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唯一号: 290734020220000389
专题名称: 迎娶
文件路径: 2907/01/object/PDF/2907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521.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旧时,当地娶媳妇的 “红事 ”,西北塬上历时3天,第一天娶人,第二天待客,第三天送客;东南塬上历时2天,第一天娶人、待客;第二天送客。讲究繁多,步步有礼,两三天下来,新郎新娘人困马乏,但要硬撑到底。从1960年代起,逐渐改为1天,完毕所有的礼仪。迎娶工具经历许多变化,1950年代前,用花轿,也有用大车、轿车的;1960年代多骑马、驴(公);1970年代坐自行车;1980年代后,始乘坐汽车或其他机动车。过去结婚请吹唢呐助兴,现在请乐队伴奏;过去借桌凳碗碟篷布,现在租用一应物件。吉期前,男方早约定 “吹手 ”、“厨子 ”、车辆、摄像等。购置肉菜,安排席场。这时把姑、姨、姐、妹都要接到家中,一来亲戚凑热闹,二来帮忙筹办。吉期前一两日就要请总管、定知客。主人把总管和知客请在一起,吃顿便饭,敬杯水酒,就托他们代劳。然后总管对所有知客作以明确分工,并写有《知事单》。“娶女 ”若干人,抬轿、抬柜若干人,事先约定,明确到人。如今,用车迎送,只把几辆车,大件小件如何装运安排得当即成。当地称 “迎娶 ”、“送嫁 ”者为 “大客 ”,都是 “家门父子 ”和亲邻中有体面的人。“大客 ”各是多少,县内各乡镇略有差别。有的是 “单数 ”,取 “互配成双 ”之意;有的是 “双数 ”,取 “好事成双 ”之吉。特别是嫁娶双方各出的一位迎娶、送女的年轻妇女,在选择上更为讲究,未婚的忌用,再婚的忌用,属相相妨的忌用,还有 “姑姑不娶,姨姨不送 ”之说。当地人娶媳妇,讲究贴红纸对联、贴 “喜 ”字、贴窗花,如今,用花束、彩绸、灯盏等装饰新房。老、小外家为新郎 “披红 ”,即两个肩头各搭一条红绸被面,胸前背后呈 “ ×”状。男方迎娶时还要带一只大花公鸡,俗称 “押轿鸡 ”,表示新郎亲迎。迎娶当天下午,老公公要为洞房烧炕;婆婆或嫂子要亲手将核桃、枣儿、花生等干果压在新郎新娘炕上四角里。一村同时两家或几家娶亲,以花轿早回为吉祥。现时婚嫁,在县城往往新事新办,新婚当日需完成以下结婚仪式:新郎新娘就位;鸣炮奏乐;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介绍人讲话;来宾讲话;主婚人讲话;宴会待客;新郎新娘入洞房;送客。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