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藩,五顷乡岘子村人。光绪三十年(1905)1月出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幼读私塾,16岁毕业于正宁县中心小学,在村学任教数年,归家务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初,刘志丹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湫头塬
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对素有正义感的廷藩触动颇大,萌动了投身革命的念头。是年五月,国民党平凉督察专员公署派2名收税委员到湫头各村敲诈勒索,逼收烟税,廷藩冒死报告红军游击队将其捕获。事后,国民党正宁县政府将廷藩及其两个侄子抓往湫头,吊在屋梁上严刑拷打。他守口如瓶,宁死不屈,被村民保释。是年,红军游击队经济员段老六在岘子村购买军粮,廷藩劝说其兄捐献小麦一石六斗。翌年春,中共陕西省委派杜宛、李尚勤、杜林治至湫头从事革命活动,廷藩等被吸收为正宁县第一批中共党员。10月,中共正宁县支部成立,廷藩当选为支部统战委员兼农会会长。民国二十二年(1933)秋,他发动回民青年王世英组建起了龙咀子回民游击队。当时,驻守宁县春荣镇的国民党庞民胜民团经常在桃树庄烧杀抢掠,残害百姓。廷藩和杜宛、封振保、郭百信等带领正宁游击队和回民游击队在桃树庄设伏,两面夹击,打死打伤8人,俘虏10余人。接着攻破麻子掌反动民团,镇压了9名作恶多端的豪绅和反动分子,把囤积的粮食分给了贫苦农民。民国二十三年(1934)2月,廷藩等带领游击队回到正宁,大义灭亲,镇压了以叔父郭书娃和郭彦升为首的哥老会骨干分子。发动和带领群众在五顷塬一带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200亩,分给10户佃农耕种。在龙咀子、西渠、孟家河等回民区发展党员,成立了中共党支部和回民乡政府。次年5月,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正宁办事处成立后,郭廷藩任办事处主任。此间,他不顾个人安危,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夜以继日地走村串户,传播革命火种,发展地下党员,壮大党的组织。仅短短几个月,就在沿子午岭山区一带建立起12个党支部,并相继建起了湫头、三嘉、长舌头三个区党委和区政权。是年8月,中共新正县委和县革委会成立,他又任县委统战部长、县革委会主席。
抗日战争开始后,郭廷藩调任中共新正县委书记,作为新正县的首席代表,与国民党正宁县政府谈判划界问题,妥善地划分了两种政权的区域界限,促成国民党正宁县政府联共抗日。接着,将苏区的乡苏维埃政府更名为抗日民主政府,改没收地主土地为减租减息,实行公草公粮制度,当年全县征缴爱国公粮397.2石。
民国三十年(1941)7月,新正县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廷藩被选为参议会副议长。民国三十二年(1943)10月,当选为新正县县长,兼保安大队队长。在大生产运动中,他组织变工队514个。参加劳动力5,576个,两年开荒36,000多亩。并支持张清益开 “义田 ”办义仓,为关中分区乃至整个陕边宁边区树立了一面旗帜。
民国三十六年(19,47)2月,郭廷藩仍任新正县县长、代理新正县县委书记。10月,调任淳耀县县委书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任中共陕西省路东工委书记、关中军分区副政委兼路东总队政委。4月,调任三原军分区副政委。9月,任三原分区专员。1950年3月,廷藩调任宝鸡专区专员。1952年4月,调青海省工作,先后担任黄南州委书记、省监察厅厅长。1960年,任青海省监委第一副书记、省委委员。1977年,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1980年离休。
县土地管理局初成立时,经费紧张,困难较多,为了支持县上开展非农业用地清理工作,他主动把组织上配给他的专车借给土地管理局使用,深受干部群众好评。1993年9月28日,他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