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01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901.942
页数: 7
页码: 158-164
摘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之缘,西接藏区,东连汉地・向称“汉藏走廊”。历史上州内的政治制度、政权形式不同于其它地区,既有中原政权节制下的州、郡、县闾里制;又有根据藏区部落互不统属或小范围部落联盟的特点设立的州、郡、县节制下的土司、土官、寺院都纲、僧纲世袭制;既有州、郡、县流官(太守、刺史等)与世袭制(土司、千户、百户等)相结合的地方政体;还有将流官制改为汉官世袭的管理体制。在汉藏杂居区实行严密的闾里制,在藏族聚居地区通过土司、千户、百户管理属民。土官辖区属州、郡、县、卫、厅行政区的组成部分。但土司、土官除完成贡赋、差发市马、听命出兵等重大事项外,朝廷对其辖区的经济、文化、司法、宗教等任其自便,不予过问。甘南地区远自秦汉至唐,为氐、羌、吐谷浑、汉族封建割据势力交替统属。唐代广德后,洮、叠、芳、宕及河、岷、阶州皆为吐蕃占领,州境世居各族一度沦为吐蕃属部。中唐之后直至五代、北宋,甘南藏区部族因吐蕃王朝内乱而种族分散,无复统一,形成各自为政,不相统属的局面,多年从属于吐蕃的吐谷浑、党项羌部也离蕃自立。北宋时,唃厮啰政权与中原王朝时战时和,各州得失无常;金、元朝时设县亦少,至明清,甘南地区的建置才大体定局。
关键词: 地理沿革 建置沿革

内容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之缘,西接藏区,东连汉地・向称“汉藏走廊”。历史上州内的政治制度、政权形式不同于其它地区,既有中原政权节制下的州、郡、县闾里制;又有根据藏区部落互不统属或小范围部落联盟的特点设立的州、郡、县节制下的土司、土官、寺院都纲、僧纲世袭制;既有州、郡、县流官(太守、刺史等)与世袭制(土司、千户、百户等)相结合的地方政体;还有将流官制改为汉官世袭的管理体制。在汉藏杂居区实行严密的闾里制,在藏族聚居地区通过土司、千户、百户管理属民。土官辖区属州、郡、县、卫、厅行政区的组成部分。但土司、土官除完成贡赋、差发市马、听命出兵等重大事项外,朝廷对其辖区的经济、文化、司法、宗教等任其自便,不予过问。甘南地区远自秦汉至唐,为氐、羌、吐谷浑、汉族封建割据势力交替统属。唐代广德后,洮、叠、芳、宕及河、岷、阶州皆为吐蕃占领,州境世居各族一度沦为吐蕃属部。中唐之后直至五代、北宋,甘南藏区部族因吐蕃王朝内乱而种族分散,无复统一,形成各自为政,不相统属的局面,多年从属于吐蕃的吐谷浑、党项羌部也离蕃自立。北宋时,唃厮啰政权与中原王朝时战时和,各州得失无常;金、元朝时设县亦少,至明清,甘南地区的建置才大体定局。
  夏、商、周时,天下分为九州,甘南境内羌人聚居区部落或各自为政,或形成大统小、强统弱的部落联盟。杂居地区大部属雍州,南部属梁州。
  春秋战国时为秦地。
  秦代,秦始皇为统一六国,与东方诸侯国争战,无暇西顾,羌部渐次发展,羌部首领无弋爰剑的子孙分为150个部落。今甘南玛曲一带成为其属地的组成部分。秦统一后,分域内为40个郡县,今甘南东部、北部部分地域属秦陇西郡临洮县辖,余为羌人驻牧区,称羌中。
  汉代,划全国为13部、103郡、1314县。今甘南临潭县全境,卓尼、舟曲部分地区属陇西郡辖地。时羌道县即设在今舟曲坪定乡境内。今夏河县王格尔塘以北地区属金城郡的枹罕、白石2县辖地。东汉凉州刺史部陇西郡的临洮、安故、白石、枹罕4县分领今甘南夏河、临潭、卓尼3县部分地域,羌道县属武都郡辖地。今碌曲、玛曲、夏河南部其时为先零羌、钟存羌、当煎羌、烧当羌驻地,迭部、舟曲大部为参狼羌驻地。
