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狮子舞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史话》
唯一号: 290734020220000522
专题名称: 正宁县狮子舞
其他名称: 耍狮子
文件路径: 2907/01/object/PDF/2907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139.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产地: 正宁县

专题描述

狮子舞,正宁人也叫“耍狮子”。耍狮子在正宁历史悠久,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它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项健康的民间体育活动。制作“狮子”时,先用竹子或木棍扎成骨架,用纸糊上,再让画工画成“狮子”。狮子的种类有“猫头狮”、“鸡公狮”、“斗牛狮”等。 狮子眼鼻口舌具备,用彩布作狮身,着色彩,饰以绒线响铃。现在多是用购买来的现成的“狮子”道具,色彩、造型更为逼真。舞狮队伍7人到10人不等,这些人穿一样的彩裤鞋帽,腰束一条带子,刀棒齐备,威武非常。演出时,一头“狮子”需要三个男青年演员来表演,一人手执绣球引领,二人藏在“狮子”空腹中。此二人必须首尾相顾,配合默契,“狮子”的动作要富于变化,活灵活现地表现出狮子的顽皮、勇猛、娇憨的性格。所以要时而跳跃,时而滚翻,时而旋转,时而腾跃,时而搔痒,时而亲昵。较常见的表演内容有“狮子滚绣球”、“勇士戏狮”、“群狮戏”、“狮子带仔”等等。狮子舞以能登桌山表演为最精彩。

知识出处

正宁史话

《正宁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古人云,东流不作西归水。正宁恰巧相反。境内四条较大的河流,如四郎河、支党河、无日天沟河、嘉峪河,皆潺湲向西;四块较大的塬,如宫河塬、永和塬、三嘉塬、月明塬,都渐次西倾。山河走势和东端的子午岭密不可分,宝藏资源跟自然演化大有渊源。至于地下文物和地面胜迹的相互佐证,历史人物和典籍史册的交替辉映,自在不言之中。这里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千载而下,生生不息;这里有更迭频繁的建置,逐渐臻于成熟和稳定;这里曾有名将能臣甚或帝王的点点事迹,传扬不休(蒙恬、唐玄宗、唐肃宗、于志宁、景清、赵邦清、李自成、巩焴等);这里还有过风卷红旗、血染黄土的人民革命斗争(谢子长、刘志丹、邓小平、习仲勋、何炳正、赵铁娃等);更有过文士贤才、能工巧匠们的人生咏唱及艺术创造(范锡篆、雷和、赵元贞、王修功、曹汉三、王希圣)。

阅读

相关地名

正宁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