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藩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唯一号: 290730020220000035
人物姓名: 郭廷藩
文件路径: 2907/01/object/PDF/2907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583.pdf
出生年: 1905年
卒年: 1993年
籍贯: 五顷塬乡岘子村

传略

五顷塬乡岘子村人。民国21年(1932)初,刘志丹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湫头塬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对素有正义感的廷藩触动颇大,萌发了投身革命的念头。5月,国民党平凉专署派两名收税委员到湫头各村敲诈勒索,逼收烟税,廷藩冒死报告红军游击队将其捕获。事后他被国民党正宁县政府抓往,吊在屋梁上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被村民保释。次年2月,国民党马鸿宾部骑兵团进驻湫头镇后,他与陈永秀、李进荣等人冒险侦察,掌握敌情,带领游击队深夜攻入敌营,猛冲猛打,缴获步枪3支,战马1匹。春,中共陕西省委派杜宛、李尚勤、杜林治至湫头从事革命活动,廷藩等被吸收为正宁县首批中共党员。10月,中共正宁县支部成立,廷藩任支部统战委员。秋,他和杜宛、封振保、郭百信等带领正宁游击队和回民游击队在桃树庄伏击敌宁县庞明胜民团,打死打伤8人,俘虏10余人。又攻破麻子掌,镇压了9名作恶多端的豪绅和反动分子,把囤积的粮食分给贫苦农民。23年(1934)2月,他等带领游击队回到家乡,大义灭亲,镇压了以其叔父郭书娃和堂兄郭彦升为首的哥老会骨干分子,发动和带领群众在五顷一带开展土地革命。次年5月,他任新正县办事处主任。8月,任中共新正县委统战部长、县革委会主席。25年(1936)2月,国民党军队 “围剿 ”陕甘边南区,他任新正县独立二营政委,率部反击,掩护新正县党政机关后撤,后就地坚持游击战。4月,廷藩任中共新宁县委书记兼独立一营政委。此间,他在平子秘密建立新宁县第五区委和半坡、赵家等6个党支部,发展党员30多名。抗战开始后,郭廷藩任中共新正县委书记。30年(1941)7月,任新正县第二届参议会副议长。32年(1943)10月,任新正县县长兼保安大队队长。在大生产运动中,他积极支持张清益倡导的开 “义田 ”办 “义仓 ”运动,为关中分区乃至陕甘宁边区树立了典范。36年(1947)2月,郭廷藩仍任新正县县长、代理新正县委书记。当时国民党胡宗南部攻占关中解放区,廷藩先后建起10个游击支队和马栏游击队,截击敌人运输,围城攻寨,设伏袭击,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配合大部队反击胡宗南军的进攻,收复新正县。8月,率游击队配合西北野战军在宁县九岘与国民党马步芳部八十二军作战,掩护警一旅、警三旅安全撤入关中。10月,任淳耀县委书记,带领运输队、担架队数百人,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并组织收容掉队士兵1600多人,安置伤病员120名,从梢林草丛中搜回各种枪支400多支,大炮2门,弹药10多箱,马13匹。38年(1949),历任中共陕西省路东工委书记、关中军分区副政委兼路东总队政委,三原军分区副政委,三原分区专员。1950年3月,任宝鸡专区专员。1952年4月调青海省工作,历任黄南州委书记、省监察厅厅长。1960年,任青海省监察委员会第一副书记、省委委员。1977年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1985年5月离休,回故里定居。多次带领县乡干部到山沟里寻找烈士遗骨,先后有杜宛等数名烈士遗骨被迁葬在烈士陵园。协助县政府为30多名烈属和流落老红军落实了优抚政策。撰写革命回忆录,审定《正宁县志》和正宁县组织史。出面调解民事纠纷300多起。义务为群众修剪果树。还担任家乡中小学校外辅导员,经常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关心地方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发挥余热,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