  三国分鼎,仍设州、郡、县制。今临潭、卓尼地属魏陇右郡临洮县辖;临潭北部属安故县;夏河县东北部属枹
  罕、白石2县辖地。舟曲县部分地域先后属魏、蜀两国的武都郡统辖。自治州境其余地域为羌人驻牧地。
  晋一统三国,分全国为19州、173郡、1190县。今夏河县北部属凉州金城郡金城县(即原枸
  罕、白石2县地)辖;今临潭、卓尼大部为秦州陇西郡临洮县辖地;舟曲东部为秦州武都郡辖地。晋惠帝时,改易郡县,今夏河北部属凉州晋兴郡永固县(汉白石县)辖,临潭、卓尼大部属狄道郡洮阳县辖。
  十六国时期,纷争割据。前赵据有今甘南东部地域,归陇西郡临洮县辖,今夏河东北部属枹
  罕护军统领,舟曲东部属武都郡辖。
  后赵立国,今自治州东部归秦州陇西郡临洮县辖,东南部为武都郡属。
  前秦时,今之舟曲属南秦州武都郡武都县统辖,临潭、卓尼属河州陇西郡临洮县辖,夏河东北部属河州晋兴郡(有史籍载为兴晋郡)枹
  罕县辖。
  后秦的陇西郡临洮县辖有今临潭、卓尼部分地区,南秦州仇池郡宕昌县辖今舟曲县地,枹
  罕郡辖夏河北部地区。
  前凉的凉州晋兴郡枹
  罕、永固2县辖今夏河县北部地区,秦州陇西郡统属今临潭、卓尼地区。其时所设的侯和护军即在今临潭新城,石门护军疑在今临潭石门乡境,甘松护军在今迭部县东部,漒川护军在今碌曲县境。
  后凉时,今夏河东北部归晋兴郡枹罕、白石2县属,今临潭、卓尼部分地域属陇西郡临洮县辖。
  南凉的晋兴郡永固县辖今夏河县东北部。西秦的漒川郡(领石泉县)、甘松郡辖有今甘南舟曲、迭部、碌曲部分地区,金城郡允固县辖今夏河北部地区,临潭、卓尼仍归陇西郡临洮县属。
  仇池立国后,据有今舟曲县东南部,在仇池国鼎盛期(425年前后)统有整个舟曲县,其后扩展到迭部县东部。
  南北朝时,北魏的南秦州武都郡统今舟曲县地域,河州洪和郡(今临潭新城)之水池、蓝川、蕈川3县及临洮郡之石门县辖今临潭县境。
  西魏的河州枹罕郡统属今夏河北部,临洮郡统今临潭县大部,岷州同和郡蕈川县统今临潭北部。
  北周之河州枹罕郡据今夏河北部,洮州洮阳郡美相、洮阳2县及岷州同和郡水池县辖今临潭及卓尼部分地域。北周武帝在讨平宕昌国的同时设宕州宕昌郡于今舟曲县境,同时西逐诸戎置叠州(今迭部县东郊),今之迭部县即属叠州西疆郡(领合川、乐川二县),其辖地包括迭部西部及碌曲南部。同时设旭州通义郡(疑在今夏河吉仓乡境)、广恩郡(领汎潭、广恩二县),郡治在今碌曲县东。北周武成初年(559年)周明帝遣大将军贺兰祥、宇文贵破吐谷浑,占洮阳、共和(即洪和)2城,于斯处置博陵郡,领博陵、宁人2县。之后,又在其地设洮州,并于今迭部县东、舟曲县西部地域先后废置芳州、甘松郡(领怀道县)、恒香郡(领常芬县一原三川县)、甘松防等。
  隋代,域内一统,州、县废置频仍,枹罕郡枹罕县统今夏河北部,临洮郡美相县(郡治)及枹罕郡水池县辖今临潭及卓尼部分地域;临洮郡叠川、合川、乐川3县辖今迭部县西部及碌曲县南部;洮源县辖今碌曲县部分地区;归政县辖今夏河吉仓乡一带。其后,郡县改易,临潭(本名汎潭,废址在今卓尼县卡车乡羊巴村)、当夷(今临潭新城)等县辖今临潭及卓尼大部分地域;宕昌郡怀道、封德二县统今舟曲县境;常芬县(废址在今迭部县达拉沟口)辖今迭部以东地域;河源郡辖今玛曲县全境;浇河郡辖今夏河县沙沟寺以西地域。
