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唯一号: 290730020220000045
人物姓名: 李科
文件路径: 2907/01/object/PDF/2907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589.pdf
出生年: 1909年
卒年: 1952年
籍贯: 新正县三区二乡(陕西省栒邑县后掌乡后掌村)

传略

新正县三区二乡(陕西省栒邑县后掌乡后掌村)人。少时聪明颖悟,精明强干。他家境贫寒,无力就读,但赖天资过人,且农且读,亦颇具学识。民国22年(1933),共产党员李尚勤在栒邑县阳坡头做地下工作时,他即秘密与李联系,投身革命。他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在后掌、阳坡头、职田镇、马家堡等村庄,有不少人经他发展成为革命积极分子。次年,李科被接收为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李科协助杜宛、李尚勤发动群众打富济贫,将活动范围拓宽至转角、马栏一带。24年(1935)8月,新正县委成立后,他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先后发展党员167人,建立党支部36个,并领导全县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划分了阶级成分。25年(1936)初,国民党东北军11个师分3路合围关中苏区,新正县首当其冲。李科依靠人民群众,坚壁清野;率领游击队原地坚持斗争,打击了东北军及国民党地方武装。5月,任新正县委书记。后又调淳耀县工作。30年(1941),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经济封锁,军民供给困难。4月,李科调任新正县委书记,积极致力于发展经济。31年(1942),他响应毛泽东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号召,领导全县军民织布纺线,种粮栽棉,开展生产自救。两年间,新正全县开垦荒地23446亩,粮棉丰登,供给自足。同时,还开展拥军爱民活动,组织秧歌队,筹集白酒、粮食、大肉、药品等慰劳品,抚慰烈军属近700户,带领机关干部和地方部队为抗日军烈属割麦550多亩。33年(1944)春节期间,在他的倡导下,各村召开拥军拥政大会,为当地驻军战士和军工烈属披彩戴花,奖励拥军拥政及爱民模范。二区四乡慰问品价值达6万余元(边币),送干柴13000千克。全县有160多人参加地方游击队、八路军或边防区警备部队。4年间,全县为部队供应粮食1173.4石,上交公草274697千克,分别超任务3.2倍和60倍。35年(1946)后,李科领导全县人民大力支援解放战争。组织出动担架701副、驮畜9884头(次)、大车1125辆;支前队伍达14794人(次),跟随解放大军转战延安、陕北及关中等地,运送伤员、弹药和粮草,平整公路,作向导等。36年(1947)6月,李科调任中共合水县委书记,率领合水县党政机关和游击大队在太白一带进行游击战争,保卫了解放区。9月,调任解放军陇东十三团政委,率部英勇作战,直至解放。新中国建立后,李科任平凉军分区政委。1952年,因病逝世。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