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唯一号: 290734020220000450
专题名称: 祭奠
文件路径: 2907/01/object/PDF/2907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543.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永正、山河地区当天埋人当天过事,其他地区当天过事次日埋人。但在埋人当日或前一日,设席待客,公开祭奠,却是相同的。祭奠当日清晨,先由孝子跪拜烧纸,“知客 ”动手,在大门外 “出纸 ”。“纸”又叫 “大纸 ”,是由 “纸活匠 ”用各种色纸(白纸为主),凿刻出金钱、花纹等图案,用苇子做骨架,扎成亭台楼阁模样,然后粘糊串连成筒状长条形,外加纸质旗幡飘带,吊挂在两丈左右的高杆上。“出纸 ”后,孝子在灵前磕头烧纸,给亡灵献饭。献饭时,要献上猪头。当日,亲朋邻里陆续前来祭奠,丧家大门外设 “礼桌 ”、“礼簿”,专人登记来客和礼品。有 “知客 ”专职接客。客人先在 “礼桌 ”“上礼 ”,再到灵前烧纸奠酒。礼品中若有 “名人 ”题写的匾幛之类,须在礼仪总管带领下,乐队前列,孝子排队紧随其后出行村旁,跪拜相迎,以示尊重,称 “接幛 ”。孝子列队,三叩九拜,至为隆重。1990年代后,时兴老小外家给孝顺媳妇披红,以彰其对已逝老人的孝行。过丧事除用唢呐奏乐外,又引进西洋鼓号。来客祭奠多赠 “烧纸 ”、贡香、台蜡、纸活、礼馍、现金(奠仪)等;至亲也有送恭旌、灵条子(布料上面贴上悼词)、挽联的;还有敬献花圈的。1990年代后,丧事筹办攀比之势有所蔓延,花费居高不下,动辄数万元,几成社会积弊。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