  唐代,全国划为10道(开元中划为15道),以道统州,以州辖县。今之甘南地域自夏河县王格尔塘、卓尼县麻路、迭部县以东属陇右道,迭部县岷山以南属剑南道。碌曲、玛曲、夏河县西部属吐谷浑及当地羌人弥药部统属。其时,今之甘南夏河北部属河州安乡郡凤林县(即汉白石县)辖,洮州统今临潭、卓尼及迭部一带的党项部落,今舟曲大部属宕州怀道郡辖。同时,唐在今甘南州的黄河、白龙江以南大片地域分设25个羁縻州,除拓拔赤辞所领西戎部在今迭部县境内,其余不明所指。由于其时少数民族多亦内附,唐在沿边设置10个节度使,置军多处。置于今迭部县境的有合川郡守捉,置于洮州城内的称莫门军,置于卓尼县扎古录乡迭当什台地的为神策军。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之后,置于今州境的芳州、叠州、宕州等尽陷吐蕃,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洮州亦陷,甘南全境皆失。吐蕃占领洮州后,将原州治改称临洮城。五代时期共历54年,今自治州境仍属吐蕃。后因吐蕃内乱而分裂,甘青一带大小部落互不统属,形成割据局面。
  宋代初期仍袭唐制,至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始分全国为15路,分领府、州、军、监。时熙河路辖洮、岷、熙、河四州。属今夏河县辖的一公城(汉白石城)于崇宁二年(1103年)收复,改名循化城。怀羌城于崇宁三年(1104年)收复。洮州于大观二年(1109年)始得收复,大观三(1110年)年升为团练州。熙宁九年(1076年)在今岷县境置滔山监,辖今卓尼县纳浪乡以东地区。次年置铁城,辖今临潭东部地区,岷州辖今迭部县花园乡以下、舟曲憨板乡以上地域。今之舟曲属阶州福津县地。
  金代,今夏河县西北部属积石州怀羌县,东北部属河州。今临潭、卓尼、碌曲东部,夏河东部,岷县北部,漳县西部,迭部西部皆属洮州辖区。今迭部东部及舟曲属利州福津县统辖。
  元代在全国设行中书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在朝廷设总制院(后改宣政院)掌管藏区军政事务,下辖藏区各宣慰司、万户府等地方行政机构。洮州原属巩昌路,后改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时铁州辖今临潭东部地区,岷州辖今舟曲县境,称西固蕃汉军民千户所。今迭部县属松潘宣抚司之叠州、潘州辖区。
  明代,改行省为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今临潭、卓尼、碌曲及玛曲黄河以北,迭部岷山以北,临潭西湾壕以西,俺陇关以南属陕西都司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统领;今夏河县拉卜楞镇以北属河州卫管辖;今舟曲属岷州卫西固军民千户所辖领,时岷州卫尚辖今迭部东部花园乡(时称天生寨)以下地区。州内部分地域分属卓尼杨土司、小杨土司、洮州咎土司、西固黄土司、宕昌马土司、岷州后土司及大小僧纲辖领。
  清代,河州辖今拉卜楞寺以北、大夏河以西地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循化理番厅,辖南番21寨,辖区基本包括今夏河县境。今舟曲县西至沙滩(川)30里,东至阶州70里,南至土司界50里,北至三眼峪3里之地为阶州西固分州辖区;今之临潭属洮州厅辖区,乾隆十三年(1748年)洮州裁卫改厅,余域分属土司、僧纲辖领。
  卓尼杨土司辖区杨土司先祖噶•益西达吉是吐蕃赞普赤热巴金的大臣,受委至多迈地区任赋税官,久居川西北及今甘南玛曲县境,子孙相袭至明永乐时,其后裔些地率叠番达拉等族归附,徙居卓尼。永乐十六年(1418年)授土官指挥佥事。正德年间,些地玄孙旺秀入朝,赐姓名杨洪,共传19代。杨土司辖地南至阶、文、西固、四川松潘龙安界,东至岷州归安里,西至洮州六哨(今夏河勒秀)、蚕库(今夏河加茂贡俄合参多库沟),北至洮州作盖(今夏河佐盖曼玛),辖境分48旗,共520族。
