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襄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唯一号: 290730020220000012
人物姓名: 张振襄
人物异名: 字:赞丞
文件路径: 2907/01/object/PDF/2907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567.pdf
出生年: 1878年
卒年: 1959年
籍贯: 陕西白水县林皋镇吴家窑村

传略

张振襄(1878—1959)字赞丞,原籍陕西白水县林皋镇吴家窑村。生于中产之家。小时入私塾读书,后辍学在家务农。15岁时,入商号当店员。光绪三十一年(1905),到正宁山河镇寻找躲赌债外逃的弟弟,遇见 “天顺成 ”商号东家赵天儒。赵见他有经商之才,便留在 “天顺成 ”当店员。从此,定居山河镇。振襄经商有方,颇受东家器重,没多久便当上领本掌柜。民国4年(1915),自立商号 “大顺通 ”。后又增置田产,逐渐成为富户。12年(1923),任正宁县商务会会长。20年(1931)5月,匪首毕玫轩率众围困山河城,在城内粮草危机时,张振襄开仓放粮,赈济贫民,并将自家5间房上的木料让群众推成刨花,喂了牲畜。当城将被攻陷时,他慷慨解囊,并奔走劝说诸家富户,集资银元两千余块,出城交涉退走匪兵,使城内民众免遭劫难。为彰其德行,县民在东关会馆庙前为他立了一座上书 “急公好义 ”的石碑。还曾救济灾贫,得县民及陕西栒邑县民所赠 “泽宽慕仰 ”、“恩同再造 ”匾额两面。21年(1932),张振襄和谢子长、刘志丹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建立关系,陕甘游击队在月牛坡张家开设的酒坊建立秘密联络点。此后,他多次为游击队传送情报,购买和转运油、盐、布匹、药品及弹药等物资。23年(1934),驻山河镇的国民党军队欲偷袭月明塬苏区,他得知消息,即派商号店员阎登榜以给酒坊送东西为名,及时将情报送出,使游击队和群众及早转移,免受损失。后来,他又和中共新正县委统战部长郭廷藩取得联系,通过山河城内中共地下党员屈则声,经常向新正县党组织传送情报。他还借机将红军游击队的标语、传单,贴撒在国民党县政府院内,扩大红军的影响。26年(1937)2月,驻防正宁的红一军团向群众筹借军粮,张振襄捐粮25石,对其他富户带动很大。32年(1943)11月,为筹建山河镇中山中心学校,捐出东关街基地3亩。抗战方兴,张振襄任县参议会参议员,积极动员民众支援抗战,并营救处于险境的八路军战士、共产党干部。29年(1940),驻山河镇的国民党军队抓到8名八路军战士,即将押往刑场杀害,他闻讯面见 “国军 ”团长求情保释,后设法将其送到苏区。31年(1942),新宁县财政部长杨万恒和一区三乡乡长李应福被国民党宁县自卫队抓捕,后经他多方活动营救出狱。36年(1947)9月,正宁县自卫队捕获刘玉英(平子半坡人),认为是 “共党嫌犯 ”经他具保释放。38年(1949)3月,10多名解放军战士在陕西底庙战斗中被俘,押在山河,监狱,他用重金疏通关系,全部营救出狱,送回原部队。5月,遵照中共新正县委的指示,他利用国民党地方势力和外来势力的矛盾,秘密活动,分化瓦解,策反起义。还暗中授意各家商号和诸多富户拒绝向国民党县政府缴纳粮款,促成正宁自卫队起义,为正宁全境解放作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张振襄当选为县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任县工商科副科长、商业局副局长、土改委员会委员等职。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

相关专题

会长
职位