新城城隍庙大殿召开,宣布废除国民党统治时的保甲制度,成立临潭县人民政府。基层行政机构也相继建立。
  1949年至1950年建政初期为4区20乡,第一区驻新城,下辖城关、寇家桥、新堡、资堡、总寨5乡;第二区驻旧城,下辖南关、西关、古战、和平、羊永、流顺6乡;第三区驻王家坟,辖王家坟、三岔、陈旗、罗堡沟4乡;第四区驻冶力关,辖冶河、冶海、甘沟、莲花、八角5乡。时县辖术布等处藏区尚未建政。
  1951年,新设旧城市,辖西关、南关、古战3乡;羊永区(第二区),辖流顺、羊永、和平3乡;并设牙关乡(驻术布)由县直属。其余区署序列及所辖乡未变。县辖基层政权机构变更为4区、1市、21乡。
  1952年,乡级政权机构增加,划旧城市西关、南关两街为单列“街”的建置。第一区增设端阳、扁都2乡;第三区增设尹家沟乡;第四区增设岸门乡,加牙关直属乡,全县为4区、25乡、2街。时双岔区仍未建政。
  1953年6月11日,临潭县人民政府从新城迁驻旧城,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区。区划又作变更。第一区增设秦关乡;第二区增设太平、羊升3乡;第三区增设马营河乡;第四区的甘沟、岸门两乡及第三区的罗堡沟乡划归新设的第五区。全县划为5区1市32乡(街)。
  1954年,碌曲设立县级行政委员会,双岔、西仓、郎木寺划归碌曲。将第
  一区的资堡乡,第三区的龙元数村及牙关直属乡设置团结区。同时废止以数序称区,第一区更名新城区,第二区为三川区,第三区为洮阳区;第四区为冶力关区,第五区为羊沙区。
  1956-1957年,乡、镇建制变更,改旧城市为城关镇,古战乡划归三川区,又将大多数乡作了调整,使乡管范围扩大。新城、三川、洮阳、冶力关、团结区各辖4乡,羊沙区辖3乡,城关镇未变。
  1958年,撤区并乡。八角、莲花两乡合并为八角乡;冶河乡为冶力关乡;岸门、甘沟合并为羊沙乡;新城区改新城乡;洮阳区改为王家坟乡;新堡、总寨两乡合并为新堡乡;撤销资堡乡;术布、牙关两乡合并为术布乡;余为石门、陈旗、三岔、寇家桥、流顺、羊永、和平、古战、术布、城关等乡镇。9月7日后,临潭县属基层行政机构均改为人民公社建制。全县设金星(原八角乡)、冶海(原冶力关乡)、新光(原羊沙乡)、红星(原石门乡)、先锋(原陈旗乡)、春光 (原流顺乡)、羊永(原羊永乡)、和平(原和平乡)、友联(原术布乡)、团结 (原古战乡)、新堡(原新堡乡)、前进(原王家坟乡)、五星(原三岔乡)、红旗(原寇家桥乡)、新城(原新城乡)、城关等16个人民公社。12月20日,卓尼撤县并入临潭,基层机构设置扩大,共设柳林、新城、洮阳、新洮、羊永、冶力关、城关、洮北、录遵、北山、上迭等11个人民公社。
  1962年,临卓两县分治后,其基层建置变更为古战、牙关、术布、长川、羊永、流顺、新城、扁都、店子、新堡、总寨、三岔、王家坟、陈旗、石门、羊沙、冶力关、八角、城关等19个人民公社。1963年,又增设范家嘴和卓洛两公社。1965年,牙关并入术布公社,范家嘴并入城关镇。1971年,王家坟改称龙元公社,1972年城关镇亦改称城关公社。1981年,城关公社复改为城关镇。计有镇、社19个,大队139个,生产队794个。
  1983年,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均改为乡人民政府。原大队更名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全县共辖19个乡镇,140个行政村,924个村民小组。至1990年,县辖1镇18乡,141个行政村,723个村民小组。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