  临潭省土司辖区昝土司初居眼藏族(今临潭县流顺乡),后移居资堡(今新堡乡)。始祖南秀节系洮州卫底古族头目,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率部投曹国公李文忠,后以功授洮州卫世袭中千户所百户。永乐三年(1405年)其子任内赐姓昝。正德十二年(1517年)授昝诚世袭副千户职,万历三年(1575年)封昝震世袭指挥佥事。其属地东至录元(今临潭龙元乡),南至若龙若巴山(今卓尼县纳浪乡),西至乌藏(今卓尼县申藏乡俄藏村),北至上达窝(今卓尼洮砚乡),共辖7旗66族。
  卓逊小杨土司辖区小杨土司世居洮州城西15里卓逊族,系洗州卫番人。始祖永鲁扎剌肖。明永乐年间以功授土官百户。嘉靖间传至杨寿,以功授世袭副千户。至清代,杨国成因征剿番民反清之功赏云骑尉世袭。辖区仅7族30户 (今卓尼县申藏乡境)。
  岷县攒都沟后土司辖区后土司四世祖后成,明景泰间守御洮州,成子后章,成化间往乌斯藏公干有功,授世袭土官百户。其辖地东至柏林隘口与洮州牛营番地交界(两地均在今卓尼县柏林乡),南至水磨沟马瓦山隘口与卡古湾交界,西至瓦任沟(今属卓尼县洮砚乡)与洮州石门口番地(今属临潭石门乡)交界,北至牛心崖隘口与洮州侯旗(在今卓尼柏林、藏巴哇乡)交界。其辖区为今卓尼县柏林、洮砚乡部分地域。
  会川赵土司辖区会川(今属渭源县会川乡)赵土司所辖今卓尼县藏巴哇乡新堡一沟上、中、下三砦地域,1954年划归卓尼县。
  岷县多纳赵土司辖区赵土司始祖绰思觉,革耶族番人。明宣德间以功授世袭不支俸土官副千户。至清代其后裔仍袭原职。辖地在今迭部县腊子、桑坝、洛大3乡境内,共45族。雍正间“改土归流”,其辖区改称归安里。
  西固黄土司辖区黄土司名东周嘉措,驻今舟曲黑峪沟西卜村,故人称西卜喇嘛。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授僧纲职。为使子孙获荫承袭,还俗任土司。黄土司辖境东至武都关,南至牛鹿坝,西至秃住扎哈,北至石山接赵土司辖境。其辖区为今舟曲县境内的沙滩里等后四庄、黑松坪前七庄、上河里、瓜咱沟四庄、大峪沟、除瓦沟、前后北山、黑峪沟及因嫁女作嫁奁陪送给赵廷贤土司的腊子沟、桑巴沟(今属迭部县)等处。
  宕昌马土司辖区马土司始祖马珍,岷州卫人。元至正年间,授指挥使职。明洪武年间授土官百户。顺治二年(1645年)马国栋附清授原职。辖区包括今甘南州属舟曲县境的弓子石、中牌、三角坪、池干、八楞、武坪6乡地。
  青海蒙古黄河南亲王辖区和硕特前头旗为清初顾实汗第五子伊勒都齐及其子孙的驻牧地。清时王府驻拉卜楞,后移驻达参(今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其时大小外思等部落驻牧于今玛曲县北部部分地区。西部部分地域为土尔扈特南前旗牧地。
  卓尼寺僧纲辖区卓尼僧纲与土司为同胞兄弟,或由土司兼任。土司辖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部落百姓即为寺院教民,为寺院供布施支差徭。
  垂巴寺僧纲辖区垂巴寺即今卓尼县阿子滩乡牙当寺。始祖为阿旺老布藏,为西藏喇嘛。明嘉靖元年(1522年)授世袭僧纲职。至清末管理牙当、录巴、江口3寺,番僧410名,10村寨,共63户。
  麻奴寺僧纲辖区麻奴寺位于临潭县城南阳坡庄。始祖力车加绽为西藏人。明永乐三年(1405年)授世袭僧纲司职。清光绪时管藏族村寨21族,120户,僧人183名。
