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正宁县“红卫兵”大串联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唯一号: 290732020220004273
事件名称: 1966年正宁县“红卫兵”大串联
文件路径: 2907/01/object/PDF/2907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60.pdf
事件类型: 社会事件
起始时间: 1966年9月20日

事件描述

1966年9月20日,全县学校停课,组织红卫兵 “革命大串联 ”。25日,全县 “革命师生”173人、工作人员3人,头戴黄军帽,臂佩红袖章,由县委组织部部长张志荣带队,首次启程赴京。10月26日抵京,11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检阅。11月4日,由县一中、二中师生组成 “正宁县第一长征队 ”共计34人,由县二中党支部书记李定远和县一中学生代表张志勤带队,赴京参加串联。次年1月20日返回正宁。全县先后3次组织 “红卫兵 ”代表130人赴京 “长征 ”步行串联,接受毛泽东的检阅。首次赴京代表11月返县后,即贴出大字报,“炮轰 ”县委,“火烧 ”县委书记。 县域 “红卫兵 ”赴全国各地大串联,先后外出1352人。外地的一些学生也来县串联。11月12日,县委研究在县城、湫头、永和、宫河、榆林子建 “红卫兵 ”串联接待站5处(后增至48处),接待过往串联的 “红卫兵 ”。“红卫兵 ”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接待,特殊关照,坐车免费,提供食宿,还可向接待站借钱、借粮票、借衣服。196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串联活动方停止。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