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钧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唯一号: 290730020220000051
人物姓名: 赵宏钧
人物异名: 赵红军
文件路径: 2907/01/object/PDF/2907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595.pdf
出生年: 1910年
卒年: 1948年
籍贯: 三嘉乡东庄村

传略

又叫赵红军。三嘉乡东庄村人。出身赤贫家庭。民国22年(1933)春,红二十六军派段老六,陕西省委派杜宛、杜林治、李尚勤在湫头、三嘉等地着手建党工作,赵宏钧主动参加革命,协助杜宛在三嘉塬走村串户,秘密发动群众起来革命。一时间,十数名穷苦青年被培养成为革命骨干,宏钧即被吸收为中共党员。次年,正宁县各地赤卫军、贫农团、农民联合会纷纷建立并发展壮大。赵宏钧、李进荣、郭自发等奉杜宛、张仲良之命,赴柴桥子等地开展地下工作。他们与游击队紧密配合,对反共分子、顽固投敌者和敌特便衣队等坚决惩处,发动群众斗地主,打土豪,开展土地革命,农会、贫农团、赤卫军、少先队等组织应运而生,奠定了创建新宁县的基础。不久,宏钧奉命前往栒邑县的底庙、邠县的永乐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发展武装力量。他与秦善秀秘密取得联系,暗中广结亲友,宣传革命,济困扶危,使更多的贫苦农民倾向革命。同时,与当地地下党员互相联络,分头出击,化装成各种身份打入国民党保安团,做分化策反工作。24年(1935)1月后,罗沟圈10多名青年,主动组织起来,劫富济贫。宏钧、秦善秀因势利导,将他们组建成北后游击队,配合红一团打击民团,消灭土匪。2月18日,国民党陕西省邠县保安团驻永乐分团50多人在他们的策动下起义,携枪80多支投奔红二十六军。5月,北后游击队协助红一团一举收缴了号称 “七先生 ”的底庙产场城郭建功保甲枪12支,建立新正七支队。8月,北后游击队改为新正二支队。随后,中共底庙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成立,赵宏钧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带领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鼓动群众,摧毁国民党基层保甲组织,将根据地拓展到包括店子河、永乐、麻院、安兴等村,方圆达30多里。10月,永红县建立,宏钧任县委书记。25年(1936)初,国民党东北军 “围剿 ”陕甘边区,永红县被占领。强敌入境,赵宏钧被迫带领全体党员和机关干部转入地下斗争。秋,赵宏钧、郭振英诱抓底庙镇催款委员,审知底庙城布防详情,遂联络红一团、二支队、十七支队,一举捣毁底庙城国民党军巢穴。次年春,赵宏钧率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配合游击队,恢复永红县党政组织,仍任县委书记。4月,永红县撤销,复置为新正六区,赵宏钧任区委书记。27年(1938)11月,调任新正三区区委书记。29年(1940)后,任湫头区委书记。抗战胜利后,赵宏钧尽力于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方工作。37年(1948)7月初,任永乐县委书记的赵宏钧与中共地下党早胜支部1名指导员及10多名党员和游击队员,在底庙共产党员樊嘉祥家开会,为避开敌人暗探,后移至于家庄开会,不意被叛徒告密。国民党正宁县自卫队王德宽、武金钟、侯得财、张笑通等纠集5个中队包围于家庄。宏钧组织大部分人员突出重围,自己同少数几名党员被捕。敌人酷施暴行,用铁丝将他的两个手腕穿透,然后拧成铁索,跟其他被捕人员连在一起,拉回山河镇。国民党正宁县长审问多次,并采用压杠子、抽皮鞭、烫烙铁、坐老虎凳等严刑,妄图让宏钧供出中共地下党员的名单。敌人的种种酷刑,使宏钧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但宏钧坚强不屈,怒骂不绝,敌人无可奈何,决定遣送至国民党平凉集中营。在押送至宁县太昌镇时,将其杀害。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