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生福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唯一号: 290730020220000034
人物姓名: 马生福
文件路径: 2907/01/object/PDF/2907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583.pdf
出生年: 1960年
籍贯: 平凉地区平凉县
民族: 回族

传略

原籍平凉地区平凉县。清末,因避天灾兵祸,被迫流落定居于五顷塬龙咀子村一带,开荒种地糊口。其父为阿訇,在乡邻中颇有威望。在父亲影响下,他成长为一名思想比较激进的伊斯兰教徒。清光绪三十年(1904),他当上阿訇。民国21年(193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来到五顷、西渠、孟家河等山后村庄宣传革命,开展群众工作。马生福接受影响,思想开始倾向革命。同年4月,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寺村塬新庄子成立,龙咀子村的回民群众也选派代表参加大会,和汉民一样行使同等的政治权利。此事使马生福思想上受到很深触动,看到革命的前景和回民的希望。从此,每逢礼拜集会,他不仅传经诵教,也借机大力宣传革命思想,教育回族青年积极参加革命。在他的宣传鼓动下,王世平、王世英等19名青年组织起一支回民游击队,走上革命道路。马生福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参与革命活动,为民族统一战线做工作。23年(1934)1月,平子游击队与耀县游击队配合,在南邑胡同伏击进犯苏区的马鸿逵部一骑兵连,击毙击伤7名,俘虏16名。为瓦解敌人,教育感化士兵,马生福和蔡登霄受中共党组织委托,出面将死者拉回龙咀子清真寺,按照伊斯兰教仪式安葬,并负责将全部俘虏送往国民党山河镇团部驻地,并以阿訇的身份说明情况,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这一工作在马部引起很大反响,不久就有士兵携枪向红军游击队投诚。他还以阿訇的身份设计掩护被敌包围于龙咀子清真寺的中共新正县一区区委书记郭廷藩和回民游击队队长马全德,使其安全脱险。马生福为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赞扬。28年(1939),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分会会长。30年(1941),经陕甘宁边区回民协会邀请,马生福到延安清真寺开学讲经。同年,陕甘宁边区设立少数民族委员会,他被选为委员,并当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参议员和陕甘宁边区第二届政府委员会委员。34年(1945),因大骨节病复发恶化,行走困难,请假回家,从事地方工作。1960年病逝。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

相关专题

会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