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刘,北豳(今庆阳县)人,古代周人部落首领,为周先祖不窋之孙、鞠陶之子,周文王姬昌的祖先。鞠陶死后,公刘立。公刘忠诚厚道,笃爱人民,勤劳刚毅,文武兼备,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经济眼光、组织才干的古代英雄。
先周部族开始在北豳,即今庆城县定居,范围较小。在鞠陶主政时期,周部族同周围的戎狄族人产生摩擦。为了部落安全起见,鞠陶命公刘负责公共安全和管理兵器,故称公刘(公者,公共也;刘者,兵器也)。鞠陶死后,公刘被推举为部落首领。他“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宣 ”,带领族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制造农具,整修田园,种植五谷,发展畜牧,使农耕文化在戎狄之间得到广泛传播,对庆阳川塬地带农业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了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向更大的地域推广,并由此扩大政治影响,公刘将其活动区域扩展到今宁县、正宁、合水、镇原的塬面地带和沿蒲河、马莲河流域的川道地区。起初,公刘居住在温泉附近。22岁时(甲子年),他将首府迁至南岗(今宁县城西庙咀坪),史称“公刘迁豳 ”。这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转移大大开拓了周部族的基业。其势力范围包括今庆阳地区和陕西省的旬邑、彬县、长武、淳化、耀县、宜君、黄陵及甘肃省的泾川、灵台等16个县域。公刘迁豳后,不懒惰,不苟安,整理国界,划定疆土,察看平原,测量地形,观测水土气候,利用广阔的土地树艺百谷,并在今子午岭地区伐取木材,开采石料,修建房屋,制造船只,发展酿酒、纺织等手工业,影响了周围戎狄部落,使豳地由游牧区变成以农业为主的半农牧区。数十年间,谷物满仓,财物积库,人口广增,物阜民康,“行者有资,居者有积蓄,民赖其庆,百姓怀之 ”,到处是一派安居乐业的喜庆景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周部族在政治军事方面取得重大发展。公刘在南岗削土建城,营造都邑,扩建京师,组织三军,寓兵于农,屯田戍边。从此,他开始在宫室居住,并设立了文武官员,在基层设置了 “大官冢 ”组织生产活动,进行部落管理,征收贡赋,一个奴隶制国家的社会制度逐步形成,诸侯从,之者达18国之多。公刘在庆阳一带造福益多,惠及后代,人们饮水思源,修邑建庙,尊为神圣。今宁县一带尚存有公刘邑、公刘庄。庆城县城西南80里温泉乡高家土肴有公刘庙;每年三月十八日,四方百姓赴庙拜谒,陕西彬县、长武等地亦来人祭奠,共同缅怀这位华夏农耕文化开拓者的恩德。
公刘死后,子庆节立。此后,其子孙计有8代均在豳地活动。到古公亶父时,率族人南迁岐下周原,改国号为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