  卓洛寺都纲辖区卓洛寺都纲世居临潭县城北卓洛村,本为卓藏族头目。明宣德三年(1428年)授都纲司世职,至光绪时管23族,113户。
  园城寺僧正辖区园城寺(耶尔哇寺)在临潭县流顺乡。始祖为明代太监侯显,晚年归里建寺,赐国师衔,封世袭僧正职。辖4村18户,共53人。
  闫家寺僧正辖区寺创于元代,世系无考。至清光绪时,闫苏奴达节为僧正,民国时僧正为宋堪布。辖境仅2族,在今临潭县龙元乡境。
  中华民国于1912年建立,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厅的建置,代之以省、道、县制。今州境之临潭县属兰山道,今舟曲县(时称西固县)属渭川道,今夏河县属西宁道。1927年拉卜楞设立设治局,1928年夏河正式设县。时甘肃省辖今州内临潭、西固(今舟曲)、夏河3县及今卓尼县(包括迭部、舟曲部分地区)。卓尼县于1937年设立设治局,进入“流”(设治局)“土”(保安司令部)并存的过渡性政权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成立前夕的9月11日临潭、卓尼解放,9月20日夏河县解放,成立后的12月10日西固县解放。时临潭、卓尼隶属岷县专署,夏河隶属临夏专署,西固隶属武都专署。1952年2月,中国共产党甘南藏族自治区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隶属中共甘肃省委。7月1日,中共甘南藏区工作委员会成立,辖中共夏河工委、中共卓尼县委、中共临潭县委。同年中共洮源工作委员会和欧拉工作委员会成立。1953年,在洸源、欧拉两工委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中共碌曲工委和玛曲工委。
  1953年10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1月21日甘肃省政府将原省直辖的夏河、卓尼及临夏专区所辖的临潭划入甘南,并接收西固所辖的城关区、武坪藏族自治区、峰迭联合区、阳山自治乡、武都坪牙藏族自治乡、岷县洛大直属乡、官鹅乡、大河坝乡、西尼沟、会川新堡4个藏族区乡、宕昌4个乡一并划入甘南。1954年,碌曲、玛曲、舟曲行政委员会设立,次年建立碌曲县、玛曲县、舟曲县。甘南藏族自治区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至此,甘南州辖夏河、碌曲、玛曲、舟曲、临潭、卓尼6县。1956年州府由拉卜楞镇迁至合作镇。1959年行政区划调整,碌曲、玛曲县合并为洮江县,撤销卓尼县,并入临潭县,舟曲县与卓尼属的下迭区组建为龙迭县,夏河县改为德乌鲁市。1962年1月恢复原有建置,增设迭部县。自治州辖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和迭部县,全州共有67乡、5镇、40个人民公社。1968年6月,自治州人民委员会被革命委员会代替,直到1980年4月自治州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州、县人民政府。1984年人民公社一律改称为乡,当年全州共设104个乡,至1990年底时全州共设7县、104乡、4镇。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

1953年10月1日...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